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对我县后高山小学教育的几点思考

栏目:理论文章发布:2009-12-05浏览:2644下载131次收藏

对我县后高山小学教育的几点思考  
   国家在提出科教兴国战略的同时,相继推出了新课改、巩固两基等一系列新的推动教育发展的政策,促使我县的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由于城乡差距等诸多原因,导致我县部分偏远乡镇小学教育存在诸多问题,硬件设施、教师资源、教学理念都与本县前山乡镇存在较大差异,与发达的县区相形见拙。针对后高山小学教育的一系列现实情况,我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现状堪忧  

1、基本情况  

国家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投资,使学校硬件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近年来县上加大了对偏远乡镇的教育投资,使学校的硬件设备焕然一新,但是校区里依然存在着危房。在后高山自然面积大,人口居住较为分散,出现学校布局不合理,浪费教育资源的情况。   

2、教师现状  

我县把“三苦”精神同教育工作紧密结合,先后涌现了一大批优秀教师,小学教师中的佼佼者更是不乏其人。但是现阶段教师处于新老更替的阶段,退休的多,新招的少。现役教师分布不均,前山工作的多,后山工作的少,于是就出现了,前山教师大量超编,大多后山区学校教师严重缺编情况。李家镇165平方公里,1000多名学生遍布大小沟沟岔岔,仅有18名教师,除去管理层和年老多病不能代课的老师,真正在一线代课的老师也就有13名;康宁小学为了争取更多的任课教师,管理层仅为一个校长,上下左右都得干。这些学校该开的课程不能开,学校的实验仪器长期放置,微机室成了“聋子的耳朵-摆设”,学生英语课本从未翻过,音、体、美教学也只是走走过程。安全管理只能嘴皮子上说,没有时间整理专门的档案。学校开展实践活动少之又少。还有些学校由于教师缺编该分班的不能分,宋坪小学竟然有70多人的大班。  

后山教师由于经济条件、人文环境等诸多因素,影响了教师工作的主动能动性。后高山的部分教师由于年龄偏大,老龄化程度高,且平时学习不够深入,认为自己的知识水平、教育教学理念是可以充分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的,往往在理念上不能开拓创新。  

3、学生特点  

国家对中西部地区全面实施了“两免一补”政策,使后山乡镇学生的入学率、巩固率都达到100%,辍学率控制为0。寄宿制学校实施的贫困生生活补更是解决了大部分贫困家庭的燃眉之急。由于后山受经济条件、人文环境、师资力量等因素的影响,学生素质参差不齐,相比较而言差生居多,优等生没能充分发挥他们的天资。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大部分学生为独生子女,在家庭多半在溺爱、迁就、放任的环境下成长,性格存在一定缺陷,心理十分脆弱,给教师开展教育工作带来一定压力。受劳务经济的影响,部分学生的家长常年外出,出现儿童留守现象较为严重,且监护人不能很好引导教育孩子,导致家庭教育缺失。  

二、存在问题  

1、设备匮乏 教学手段单一   

国家对基础教育的改革不管从深度和广度上都对教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县处于偏远山区,现有的教学设备已无法适应《课程标准》上的要求。造成了城乡教师之间、城乡学生之间巨大的差异。使后山区的学生不能把课本知识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同时他们也感受不到读书的快乐,导致“读书无用论”的说法。  

2、制度不完善  教育失衡   

教育行政部门考核机制不科学,导致后高山学校只注重语文、数学主课,忽视其他学科,从而使学生不能全面发展;人事制度不够慎密,致使教师的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对我县后高山小学教育的几点思考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