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石企国际化经营水平战略思考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石油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如何保障国家石油供应安全已成为全社会广泛关注的重大问题。为此,国家明确提出要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大力实施石油“走出去”战略。以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和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以下分别简称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为代表的我国石油企业,积极承担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责任,在努力实现国内油气增储上产的同时,大力发展海外油气业务,经过十几年的不懈努力,已在国际石油市场上赢得了一席之地。但是总体上看,我国石油企业的国际化经营仍处于初级阶段,与国际主要大石油公司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迫切需要研究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战略措施,进一步提升国际化经营水平,为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持续稳定可靠的石油供应保障。
一、实施“走出去”战略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提升石油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1.全球石油资源和消费的地域分布严重不均,必须实施石油国际化经营
全球常规石油资源的80%集中在中东-北非、中亚-俄罗斯和北美三大地区,而世界石油消费的80%主要集中在北美、欧洲和亚太地区。这种特殊的全球石油资源分布与消费格局,决定了石油开采地相对集中,各国石油公司纷纷实施国际化经营、大力发展海外业务,石油及其产品必然要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大搬移”。多年来,石油国际贸易量基本占到全球商品贸易总量的10%以上,全球石油消费的2/3需要依靠国际贸易来解决。
但历史证明,简单地依靠国际贸易不可能从战略上解决国家石油安全供应问题,近年来各国政府和石油公司越来越看重对世界油气资源的掌控。石油消费大国特别是新兴的石油消费大国,只有抓住石油产业上游这一战略环节,直接参与海外油气勘探开发项目合作,占有一定的海外油气储量、产量资源,建立稳定的油气生产供应基地,国家石油安全保障才能有可靠的基础。综观当今世界石油市场竞争,实质上就是对资源控制权的争夺和博弈。
2.我国石油供需矛盾日益尖锐,保障国家石油安全供应的关键是实现进口多元化和加快发展海外油气项目
我国尚处于工业化进程之中,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的是对资源的渴求。自1993年我国开始成为石油净进口国至2006年,年石油消费量从1.5亿吨增长到3.5亿吨,总量增长了1.3倍多,年均增长率近7.3%。而同期国内原油产量增长相对缓慢,仅从1.45亿吨增长到1.84亿吨,年均增长率不到2%,不得不大量进口石油,进而造成对外依存度从6%迅速提高到47%,2008年石油对外依存度已达到80%。根据有关方面的预测,到2020年,我国石油消费总量可能达到4.5亿吨左右,国内石油产量可望实现2亿吨,对外依存度约55%。之后,预计石油消费需求增长趋势不减,但国内石油产量极可能接近峰值,对外依存度进一步提高。
值得注意的是,长期以来我国原油进口50%左右主要依靠中东,而且有80%的进口石油借助海上运输,存在着石油资源地和海上通道的双重安全问题。为此,从国家能源安全战略的高度考虑,一方面迫切需要开辟多元化的石油进口渠道和运输通道,另一方面必须大量掌握海外油气资源,直接参与或组织海外油气生产。我们认为,如果我国石油企业的海外权益石油产量能够达到净进口量的30%以上,我国就能在国际石油市场的采购价格和采购规模上取得较大的主动权。尤其在高油价下,大量金融投机因素活跃在国际石油市场,油价存在严重扭曲,掌握的海外油气资源越多就越有可能规避国际石油市场的价格风险。
3.我国石油企业只有加快“走出去”,才能提升国际竞争力,履行好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责任
