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如何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县域经济的发展中

栏目:理论文章发布:2009-10-21浏览:2503下载225次收藏

县域经济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县域经济的粗放型增长模式和资源依赖型特征,使其发展受到局限。特别是随着资源稀缺度的增加和环保要求的提高,传统县域经济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转型挑战。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既对县域经济转型提出了紧迫要求,也为县域经济转型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一、科学发展观要求实施新的县域经济评价体系   

长期以来,县域经济发展水平,是以gdp及人均gdp、财政收入及人均财政收入、工业总产值和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及其增速等主要经济指标为衡量标准的。由此形成五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其一,政府履职单一化。由于过多地强调经济总量增长,必然导致其他职能的弱化。其二,社会发展边缘化。以完成经济指标为最高追求和单边追求经济增长的必然结果,是县域社会发展严重滞后,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被党委政府边缘化。其三,资源消耗升级化。为了招商引资,县级党委、政府以廉价出售、出租、转让土地等资源作为手段,加快发展资源型企业,由于资金和技术力量不足,导致资源浪费严重,县域经济指标伴随资源的高消耗而增长。其四,环境破坏严重化。工业项目造成的废物排放,使县域自然环境日益恶化。其五,县域矛盾扩大化。为了争项目、争进度、争形象,往往采取一些强制性措施,导致农民与企业、政府之间的矛盾突出,影响县域稳定与和谐。   

上述问题的存在和演化,根本原因在于传统县域发展理念及评价标准,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不适应,与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存在差距。确立新的体现科学发展观的评价体系,应体现五个方面的要求:其一,体现统筹发展的要求。评价县域经济发展,不能单纯以经济指标进行核算和比照,应该把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城市发展与农村发展统筹起来。其二,体现协调发展的要求。县域虽小,内容体系却非常完备,发展县域经济,不能孤立地搞经济项目建设,应该促进经济项目和社会项目的协调发展。其三,体现可持续发展要求。在新型县域经济发展评价体系中,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评估应作为一个重要标准,对gdp、财政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的形成,要对其能源消耗和环境影响状况进行科学评估,防止过度消耗能源和破坏环境,增强县域经济发展潜力。其四,体现和谐发展的要求。县域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在关注经济指标增长的同时,更要关注人民群众生质量提高的幅度。其五,体现民生发展的要求。发展经济的目的在于改善民生,必须把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结合起来。   

二、科学发展观使县域经济面临转型压力   

1、科学发展理念要求县域发展思路转型。科学发展观具有四个方面的特征:其一,强调发展要以人为本。发展由人来推动,同时又要使人民共享发展成果,最终体现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程度。其二,强调全面发展的重要性。发展应该是全面的而不能是局部的某一方面的发展,是包括经济发展、政治发展、文化发展、社会发展、生态发展在内的统一体系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如何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县域经济的发展中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