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抓源头 保质量——浅析乡镇统计人员素质对数据的影响

栏目:理论文章发布:2010-03-10浏览:2117下载297次收藏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社会经济现象日益复杂多变,向统计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统计工作的难度不断加大,统计数据质量面临失真的趋势越来越明显,统计数据的真实性也受到更多人的质疑。因此如何提高统计数据的质量,成为摆在我们统计工作者当前最为突出的问题。要想解决问题就必须抓根本、抓源头。而乡镇统计是最基层的一级综合性统计单位,是确保数据源头的关键单位,是整个统计工作的基石,基层统计数据的真实与否、质量高低直接影响着宏观统计数据。因此,乡镇统计人员的素质高低,直接影响统计数据的质量。目前乡镇统计存在诸多问题,影响统计的质量,本文就乡镇统计人员的素质方面对数据的影响作粗浅的探讨。
     
    一、统计数据质量的现状
     
    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经济结构复杂化,利益主体多元化,人为干扰影响,统计调查对象的法制观念淡泊,统计执法不严、部分统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较差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从总体上来看,现有的统计数据,只能基本上客观地反映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的实际情况,统计数据失真的潜在危险性日渐严重,并已逐渐暴露。从当前数据质量的总体状况看,统计部门公布的数据是基本可靠的。但是,不可否认,当前局部地方的一些乡镇统计数据确实存在严重不实的问题,有些与实际情况相差甚远。如有的基层干部为突出政绩,谋求升迁,采取虚报数据或想当然估算数据上报。这些情况使得人们对数据的客观真实性发生质疑。

    二、统计人员素质状况对统计数据的影响
              
    1、统计人员意识薄弱,数据容易受影响。受政府和部门下达的考核任务及目标管理的影响,同时部分乡镇领导和统计员的统计法律法规意识又较为淡薄,造成乡镇统计在正常的统计工作中,不同程度地受到人为的因素干扰,不得不按照某些人的意识更改统计数据,形成虚报、瞒报的现象。由此一来,“官出数字,数字出官”的现象时有发生,给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带来极大的危害性。
 
    2、统计人员主观能动性不强,统计数据准确性受影响。由于乡镇统计的人事权、待遇等问题,不能实行有效的管理,造成人浮于事,干好干坏一个样,当上级统计部门把统计任务布置下去,乡镇统计员往往不是考虑怎样做才能搞准统计数据,而是首先考虑怎样的统计数据才能迎合满足领导的意图。工作起来,缺乏工作热情,不积极,马虎应付,责任心不强,没有严格按照统计制度的要求完成统计工作任务,必然会造成统计数据准确性较差。

    3、统计人员业务不熟,统计数据差错率高,影响统计失实。由于乡镇领导不重视统计工作,认为基层基础工作可干可不干,干好了没成绩,干差了没责任。而乡镇统计人员形同打杂,要兼顾多项工作,统计只能算是附带性的工作,大部分的精力是放在其他方面,使乡镇统计人员不能专心搞好统计,造成多数的统计人员虽然在统计岗位上工作多年,但仍是对统计业务一知半解,不能熟练掌握搞好统计必须的知识,难于按要求完成统计工作,数据不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抓源头 保质量——浅析乡镇统计人员素质对数据的影响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