石油公司的国际竞争力,主要表现为分享全球石油资源和市场的能力。我国石油企业,特别是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三大国家石油公司,肩负着保障国家石油安全的重大政治责任。经过多年的努力发展,三大公司已具有一定的油气生产规模,但油气储量和产量主要来自国内油气田,占有海外资源的比重及总体国际化程度较低,公司后备资源接替和可持续发展面临挑战,对国家能源供应安全的保障能力亟待进一步增强。所以,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努力参与开发更多的海外油气资源,开展更多的海外油气项目合作,获得更多的海外油气权益产量,建成更多的海外油气生产供应基地,不仅是我国石油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增强国家石油安全供应保障能力的迫切需要。
中石油是我国最早“走出去”的石油企业,现已初步形成了非洲、中亚、南美、中东和亚太五大海外油气合作区,基本建成了集勘探开发、炼油化工、管道运输、销售贸易和工程技术服务于一体的较为完整的海外业务链,为构建国家能源安全新体系奠定了基础。截止2006年底,中石油的海外油气运作项目已达到69个,分布在26个国家和地区,建成了3个千万吨级油田和7个200万吨以上油气项目,当年的原油生产作业能力5800多万吨,获得原油权益产量2800多万吨,原油加工能力1100多万吨,管道输送能力5600万吨,国际油气贸易量9439万吨、贸易额293亿美元,有500支工程技术服务队伍,进入到48个国家和地区。中石油的国际化经营实践表明,我国石油企业不仅有必要而且完全有能力“走出去”,在激烈的国际石油市场竞争中彰显实力,不断提升分享全球石油资源和市场的水平。
二、国际石油政治经济环境的新变化为我国石油企业加快“走出去”提供了重要战略机遇
1.原油价格持续高位运行,刺激了全球油气投资的快速增长,新的油气勘探开发机会增多
在持续高油价情况下,石油公司愿意并有足够的经济实力加强油气上游业务发展。据统计,从2001~2006年,全球石油勘探开发投资从1131亿美元增长到2640亿美元,年均增长18%,其中2006年比2005年增长26.4%。同时,一些过去在低油价下被放弃的区域重新投入勘探开发,以加拿大油砂为代表的非常规资源开发也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据ihs咨询公司的资料,仅2007年上半年,全球就有111个国家进行或准备进行131次油气勘探开发项目招标,其中非洲、拉丁美洲地区居多,对我国石油企业在海外拓展新的油气合作项目十分有利。
2.新一轮石油国有化运动,引发国际大石油公司进行全球战略调整,带来一些新的市场进入机会
近年来的石油国有化运动,从俄罗斯蔓延到拉美和非洲,主要是石油资源国政府采取强制收购股权、调整分配比例和税费、修改法律等手段,加强对本国油气资源的控制,以获得更多主导权和经济利益。与此同时,国家石油公司迅速崛起,其国际市场影响力、控制力明显增强。在这种情况下,一些老牌跨国石油公司出于多方面考虑,开始退出一些国有化程度较高的资源国,并在全球范围实施资产重组和战略转移。应当看到,石油国有化浪潮虽然增加了海外油气项目合作的难度,提高了进入门槛,但资源国的对外开放政策并没有变,而且他们更希望与国家石油公司合作,为我国石油企业带来了难得的机遇。
3.世界石油需求的区域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国际石油合作的重心开始转移,利用区位优势可以创造的市场机会明显增多
北美和欧洲曾长期是世界第一、第二大石油消费区。在过去近20年里,亚太地区石油消费量大幅度增加,2006年已成为世界新的第一大石油消费区,中国、印度等国家是改变世界石油消费格局的重要力量。有机构预测,在今后20年里,亚太地区的石油消费将继续保持年均3%左右的增长速度,而北美、欧洲地区的年均增长速度很可能低于1%,甚至出现负增长。亚太地区的这种特殊地位,对石油资源国具有很强的吸引力。我国目前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和第二大石油进口国,沙特、委内瑞拉等一些资源大国出于保障石油需求安全的考虑,都在积极寻求与我国石油企业的合作。
当然,我国石油企业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新的竞争挑战和潜伏的各种风险。比如,世界石油领域的竞争越来越依靠技术制胜,我国企业技术创新能力面临严峻挑战;石油市场上的投机因素越来越多,我国企业资本运营能力面临严峻挑战。再比如,在全球石油地缘政治中,大国博弈的政治风险越来越大;一些资源国政局动荡、民族宗教冲突和恐怖活动频发,员工
