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积极稳妥推进会计集中核算向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

栏目:理论文章发布:2010-02-18浏览:2316下载149次收藏
    国库集中支付作为财政管理改革的重要举措,我省自2002年启动改革试点以来,已经在省级和11个市区全部推开了改革试点工作,同时在全省县市也开展了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试点工作(我县已在2007年10月启动了改革试点)。但同全国大部分省级已在县级全面推行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和机构整合的进程相比,我省的县级改革进展缓慢。为加快我省县级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步伐,省市连续多次下发文件,要求全省所有县级利用三年时间(即到2012年)都要将改革范围扩大到所有预算单位。结合各地改革试点经验和我县具体情况,就县级会计集中核算向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进行转轨进行如下探讨研究。

    一、 会计集中核算与国库集中支付的关系

    会计集中核算制度是指在不改变预算单位的资金所有权、使用权和财务管理权的前提下,财政部门成立会计核算中心,取消了报账单位银行账户、会计机构,由会计核算中心分单位开设银行账户,单位向核算中心统一报账,进行集中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是融会计核算、监督、服务于一体的一种特殊的会计委派制形式。通过几年来运作实践表明,会计集中核算对规范单位收支行为,夯实会计基础工作,强化会计监督,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行为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国库集中支付是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基础,将所有财政性资金都纳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管理,收入直接缴入国库和财政专户,支出通过国库单一账户体系支付到商品和劳务供应者或用款单位的一项国库管理制度。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能够较好地解决资金沉淀在预算单位、资金调度问题。两种制度的出发点都是为了加强财政资金监管,但在运行内容、机制、执行主体、工作权限、业务内容上有所不同,二者的本质区别是在不同层面解决不同问题。

    二、县级财政实行会计集中核算的情况

    我县自2001年6月开始推行会计集中核算,引进信息化管理手段,通过实施会计电算化管理,已纳入会计集中核算单位138个,占到我县独立核算行政事业单位的75%以上。在实施会计集中核算过程中,把部门预算、政府采购制度、收支两条线等财政配套改革措施结合起来,使集中核算制度的优越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其优越性体现在:首先,会计集中核算保证了支出的有序性、计划性,为编制部门预算提供了准确信息和基础资料,对实行零基预算及细化部门预算编制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其次,会计集中核算为保障政府采购制度、收支两条线的严格执行提供了有利条件。凡是没按规定纳入政府采购的物品或劳务,财政部门都将予以拒付,对未实行收支两条线的单位,财政部门予以督促并进行规范。此外,会计集中核算在增强预算约束、严肃财经纪律方面也发挥了积极作用。通过会计集中核算有效遏制和纠正了不合法凭证和不合理开支,形成了良好的监督效应。

    应该说,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在强化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其未能从根本上对财政支出管理体制进行改革,财政资金形式上由财政统一管理,实际上仍然分部门多头存放,资金缺乏统一调度,大量财政资金滞留在核算单位,形成资金沉淀,造成资金浪费。另外,由于预算单位不再担负财务审核把关工作,理财的积极性自然降低,不利于调动预算单位的理财积极性。因此,作为一种过渡性改革措施,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只能算作对财政支出管理体制的一种改良,而不能称为改革。

    三、国库集中支付对加强财政管理的作用

   (一)有利于加强对财政资金的调度

    目前,相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资金需要,县级财政支出压力普遍较大,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资金缺口,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会计集中核算的单位银行账户内往往沉淀着大量资金。在县级财政面临“资金瓶颈”和筹融资能力受限的双重困难下,推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加强对财政资金的调度显得尤为重要。

    (二)有利于提高财政管理的精细化水平

    推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后,通过完善制度和强化执行,既能保证财政资金收付及时、核算准确,又能达到管理规范、调度科学的规范化要求。

    (三)有利于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

    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后,资金管理模式将变成“管钱的不拨钱,拨钱的不花钱,花钱的不见钱”这种模式,能够有效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积极稳妥推进会计集中核算向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