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农民进城定居问题的思考
农民向城镇转移,是推进全市“三化”进程的必然要求,更是城乡一体化的关键所在。但长期以来因受城乡分割体制制约,存在着户籍待遇、子女就学、各项保险、购房居住等一系列社会保障问题,后顾之忧较多。稳妥解决农民进城社会保障问题,是引导农民进城务工创业定居的关键。
近年来,农民进城的意愿强烈。城镇较为优越的生活环境、良好的教育条件和较宽的挣钱门路是广大农民进城的主要动因。截至2009年末,全市总人口301万,其中城镇人口93万人,农村人口208万人,城镇化率为31%。从2001年到现在近10年间,农村向城镇转移人口达50多万人,城镇化率增长了17.3%,农民进城趋势日益明显。
自2007年以来,农民进城的户籍门槛降低。2009年5月,市上出台文件,再次放宽了农民进城的落户限制,实施户口统一管理,取消了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的性质划分,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进城农民在落户时可视具体情况分为集体户和家庭户。同时,提出户口准入条件,实行以具有合法固定住所和稳定收入为基本条件的户口迁移政策,由此农民进城户籍问题开始得到历史性的破解。同时,进城农民子女入学基本得到保障。2008年,中心城区和九县城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共接受进城农民工子女7115人,其中小学4386人。进城农民工子女同城镇学生一样安排就近入学,政策规定不收取任何赞助费和借读费。在九县城学校就读的进城农民工子女继续享受“两免一补”政策,在城区就读的进城农民工子女免除了杂费,基本做到了进城农民工适龄子女都能就学。社会保障制度覆盖面逐步扩大。据劳动部门统计,2009年,全市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16.52万人,其中进城农民工参保1.61万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7.61万人,其中农民工3.91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8.7万人,其中农民工人数706人。社会保障覆盖范围扩大,进城农民保障有了较好开端。
从现实情况看,影响农民进城的社保问题主要是:户籍仍是农民进城的首要制约因素。市上虽然放宽了农民进城落户限制,降低了农民进城门槛,但是这项改革才刚刚起步,进城农民与城镇居民在就业、保险、教育、住房等方面事实上存在的诸多不平等急需改革措施的深化配套,以切实解决具体操作过程中仍不同程度地沿袭城乡分割二元体制的老一套做法,农民进城事实上还没有完全享受到城镇居民待遇;城镇接受农民工子女教育的压力加大。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全市城镇人口布局发生了重大变化,但教育
对农民进城定居问题的思考
本文2010-01-19 08:45:28发表“调研报告”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44013.html
- 2025 年《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考卷一.pdf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