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把握统计数据质量内涵力促统计数据质量提高

栏目:理论文章发布:2010-03-10浏览:2406下载225次收藏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统计为社会服务的意识越来越强,社会对统计数据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从而引起社会各界人士对如何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的深入思考。笔者认为,从统计数据质量的内涵(核心质量、形式质量、附加质量)来考察统计数据质量,应该从三个方面把握:一是数据采集、核算、传递的真实性、可靠性、纪实性,二是统计法规与制度是否健全完善,三是组织运行机制是否适当,统计信息自动化建设是否建立。结合中国统计现实,把握统计数据内涵,笔者认为要提高统计数据质量必须把握以下“三个重点”。

    改革统计体制

    中国政府统计系统始建于20世纪50年代初,实行的是“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双重管理模式,政府综合统计与部门统计并存的多元结构,这与当时的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但到20世纪90年代末,中国进入全面、实质性的转型阶段,社会经济情况日益复杂,而政府机构又不能再依赖传统的计划管理方式,致使统计体制的不适应充分显露出来。

    首先,双重管理模式在目前的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不适应。从现实来看,各级政府统计之间既非垂直,又非独立,上级对下级只安排任务,而不给配套相应经费,下级只有向上级报表的义务,而得不到上级部门相应的支持,下级统计部门的责权利不配套。在这种情况下,人财物都由当地政府管理,中国政府统计部门的独立性很差,抗干扰能力低,当各级地方政府都十分看重统计数据时,统计部门的压力是可想而知。且不说“官出数字、数字出官”,即使不把统计数据作为领导干部考核指标,任何一个为官一任的地方行政长官野都希望留下美好的政绩,这些政绩最终都要体现在数据上。由此,要实现统计的独立性、中立性,排除干扰,提高效率,必须加强上级对下级统计的直接管理力度,因地制宜地产生不同的垂直管理模式。

    其次,政府综合统计和部门统计双轨运行结构的不适应。政府综合统计与部门工作统计工作之间在很大程度上是平等的配合关系,政府部门可以独立向各级政府和上级部门提供统计数据,而政府综合统计对其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缺少有效的控制措施和制度保障,再加上政府综合统计与部门统计协调不力,容易导致数出多门、信息失真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把握统计数据质量内涵力促统计数据质量提高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