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市库区暨创建平安库区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主动作为 有效运作 扎实推进全市库区工作又好又快发展
—在全市库区暨创建“平安库区”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0年元月29日)
同志们:
全市库区暨创建“平安库区”工作会议,是经市政府同意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主要任务是回顾总结2009年全市库区工作,表彰先进,安排部署2010年库区工作。上午,各县(市、区)交流了过去一年来的工作情况,联系实际提出了明年工作打算,库区“双十”典型代表作了很好的经验介绍。刚才,会议表彰了2009年度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签订了创建平安库区维护稳定责任书。等一下,市信访局、市综治办、市国土资源局领导将分别对我市“平安库区”创建等工作提出指导意见,市政府领导将作重要讲话,希望同志们认真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先讲二点意见:
一、突出重点,攻克难点,全面完成2009年度工作目标
2009年,我市库区工作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在省移民局的指导下,着力在政策驱动、项目拉动、典型带动、平安促动、服务推动上下功夫、求实效,确保了库区稳定、资金安全、干部平安、移民满意、党政放心,有力促进了全市库区工作又好又快发展。
(一)深化政策驱动,库区经济社会活力有效提升
直补资金实现常态发放。根据直补资金发放对象核增核减情况,按照资金发放管理要求,及时足额兑现直补资金。全市列入2009年计划的大中型水库直补资金发放对象76578人,共发放直补资金4594.68万元。直补资金的发放,增加了移民家庭的收入,有效缓解了部分移民群众的家庭困难,为移民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提供了保障。
后期扶持项目实施有序推进。省移民局批准我市2008年度限额、预备、节余资金、小康库区等各类项目共513个,后期扶持资金投资7735.8万元,已实施完成513个,已验收510个、占计划项目数的99.4%。省移民局批准我市2009年度后期扶持限额和预备项目共336个,后期扶持资金投资3896.9万元,已实施完成276个,正在实施58个,已验收190个、占计划项目数的56.5%;省移民局批准我市2009年度节余资金、统筹资金项目共111个,库区资金投资2434 万元,大部分项目已开始实施。
后期扶持项目管理逐步规范。修订了《三明市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规划实施管理细则》,进一步规范项目和资金管理办法。围绕省移民局确定的年度目标任务,扎实抓好项目前期工作,把好项目政策关和项目前期工作文件审查关;采取领导和科室挂包的办法,逐县、逐村落实建设项目、建设地点;在项目实施中,严格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和建设监理制,规范项目质量、进度和安全管理;在项目验收时,明确职责和权限、严格验收程序和具体要求,规范项目档案等,确保库区资金安全高效运行,确保项目实施的社会经济效益。
(二)深化项目拉动,库区民生民本明显改善
库区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坚持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充分尊重移民意愿,着重解决移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累计投入后期扶持资金7690万元,新(修)建农村道路工程121个,兴建农村饮水工程78个,农田水利工程22个,基本解决了移民行路难、饮水难等问题,有效改善了移民生产生活条件,充分调动了移民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生产的发展。2009年度问卷调查数据显示,89%的移民村村内道路路面为水泥路或柏油路,80%的移民村组饮用安全卫生的自来水。
