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0年全县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一、2009年农业农村工作回顾
2009年,是新世纪以来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也是“三农”工作有效应对各种挑战,取得显著成绩的一年。一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上下按照胡锦涛总书记视察我省、我市时提出的“三保一弘扬”总体要求,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强农惠农政策,奋力拼搏,克服了历史罕见的旱灾和金融危机冲击的不利因素,农业农村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农村经济在艰难奋进中稳步发展
2009年,我县围绕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应对严峻的气候灾害,特别是历史罕见的春夏旱灾,主要农产品产量仍然全面增长。去年全县粮食种植面积65.2万亩,总产量25.98万吨,同期相比分别增长0.2%、7.8%,连续六年实现丰收,并均创历史之最。水产养殖面积达9.38万亩,产量1.96万吨,同比增长6.89%,其中鮰鱼、鳜鱼特种水产量6100吨,同比增长11.9%;果业全年新增面积5200亩,其中特色品种井冈蜜柚550亩,完成低改1200亩;生猪饲养产量达31.5万头,同比增长5.78%,出栏19万头;肉牛饲养量6.4万头,出栏1.4万头;家禽出笼98.4万羽;油料春熟面积12.6万亩,产量达到8000吨;完成冬种油菜面积13.45万亩。县财政继续投入100多万元专门用于扶持龙头企业、网箱养鱼、富硒大米、大棚蔬菜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农业特色产业规模进一步壮大,效益进一步提高。网箱养鱼2000箱,比上年增加200箱;新增“山东模式”大棚蔬菜34个;富硒大米总面积达1万亩,其中核心区面积4000亩;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17家,总数达到38家。全县省级龙头企业2家,市级龙头企业11家,经营更加有序,效益进一步提升。2009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3836元,同比增长6.8%。
(二)基础设施在抢抓机遇中重大进展
去年,各地部门抓住上级扩内需、保增长的良好机遇,加大力度抓项目,千方百计争资金,为我县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争取了国家的大力支持,去年全县落实各项涉农支出及补贴达46项2亿元,为我县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的“血液”。一是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全县50个新农村建设试点村、3个市级新农村建设综合示范点累计投入建设资金近3000万元,“三绿一处理”工作扎实推进,试点村农民基本实现了住整洁房、走平坦路、上卫生厕、喝干净水、用洁净能源的目标。窑头镇松山坪综合示范点荣获全省“人居环境范例奖”。二是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得到加强。完成了2008年开始实施的光明、潞田、建设、立新、中洲等5座小(一)型水库除险加固的后续工程,确保了安全渡汛和防汛抗旱,实施了龙王潭、大坑、牛栏坑、山下源等4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三是农业综合开发进程加快。全面完成了2008年项目扫尾工作,完成五芙中低产田改造9000亩,建设高标准园田化面积2000亩;顺利完成2009年项目招投标和实施,包括17个工程类项目5个标段,投资达645万元,主要在百加、潞田、弹前改造中低产田8300亩,病险水库加固2座,新建水陂1座。四是扶贫开发力度加大。去年移民扶贫创新方式,实行集中安置和分散安置相结合,安置搬迁1264人;移民后期扶持直补资金发放按时足额到位,库区、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实施顺利,移民经济稳步发展。五是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强势推进。完成造林面积102529.8亩,占任务数49300亩的208%。
(三)农村社会在统筹协调中保持和谐稳定
去年,我县坚持完善农业安全体系、发展农村社会事业,保持了全县农业稳定发展、农村和谐稳定。
一是农业安全得到保障。2009年,认真做好农村“三防”工作。森林防火、防汛抗旱、动物防疫强化了领导责任,加大了经费投入,细化了工作措施,没有出现大的灾难性的事故,农业安全进一步加强。二是农村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迈出新步伐,林业产权配套改革,农村金融保险制度改革,乡镇规范化建设成效明显。乡镇机关、圩镇面貌得到明显改观,乡镇政权运作机制和内部管理制度得到完善。农村计划生育不断加强,人口计生工作整体水平稳步提高,各项指标都控制在目标值以内,荣获“全省出生缺陷一级预防工作先进县”荣誉称号。农村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各项事业有新发展。
回顾去年的农业农村发展,可以说是历尽艰辛,取得成绩来之不易,一是归功于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高位推动的驾驭能力;二是归功于县直各单位团结协作、负重前进的强大工作合力;三是归功于农口战线广大干部职工以及乡镇村基层干部群众千方百计找出路、大胆探索谋发展的创造活力。在此,我谨代表县委、县政府,向为全县“三农”事业发展付出辛勤劳动的各级领导农村基层干部和广大农民群众,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呈现良好势头的情况下,我们必须保持清醒头脑,全面准确地分析把握形势。一方面,要认真查摆“三农”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主要体现在:农业基础仍然薄弱,综合生产能力和发展后劲受到制约;农业产业化水平仍然不高,农业效益提高和农民增收受到制约;三是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仍然滞后,农村和谐稳定受到制约。另一方面,更要看到发展的有利形势和机遇,保持进取心。今年,中央把统筹城乡发展提到了新的战略高度,作为加强“三农”工作的立足点,推动资源要素要向农村配置,同步推进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可以说,“三农”发展的环境更为优化。另外,中央继续推出并扩大了一系列的强农惠农政策,我疏理了一下,可以概括为“六个三”,在国家投入方面,强调总量持续增加、比例稳步提高,确保“三个优先”,即财政支出优先支持农业农村发展,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优先投向农业基础设施和农村民生工程,土地出让收益优先用于农业土地开发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在农业补贴方面,强调增加资金,完善办法,明确“三个扩大”,即扩大良种补贴品种,扩大农机补贴资金规模,扩大补贴政策受益范围。