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统计误差的原因分析及对策思考

栏目:理论文章发布:2010-03-10浏览:2995下载193次收藏

    统计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晴雨表,党政领导决策的参谋部,公众社会的信息窗。 统计信息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各级政府决策的正确与否。统计信息的准确性,关系党和政府的社会公信力。现在公众对政府的统计信息,普遍缺乏信任,究其原因,是政府提供的信息与公众自己感觉的信息不对称,也就是政府提供的信息误差过大。政府的统计数字为什么会有较大的误差,有必要对其原因进行分析,以便研究对策。
    
    一、统计误差的原因分析

    统计误差的分类,按不同的标准有不同的分法,如时间误差、空间误差、方法误差、人为误差等等。因时间、空间出现的误差和知识、技术、方法出现的误差,都属于客观误差,人为误差为主观误差。统计误差的种类可以分为客观误差和主观误差这么两大类,因此统计误差的原因也可以分为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两大种。

    (一)客观原因分析
    
    1、时间原因。因为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连续的,其结果不一定能在某个时段截然分开,而统计是统计某个时段的事项,有的把它统计到前一个时段,有的把它统计到后一个时段,因此统计信息会有一定的误差。

    2、空间原因。人、财、物都具有流动性,子公司、母公司很多都是跨地域的,统计某些事项,很容易出现重统或漏统。比如:统计经济成果,母公司所在地把母公司和子公司的成果都统计了,子公司所在地又把子公司的成果统计了,这样就出现了重统,如果都不把子公司的统计进去,就会出现漏统。统计有利于地方争名誉的事项,容易出现重统,统计不利于地方争名誉的事项,容易出现漏统。

    3、方法误差。许多统计信息不是一个个地数出来的,不是一尺尺地量出来的,也不是一斤斤地称出来的,而是推算出来的。推算要有依据,依据需要调查,调查有普查和抽样调查,普查信息虽然可靠,但也不一定可靠,因为有人为误差也就不可靠了,而普查费时费力费财,一般不常用。抽样调查是最常用的调查方法,而所抽之样是否具有代表性,普遍性,这就决定统计信息是否准确。统计方法不正确、不科学,统计误差就越大。

    4、知识技术误差。统计人员的业务知识、技术水平也直接关系到统计信息的准确与误差,统计人员的业务知识越熟练,技术水平越高,统计信息的准确性越高,误差越小,反之则准确性越低,误差越大。

    (二)主观原因分析

    主观原因很简单,可以用两句话概括:为名、为利、为升迁,避灾、避祸、避麻烦。主观原因是造成人为误差的唯一原因。人为误差又分为虚报和瞒报两种,该虚报还是该瞒报,则根据利与害来决定,虚报有利则虚报,瞒报有利则瞒报。虚报和瞒报在公民、企事业单位和党政官员中都存在。为什么公民、企事业单位和党政官员要虚报和瞒报呢?因为这些数字有关个人或单位或地方的利益。比如:农民对自己收入喜欢瞒报,就是怕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统计误差的原因分析及对策思考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