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当前基层统计工作存在六个不适应

栏目:理论文章发布:2010-03-10浏览:2925下载168次收藏

    一、当前基层统计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

    1、“统计大厦”基础不牢与统计的“参谋”重任不相适应
         
    基层统计是构筑“统计大厦”的基石。在乡镇一级,从法律角度讲统计人员只是一个“员”,地位、待遇最低,因而统计人员一般是刚参加工作的,经过半年一载,当其对统计刚有所了解时往往就调换了岗位,变动非常频繁。同时,乡镇的统计时间、统计经费和办公条件都得不到保障。在村一级,统计是村干部多出的事,既无报酬,又无约束,报不报表都成问题。在县一级,因为历史上统计工作偏重于搜集和提供数据,以至部分公众和一些领导认为,统计仅只是对搜集来的数据进行加减乘除,小学生都能做,加之照顾就业,所以统计部门涌进了好些高中以下文化程度的人。同时,统计部门待遇差、进一步发展的机遇少,“人才”往往望门却步,而一旦进来,因专业性强而难以流动,日久生厌,对工作缺乏热情。
        
    2、统计制度方法落后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不相适应
        
    由于统计制度方法改革滞后,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一些指标和难以定量的指标仍包含在统计报表中。每次的报表改革,统计工作指标不是向着少而精,而是向着多而全的方向发展,而一些随着社会发展急需的指标却总是“姗姗来迟”,统计服务因指标设计问题而存在缺位和不到位现象。如能源报表制度不完善,未能及时用数据预警,以至于到去年出现能源供应紧张时政府才手忙脚乱应对。统计各部门、各专业之间、常规调查与普查之间、统计部门与其它 部门之间,在统计资料利用、统计制度方法等方面存在许多不协调的地方,造成了大量的重复调查与统计资源的浪费,加重了基层的负担。如每年的人口报表完全可以根据人口普查资料,结合适度的抽样调查、计生部门和公安部门的数据通过分析得出,常住人口可以通过农调的住户调查资料分析得出,根本没必要一年搞一次全面报表,而且在哪么短的时间内,乡村统计人员只能是“摸脑袋”报数,上级统计部门反过来又要走所讲的分析之路才能得到较准确的数。在数量单位方面设计也存在问题。如非规模工业的产值等数量单位为“千元”,而大部分专业对应的数量单位又为“万元’,让人费解。
        
    3、全社会的统计法制意识淡薄与统计数据的“准确、及时、全面”的要求不相适应
        
    有了《统计法》,按理可以依法统计。但《统计法》有着先天的不足。如《统计法》规定,可以对企事业组织、个体工商户的违法行为进行罚款,但对行政机关不可以罚款,明显有违“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也使得行政机关及其领导人并不太把《统计法》放在眼里。县级统计局对违法行为的处理执行起来阻力很大,碍于各种错综复杂的关系,对能够处罚的单位往往象征性地罚款了事。由于统计违法的行为得不到有效的处罚,加之受经费的影响,统计法制宣传工作难以到位,造成了人们的统计法制意识淡薄,使统计数据在调查上报时就在“准确、及时、全面”方面打了一定的折扣。在数据评估阶段,虽然《统计法》要求统计部门“独立调查,独立上报”,但在目前的非垂直管理体制下,要做到这一点是非常难的,而且基层统计部门也缺乏这么做的内在动力。
        
    4、统计队伍人员的知识老化与统计知识的更新不相适应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中国加入wto,统计必须逐步与国际接轨;随着新的发展观、新的政绩观的推行,统计必须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相适应。近年来,统计知识的更新在不继加快,统计改革在不继推进,统计工作对统计人员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但与此不相适应的是,大批低文化素质的统计人员无法接受新的统计理论知识,同时,统计系统对新的知识的培训工作没有足够的重视,对统计人员的知识和技能要求的考核机制没有或者不严,统计人员的知识、技能更新的外在压力不够,现实中统计队伍人员的知识老化与不断更新的统计工作严重不相适应。
        
    5、统计经费缺乏法律保障与统计任务越来越重不相适应
         
&nb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当前基层统计工作存在六个不适应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