库区优势资源有效开发。坚持立足库区优势资源,面向市场需求,走立体开发和综合开发之路,努力变库区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和商品优势,呈现了以鱼、花、果、茶、旅游、餐饮为主,多种经营,全面发展的格局。清流县建成了以嵩口、沙芜为中心的“水产养殖区”,以嵩溪花卉、立新、田源苗木为产业特色的“花卉苗木种殖区”和以九龙移民创业园为龙头的“移民工业园区”;尤溪县建成了以绿竹、柑桔、养鱼为主的经营基地;大田县重点扶持了湖美乡渔业养殖、茶果种植等特色产业;泰宁县依靠大金湖景区建成了一批集住宿、餐饮、娱乐为一体的农家旅游新村;沙县形成了以沙县小吃为主的品牌产业。优势资源的开发,有力促进了我市库区经济发展、移民增收。
科教兴库活动扎实开展。坚持按照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技术培训活动,帮助移民掌握一至两门的适用生产技术。一年来,全市库区共举办各类培训班86期,培训移民6145人。其中,市移民局投入培训经费84.6万元,委托市技工学校和有关部门举办了电工等技能培训班,受训移民373人。通过对参训移民调查发现,89%的移民对培训整体效果很满意或较满意,35%的移民认为参加培训后就业容易了,40%的移民认为技能提高了,17%的移民认为收入增加了。各级移民管理机构还积极与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合作,组织专家学者下基层进行科技服务。尤溪县主动为街面库区移民牵线搭桥,充当“红娘”,促成移民与福建农林大学结成科教帮扶关系,并在街面库区建立了农林大学渔业养殖实验实践基地,专家、教授经常前往指导当地移民进行渔业生产,推广优良品种,传授先进技术,传递科技信息,受到移民群众的欢迎。市移民局克服筹资困难,加大筹资力度,加快推进市库区移民技能实践基地建设,2009年10月完成了基地主体工程建设,并通过竣工验收。2009年7月,按照市政府有关规定,依法公开对实践基地租赁经营权进行招投标,通过以租养训的方式,实现培训工作可持续发展。
(三)深化典型带动,库区新农村建设有序推进
“小康库区百村行动”卓有成效。我市18个“小康库区百村行动”试点村共实施2008年度“小康库区百村行动”项目27个,总投资656万元,后期扶持资金补助505万元, 其中:农村饮水项目3个、农村道路项目11个、乡村建设和环境治项目7个、社会事业项目4个、农田水利和农村沼气项目各1个,现已全部通过竣工验收。省移民局批准我市2009年度“小康库区百村行动”项目21个,总投资696.8万元,后期扶持资金补助505万元,已进入实施阶段。通过这些项目的实施,让移民群众看到小康库区建设成效,逐步改变思想观念,自觉参与小康库区建设,推动了我市库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
“库区家园清洁行动”圆满完成。2009年,我市共78个库区村列入“库区家园清洁行动”范畴。一年来,累计投入后期扶持资金334.62万元,实施101个“库区家园清洁行动”项目,其中生活垃圾治理项目78个,污水整治项目23个。累计建设垃圾池437个、焚烧炉27座、中转站(填埋场)11个,购买垃圾桶(箱)14662个、垃圾车(手推车)177辆,修整沟渠43628米,道路硬化2334米。至2009年10月,78个库区村全部通过验收,均达到《福建省农村“家园清洁行动”垃圾治理验收试行标准(村庄)》。
“双十”典型累加效应逐步凸显。2009年2月,我市表彰了首届三明市库区“双十典型”,这些典型已成为全市库区移民学习的楷模。2009年,我市通过进一步培育和宣传典型,抓重点、抓亮点、抓特色,又精心培育了一批勤劳致富、自主创业的经济能人和致富能手,如尤溪县西滨镇板兜村董柳青同志。她创办了尤溪县大山生态科技养殖场,年创产值500多万元,带动10多名贫困移民走上了致富路;再塑造了一批生产发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的库区文明小区,如清流县田源乡田口村。该村围绕“立足优势,做大产业,突出特色,和谐发展”工作思路,着力发展渔业、绿化苗木、烤烟种植和林业生产项目,引进发展三明嘉兴雨具有限公司,解决库区移民部分富余劳动力就业问题,拓宽了移民增收渠道,增加了移民收入,移民的人均收入达到5768元。通过着力发挥典型的累加效应、示范作用,使库区树有典型,移民学有榜样,进一步激发库区经济发展活力。
(四)深化平安促动,库区稳定基础日益牢固
创建工作更加落实。库区各级党委、政府深刻认识到平安和谐是发展之基、百姓之福、党政之责,把创建“平安库区”作为建设“平安三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了当地平安建设的总体规划和年度考评目标。市、县移民管理机构相继制定了《关于进一步深化“平安库区”创建工作的实施意见》,并实行科(股、室)挂包责任制,协助库区县(乡、村)抓好“平安库区”创建等工作。市移民局多次召开全市移民局局长会议,分析库区稳定形势,查找存在不足,商讨对策措施,促进问题解决。
