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搞好农村统计基础工作之我见

栏目:理论文章发布:2010-03-10浏览:2175下载147次收藏

    农村统计工作,是全县统计工作的重要支撑。农村统计工作的好坏关键在于农村统计基础建设工作。但是由于统计管理体制不顺,农村统计基础工作相对薄弱,县、乡(镇)两级统计数据质量难以得到保障,个别地方随意上报数字等等,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到农村统计数字的准确性和各级领导对农村经济情况的准确了解。笔者认为,搞好农村统计基础工作,应从以下八个方面入手。

    一、建立健全农村统计网络。当前,农村统计繁重的工作任务与统计力量配备严重失衡。俗话说“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大型普查和常规统计任务都集中在乡镇统计人员一人身上,而大多数乡镇统计人员名专实不专,有的身兼数职,日常事务繁杂,很少有时间从事统计工作,根本没有精力从事统计调查工作,更不用说如何去保证统计数据质量。村组统计工作无固定人员具体负责,数据质量堪忧。虽然政府相关文件已明确村级统计工作由村会计、小组长负责,但是真正从思想上、工作组织上讲,统计工作并未被纳入基层组织的议事日程而认真部署、调查。同时,近年来的大量劳务输出,文化人、青壮年、男劳力大多长期外出从业或在本县及周边城镇从事二、三产业,基层组织人员一方面素质差,另一方面在家时间少,统计报表主动性差,质量差。为此,建立健全农村统计网络已成当务之急。笔者认为,当前尽快落实乡镇统计员专职化,同时,进一步明确村一级统计工作的具体负责人。

    二、保持统计队伍的相对稳定。当前,农村统计队伍突出表现在变动频繁,个别乡镇甚至一年几换,新接手的人员业务不熟,造成统计工作阶段性断档,数据质量明显下降,不报、迟报、错报、漏报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统计数据的准确性、时效性。 在乡镇往往因人员变动而经常出现不能及时补岗,统计资料、统计工作断档现象严重。笔者认为,必须建立健全稳定乡镇统计队伍管理的长效机制。县级统计部门对乡镇统计人员实行收编垂直管理是有效解决乡镇统计工作的可取途径。各乡镇建立名符其实的独立的乡镇统计站,根据工作任务大小,配1至2人的专职统计人员,专门从事统计工作,由县政府下文明确,确定解决办法,乡镇统计人员的人事调配、工作考核权和经费安排权由县统计局统一掌握。
   
    三、改革统计调查方法,建立健全科学、实用的调查方法体系。当前,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逐渐凸现出统计制度不适应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特别是在农村中尤为突出。在我国,统计人员数量、经费、文化等均呈倒宝塔式框架,农村统计方法虽然进行了一些改革,但与农村社会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的改革步伐相比,相对滞后,必须继续深化。国家统计局很早就制定了建立以周期性普查为基础,以抽样调查为主体,辅之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的统计调查方法制度改革方略,但因诸多方面原因,在现行统计制度中,全面统计仍然占有很大“比重”。农村统计方法制度改革,要拿出壮士断腕的决心,坚决摒弃先立后破甚至是立而不破的保守做法,取消全面统计报表制度,除普查外,在统计报表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搞好农村统计基础工作之我见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