在金融支持方面,强调增加农村信贷投放、改进金融服务,出台“三个措施”,即大力开展农业开发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长期政策性信贷业务,加快培育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要求了年内消除基础金融服务空白乡镇。在现代农业建设方面,强调抓住关键领域、薄弱环节,突出“三个重点”,即把农田水利作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把良种培育作为农业科技创新的重点,把主产区作为粮食生产支持政策的重点。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强调加快解决农村发展最急需、农民要求最迫切的问题,凸显“三个亮点”,即实施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加大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力度,推动农村危房改造和建材下乡。在推动城镇化方面,强调推进制度创新、加快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实现“三个突破”,即促进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落户并享有当地居民同等权益,鼓励有条件的城市将农民工逐步纳入城镇住房保障体系,实行有利小城镇发展的土地和财税等政策。这一系列“真金白银”的政策,也将成为助推我县“三农”发展的强大的动力“引擎”。
二、关于2010年农业和农村工作
2010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做好今年的农业农村工作,关系全局,意义重大。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和中央、省、市农村工作会及县委十一届八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围绕稳粮保供给、增收惠民生、改革促统筹、强基增后劲,以统筹城乡发展为根本要求,以落实强农惠农政策为重要保障,以建设现代农业为重大任务,以促进农民增收为中心目标,以改善农村民生为重要内容,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推进城镇化为持久动力,加快农业科技进步,不断深化农村改革,夯实“三农”发展基础,扩大农村需求空间,抢抓机遇,危中求进,力争全年粮食总产稳定在5.2亿斤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8‰以内,确保粮食生产不滑坡,确保农民收入不徘徊,确保农村发展好势头不逆转,为我县“决战三区、跨越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重点做好以下三个方面工作:
(一)突出做全做优,夯实农业基础,增强农业发展后劲,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立足我县农业基础设施仍然脆弱的现实,抓住国家进一步加大农业投入的有利时机,不断巩固农业增产增效的基础,使基础设施覆盖面尽量放大,标准尽量提高。
第一,要继续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和中低产田改造。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关键环节。我县水利设施经过近几年来的维修巩固,险情得到缓解,但仍然脆弱,仍然需要进一步加强。因此,要继续加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力度,特别是要重点抓好国家专项内病除水库加固工程。水务部门要加快建设,加强督查。要抓住国家扩大投入的时机,争取上级更多资金投入,重点抓好xx水库灌区、县城防洪堤、水土保持小流域治理,万亩圩堤除险加固工程等项目的申报争项工作。县发展委、水务局等有关部门,要切实做好项目规划和前期工作,强化超前意识、质量意识和责任意识,提高项目规划,勘测和设计水平,争取项目早下达,早开工。要继续加大农业综合开发力度,实施良田改造工程。当前,要抓紧2009年度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土建工程的扫尾工作,确保所有土建工程保质保量完成。今年要完成韶口万亩高标准示范田建设工作,争取枧头万亩高标准示范田建设的立项批复。近年来,国家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越来越大。在这种大好形势下,各地要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农田水利建设的新机制、新办法,引导农民发扬自力更生的好传统,在自愿互利、控制标准、严格规范、民主管理的前提下,对直接受益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进行投工投劳。要认真落实上级关于保护耕地的各项政策、规定,严格保护好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确保基本农田总量不减少、用途不改变、质量有提高。
第二,要继续加大农业科技和农业机械化推广力度。科技进步和物质装备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条件,也是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今年,为策应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加快绿色发展,要更加注重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切实提高生态建设水平,大力推进高效生态农业发展。要积极推广“猪-沼-果”生态农业发展模式,继续实施土壤有机质提升项目,全面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合理施肥,科学用药,提高肥料和农药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加强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要开展基层科技人员大培训,增强农技人员的服务能力。农机部门要抓住国家加大农机补贴
在2010年全县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本文2010-02-26 11:46:17发表“工作报告”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46405.html
- 2025 年《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考卷一.pdf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