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社会发展工作主要做法成效
2008年以来,我市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以加快“三市”建设、实现“两个率先”为目标,解放思想,攻坚克难,扎实工作,在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同时,高度重视社会事业的健康协调发展。通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我市的社会事业建设得到了全面加强,先后荣获了全国科普示范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市)、国家级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市、省级老龄工作先进县(市)、省级园林城市、省示范文明城市等称号。在2008年度
市社会发展综合评估中,我市社会发展总体水平列第二名,发展速度列第一名。
一、我市推进社会发展的主要做法及成效
2008年以来,我市按照以人为本的工作要求,更加重视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采取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认真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推动了社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强化创业就业工作,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坚持创业富民,以创业带动就业。出台鼓励党员、青年、职工、妇女创业专项扶持政策,鼓励和支持群众开展灵活多样的创业活动,努力让更多的群众通过创业实现增收致富。2008年,全市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持续增加,每万人工商户数达590户,截至今年6月份累计发放创业扶持资金贷款1.33亿元。推进就业再就业工作。开展充分就业社区(村)创建活动,进一步完善基层劳动保障服务平台建设。2008年以来,全市提供就业岗位14.29万个,新增就业岗位15150个,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5%,劳动合同签定率为96%。2008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080元,增长11.4%,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1577元,增长14.7%。随着收入的不断提高,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升级明显,2008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2亿元,增长20.4%。居住、汽车、通讯以及高档服装、家电消费增长较快。2008年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5.1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65.3平方米,每万人私人汽车拥有量为303辆。
2.健全社会保障体制,城乡居民的保障水平不断提高。继续扩大各项社会保险覆盖范围。目前,全市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19.86万人、20.97万人、10.3万人、17.25万人、12.05万人,农民工医疗保险参保人数3.96万人。同时,积极推进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目前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5.48万人。进一步加大政府对合作医疗投入力度,各级财政对合作医疗人均投入增加到166元,占人均筹资总额的67.48%。深化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推进城市社区居家养老和农村“星光老年之家”建设工作,全市70周岁以上老年人根据年龄大小不同领取60-100元不等的政府补助。农村“五保”和城镇“三无”对象全部实现集中供养,每万人拥有社会福利院床位30.79张。加强住房保障建设,完善经济适用房、廉租房政策和管理办法。2008年,完成经济适用房3.5万平方米,完成安置房主体工程70.3万平方米,竣工50.5万平方米。
3.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城乡居民的居住环境不断改善。积极推进“生态家园”建设,大力实施畜禽养殖污染集中整治,农村垃圾集中收集有偿服务和城乡河道长效保洁管理实现全覆盖。深入开展系列生态创建活动,成功创建3个全国环境优美镇、1个省级绿化示范镇、8个省级绿化示范村,省级生态镇实现全覆盖。积极推进国家级园林城市和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工作,市区绿化覆盖率达41.57%,人均公共绿地达到10.3平方米,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8.28%,粪便无害化处理率达85.73%,农村垃圾集中收集率达100%,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扎实推进环境污染治理工作。加强饮用水源保护,水环境恶化趋势得到基本控制。推进废气治理工作,2008年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02天。推动循环经济发展,3个项目列入省911循环经济项目。
4.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城乡居民的综合素养不断提升。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开展“农村文化阵地规范管理年”和“农村文化成果展示年”活动,切实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建成村级文化阵地228个,建成率达125.3%,在全国率先实现农村文化阵地管理员全覆盖,9个镇(街道)被授予“浙江东海文化明珠”荣誉称号。大力推进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全市体育场地面积达到168万多平方米,积极开展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建设,启动全民健身设施维修工作,全民健身活动获全国优秀组织奖,成功承办了钻石杯洲际女子篮球赛、亚洲轮滑竞标赛等重大体育赛事。积极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调整优化高中段教育布局,义务教育省级示范性学校创建率达44%,理顺了成人教育体制,加快镇(街道)中心幼儿园建设,全面启动新一轮职业教育“六项行动计划”。小学巩固率保持100%,初中巩固率达到99.99%,人均受教育年限达8.52年。推进卫生强市、强镇建设,每千人口拥有床位3.06张,每千人口医生数1.94人,卫生资源得到优化提升。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综合达标率和农村卫生监督覆盖率均达100%。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础建设,80%以上社区卫生服务站完成新(改、扩)建。实施城乡一体卫生服务信息化工程,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达99.56%,全面建成合作医疗实时刷卡报销系统。出台院前急救管理办法,成立120急救指挥中心。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计划生育率达98.5%。
5.加快城乡设施建设
2009年社会发展工作主要做法成效
本文2009-12-20 19:33:48发表“经验信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426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