创建氛围更加浓厚。在宣传内容上,从正面宣传入手,注重典型引路,特别是通过库区“双十”典型、道德模范,如尤溪县水东库区移民蔡光尧等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头作用,扩大了社会影响面。在宣传形式上,通过平安文艺晚会、平安知识测试、互联网络等富有实效的宣传。清流县在《三明日报》上陆续发表了《“宝岛”木南红旗展》、《移民村里好风气》,尤溪县举办了“六基”知识竞赛,明溪县与有关部门联合举办了文艺晚会,市移民局及沙县、**等5个库区县开通了门户网站,大部分县(市、区)均在公共场所设置了大型户外公益广告牌。在宣传范围上,把宣传教育贯穿于创建工作的各个环节和全过程,切实在宣传进村镇、进家庭、入人心上下功夫。清流县印制“平安库区”挂历5000份,分发到库区乡、村;尤溪县多次召开移民代表、库区籍干部座谈会,听乡音、叙乡情,用乡音融乡情、用乡音促和谐,起到了较好效果,提升了创建实效和水平。数据显示,92%的移民对开展创建“平安库区”工作的情况表示了解或知道。
创建载体更加丰富。市、县移民管理机构相继制定了《关于开展“信访积案化解年”和“干部带案下访”活动的实施意见》,详细摸排梳理信访积案,建立工作台账,下派工作组开展活动,推动矛盾化解。沙县围绕“七无一好”,深入开展“平安家庭”创建活动,筑牢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泰宁县认真总结上年度开展库区治安联帮联防试点工作,积极协同政法部门以及农业局、林业局、金湖管委会等单位,在所有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全面推广以“入户三帮、进村五防”为主要内容的库区治安联帮联防活动。尤溪县与省《法制今报》结成平安建设共建单位,研究制定了共建计划,明确了共建内容,力求达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彼此促进、共同发展;永安市拓展平安创建平台,设立永安市平安库区经济工程学会及贡川、西门、丰海平安库区共建分会,通过该学会开展“村企”联谊、交流等多种活动形式,促进和维护库区社会和谐稳定。
创建效果更加突出。市、县移民管理机构始终把维稳工作作为了解移民群众疾苦的“寒暑表”和改进工作的“调节器”,逐步健全了各项维稳工作制度,建立了由314位移民组成的库区信息员队伍,实行局领导阅批来信制度,推行局长接待日、信访接待日工作制度,进一步畅通信访渠道,依法依规解决好移民群众的合理诉求。在2009年元旦、春节及国庆期间,全市库区实行信访信息“零报告”制度,实现了库区移民市外零上访、零非正常上访、零群体性事件。同时,对信访突出问题,实行市、县局领导挂包督办制度,指定领导、承办科室、承办人,并限期办结,确保“案结事了”。针对街面水电站库区移民要求全额兑现调概资金的强烈愿望,市移民局和相关库区县坚持不间断地与电站业主协调,请省上领导和有关部门支持,争取早日到位调概资金。截至目前,已到位调概资金3.2亿元,均依据“先个人、后集体、再公建”的原则分解资金,兑现给移民。本着“重在落实、重在解决”的思路,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活动。竹洲库区由于水库淹没处理设计不到位等历史遗留问题久拖未决,移民群众人访信访不断,甚至发生群体性事件。市移民局为此组织召开了6场座谈会、5场协调会,采取特殊灵活措施,促成移民与电站业主双方达成共识。三明竹洲水电公司用于支付涉淹农田补偿、房屋加固、护堤修建等项目资金达773万元,妥善处理了遗留问题,化解了矛盾。据统计,2009年,全市受理来信来访204件次,现已办结204件次,办结率100%。数据显示,91%的移民对开展创建“平安库区”、维护稳定的效果很满意或较满意,全市85个库区乡(镇)均达到“平安库区”创建标准。
(五)深化服务推动,库区队伍建设不断加强
“六基”建设有声有色。全市共举办了7期移民干部培训班,培训各级移民干部340人次;开展了全面督查调研活动,分4个督查调研组,确定2个以上的课题作为研究方向,深入全市库区和移民安置区有针对性地开展督查调研活动,撰写各类调研文章25篇。市移民局对其中6篇优秀调研文章给予了表彰奖励;积极选送库区征文。市、县移民管理机构共选送30余篇文章参加省移民局举办的“福建库区移民60年”征文活动,其中获一、二、三等奖征文10
在全市库区暨创建平安库区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本文2010-02-10 20:29:08发表“工作报告”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45657.html
- 2025 年《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考卷一.pdf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