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对农村信用社改革效应与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栏目:财经金融发布:2009-11-16浏览:2729下载276次收藏

对农村信用社改革效应与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对**市农村信用社改革实施效应的个案调查  

摘 要:为跟踪评价和分析**市农村信用社改革的阶段性成果,最近,我们对2003-2008年**市农村信用社改革的绩效进行了专题调查,通过对辖内*家法人农村信用社央行票据兑付后的跟踪调查发现,央行推行的以“花钱买机制”的农村信用社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同时也出现了不少农村信用社一些考核指标反弹情况,提出了实现农村信用社“花钱买机制”与可持续发展的思考与对策。  

一、制约农村信用社改革目标顺利实现的主要障碍  

 (一)部分指标有所反弹。截至2008年末,全市*家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比率比2002年末下降**个百分点。但在票据兑付后不良贷款比率却增长*个百分点。尽管农村信用社对于防范信贷风险始终保持风险问责的高压态势,但受可用资金、信贷人员综合素质等因素影响,对部分贷款项目把关不严,贷款累大户,以贷收贷、以贷收息等不规范行为时有发生。同时,其它票据兑付考核指标,如业务宣传费用率、业务招待费率较兑付时出现了较大面积的反弹,出现反弹的农村信用社个数占比分别达**%和**%。可见,农村信用社改革仍然任务艰巨。农村信用社的票据兑付前的不良资产反映不真实是改革难以取得预期效果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三会”运作有所偏离。这一轮的农信社改革将管理权下放给省级政府,形成的省联社体制并未完全实现“买机制”的目标,建立的“三会”治理作用有效发挥难。农村信用社交由地方政府管理后,基层联社的管理人员由省一级联社提名,经社员代表大会履行程序,这其中就显现了浓厚的行政官办色彩,并没有按照市场经济规则和现代企业制度产生管理者。同时,地方政府为了保护地方经济利益或出于一些人的政绩,通过干涉农村信用社的正常业务经营来实现对农信社的管理义务,这种现象和苗头在基层联社已经出现。从**市*家农村信用社的理事会、监事会成员和经营层(正、副主任)的人选和任免等情况看,均由其上级党委决定,“三会”运作实际上是在其单位党委领导之下进行的。农村信用社社员的权利也难以行使。据调查了解,有近二成的农村信用社2007年、2008年就因绩效工资分配问题引起社员的质疑。  

(三)政府扶持有所减弱,支持政策不配套成为农村信用社持续性发展的制约“瓶颈”。随着全市农村信用社改革进程推进及专项票据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对农村信用社改革效应与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