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质量 统计工作的生命线
数据质量是统计工作的生命,俗话说得好:基础不牢,地动山摇。统计数据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经济发展及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
一、统计数据的质量现状
统计信息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和决定着统计信息的有用性及统计信息价值的大小。没有基层的统计数据质量,就不可能有高质量的统计数据。然而,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强化和各种改革的逐步深化,在基层统计工作中不断地产生出新的矛盾和新的问题。统计调查对象的法制观念淡泊,少数统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较差等,不同程度地困扰着基层统计工作,使得搞准统计数据的难度日益增大,严重地影响了基层统计数据质量,统计数据质量在社会的认可度大打折扣。
二、影响数据质量的成因分析
(一)统计工作缺乏准确的依据。统计基层基础工作薄弱,基层单位对统计工作认识不足,重视不够。统计岗位形同虚设,统计人员专职的少、兼职的多,统计只能算是附带工作,使统计人员不能专心搞统计,部分统计人员虽然多年从事统计工作,但仍对统计业务一知半解,没有熟练掌握搞好统计所必须的知识,难于按要求完成统计工作。再者,统计人员变动频繁,稳定性差。部分单位不仅安排未取得统计从业证书的人员从事统计工作,而且频繁更换。新的统计工作人员做起统计工作来,不知从何着手,只能凭感觉随便填几个数字,就当作是统计数据,上报了事。目前基层统计人员,尤其是私营企业、镇村统计人员的文化水平偏低,大部分只有高中(含中专)文化程度,有的尽管达到了大专以上文化程度,但实际能力仍然很差。文化程度低,必然造成对统计知识的理解和接受能力较差,对统计指标的理解出现偏差,其业务处理能力就存在困难,就不可避免地会影响统计数据的准确性,也就谈不上对统计数据质量的分析和评估了。
(二)统计数据适用性不强。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在实践工作中未能使经确定的统计指标,在短期内保持稳定或者在没有充足的理由的情况下随意变更统计指标,不能保证整个体系的完整和数据的衔接。统计方法、指标含义、口径上不统一,或者指标含义模棱两可,未能或没有对其做出清晰的界定,致使使用者无法根据需要对数据进行调整,难以实现数据在时间序列上的可比性,或者有可能由于对指标的误解而滥用数据。
(三)统计技术、方法、手段,也是影响基层统计数据质量不可忽视的因素。这些因素主要包括由于统计指标、统计分组、调查方法、汇总方法设计不当等形成的设计误差
数据质量 统计工作的生命线
本文2010-03-10 15:25:46发表“理论文章”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46877.html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
- 乡2024年度基层党建工作总结(02-19).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