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充分发挥企业统计作用 努力提升企业整体水平

栏目:理论文章发布:2010-03-10浏览:2092下载259次收藏

    企业统计工作是对企业实行科学管理,监督和反映整个企业经营活动和经营成效,是企业制定经营目标、策略和实施计划的主要依据。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现代化管理需求的不断发展,如何加强统计队伍建设,提高统计人员素质,进一步改进统计工作方法,健全统计法规,形成科学高效的统计管理模式,真正体现统计的“信息”、“咨询”、“监督”三大职能是非常重要。
谈到企业管理,人们首先想到的是企业管理体制、经营方式、组织形式、运行机制等,而统计的重要性往往被企业管理者所忽视。的确,企业管理体制、经营方式、组织形式、运行机制的有效与否,对企业适应市场经济要求,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影响和意义。但假如没有科学的统计依据,从企业本身而言,各项管理就如空中楼阁,虚而不实,管理过程也就不能很好地找到切入点。从政府宏观调控来说,也难很好地找到着力点。因此,强化企业统计,无论是对企业的经营,还是对政府的宏观调控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当前企业统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自50年代起,逐步建立了一套较为完整正规的统计制度和指标体系。在生产企业,以产值产量统计为核心;在流通企业,以商品购销调存统计为核心。从班组起,就建立了规范的登统制度,严格地按统一规定的口径、范围、计算方法进行核算。但由于多年的计划经济模式,企业各方面对统计工作的真正重视程度不够,使企业统计基础工作非常薄弱。主要表现在:一是统计工作得不到企业领导重视,认为统计只不过是数据的加加减减或汇总,填几张报表完事,把统计工作简单化。企业重会计而轻统计的现象普遍存在,认为会计核算、收支把关重要,是为"我"所用,统计工作主要是为上级统计部门所用。因此,统计员兼职多,专职的少,且变动频繁,在企业改革、重组、调整中,统计机构和统计岗位也被首当其冲地撤销或合并,统计人员精简、下岗的较多;二是企业统计台帐和原始记录越来越不健全,填报统计指标的随意性加大,统计数据质量下降。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的所有制形式由单一的国有、集体发展到包括私营、个体、股份制、外商投资等多种形式并存,经营方式与管理模式也日益多样化,许多新企业应运而生。在这些新成立的企业中,有相当一部分没有像老企业那样建立规范的企业统计制度,甚至没有明确设立统计职能部门和统计工作岗位,国家统计报表由财会人员或其他部门的人员代填代报,一些统计指标也难以准确按照统计制度的具体要求来计算填报。三是统计人员的素质普遍不高,多数企业统计人员为兼职,以会计或其它工作为主,统计工作为辅。这些人员或学历较低,素质较差,或因事业心不足责任感不强,因此对统计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就远不及专职人员,也没有多少自觉性挤出时间去学习统计理论,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有的只懂会计知识而不懂统计知识和统计业务,有的只是被动应付填几张报表而已。实际工作中,往往凭经验或运用不正确、不恰当的统计方法进行数据的收集、整理、汇总和加工,造成统计数据的差错、失误,有的不进行统计调查、分析与预测,更无发进行统计咨询,实行统计监督。

    由于企业统计工作存在的这些问题,统计对企业经营管理者决策的参考作用有限,或者说就没有发挥过太大的作用。作用越小就越得不到重视,越得不到重视就越难以有效发挥作用。

    二、统计工作的意义与作用

    对企业来说,统计工作是通过搜集、汇总、计算统计数据来反映事物的面貌与发展规律的一门科学管理方法。统计信息有两个鲜明的特点。一是数量性。即通过数字揭示事物在特定时间特定方面的数量特征,帮助我们对事物进行定量乃至定性分析,从而做出正确的决策。二是综合性。世间一切事物都具有普遍联系。统计信息从整体上看,涉及国民经济各个行业,社会、文化、科技各个领域和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也涉及宏观与微观的各个领域和环节。利用统计信息,不仅可以对事物本身进行定量定性分析,而且可以对不同事物进行有联系的综合性分析,既可横向对比,也可总结历史预测未来。企业建立或完善了统计工作制度,真正形成一套合理有效的统计管理模式,对企业发挥出重要的作用:

    1.既可以反映企业在某一时点上的现状,也可以反映企业在一个特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充分发挥企业统计作用 努力提升企业整体水平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