一、实施“走出去”战略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提升石油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1.全球石油资源和消费的地域分布严重不均,必须实施石油国际化经营
全球常规石油资源的80%集中在中东-北非、中亚-俄罗斯和北美三大地区,而世界石油消费的80%主要集中在北美、欧洲和亚太地区。这种特殊的全球石油资源分布与消费格局,决定了石油开采地相对集中,各国石油公司纷纷实施国际化经营、大力发展海外业务,石油及其产品必然要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大搬移”。多年来,石油国际贸易量基本占到全球商品贸易总量的10%以上,全球石油消费的2/3需要依靠国际贸易来解决。
但历史证明,简单地依靠国际贸易不可能从战略上解决国家石油安全供应问题,近年来各国政府和石油公司越来越看重对世界油气资源的掌控。石油消费大国特别是新兴的石油消费大国,只有抓住石油产业上游这一战略环节,直接参与海外油气勘探开发项目合作,占有一定的海外油气储量、产量资源,建立稳定的油气生产供应基地,国家石油安全保障才能有可靠的基础。综观当今世界石油市场竞争,实质上就是对资源控制权的争夺和博弈。
2.我国石油供需矛盾日益尖锐,保障国家石油安全供应的关键是实现进口多元化和加快发展海外油气项目
我国尚处于工业化进程之中,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的是对资源的渴求。自1993年我国开始成为石油净进口国至2006年,年石油消费量从1.5亿吨增长到3.5亿吨,总量增长了1.3倍多,年均增长率近7.3%。而同期国内原油产量增长相对缓慢,仅从1.45亿吨增长到1.84亿吨,年均增长率不到2%,不得不大量进口石油,进而造成对外依存度从6%迅速提高到47%,2008年石油对外依存度已达到80%。根据有关方面的预测,到2020年,我国石油消费总量可能达到4.5亿吨左右,国内石油产量可望实现2亿吨,对外依存度约55%。之后,预计石油消费需求增长趋势不减,但国内石油产量极可能接近峰值,对外依存度进一步提高。
值得注意的是,长期以来我国原油进口50%左右主要依靠中东,而且有80%的进口石油借助海上运输,存在着石油资源地和海上通道的双重安全问题。为此,从国家能源安全战略的高度考虑,一方面迫切需要开辟多元化的石油进口渠道和运输通道,另一方面必须大量掌握海外油气资源,直接参与或组织海外油气生产。我们认为,如果我国石油企业的海外权益石油产量能够达到净进口量的30%以上,我国就能在国际石油市场的采购价格和采购规模上取得较大的主动权。尤其在高油价下,大量金融投机因素活跃在国际石油市场,油价存在严重扭曲,掌握的海外油气资源越多就越有可能规避国际石油市场的价格风险。
3.我国石油企业只有加快“走出去”,才能提升国际竞争力,履行好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责任
石油公司的国际竞争力,主要表现为分享全球石油资源和市场的能力。我国石油企业,特别是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三大国家石油公司,肩负着保障国家石油安全的重大政治责任。经过多年的努力发展,三大公司已具有一定的油气生产规模,但油气储量和产量主要来自国内油气田,占有海外资源的比重及总体国际化程度较低,公司后备资源接替和可持续发展面临挑战,对国家能源供应安全的保障能力亟待进一步增强。所以,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努力参与开发更多的海外油气资源,开展更多的海外油气项目合作,获得更多的海外油气权益产量,建成更多的海外油气生产供应基地,不仅是我国石油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增强国家石油安全供应保障能力的迫切需要。
中石油是我国最早“走出去”的石油企业,现已初步形成了非洲、中亚、南美、中东和亚太五大海外油气合作区,基本建成了集勘探开发、炼油化工、管道运输、销售贸易和工程技术服务于一体的较为完整的海外业务链,为构建国家能源安全新体系奠定了基础。截止2006年底,中石油的海外油气运作项目已达到69个,分布在26个国家和地区,建成了3个千万吨级油田和7个200万吨以上油气项目,当年的原油生产作业能力5800多万吨,获得原油权益产量2800多万吨,原油加工能力1100多万吨,管道输送能力5600万吨,国际油气贸易量9439万吨、贸易额293亿美元,有500支工程技术服务队伍,进入到48个国家和地区。中石油的国际化经营实践表明,我国石油企业不仅有必要而且完全有能力“走出去”,在激烈的国际石油市场竞争中彰显实力,不断提升分享全球石油资源和市场的水平。
二、国际石油政治经济环境的新变化为我国石油企业加快“走出去”提供了重要战略机遇
1.原油价格持续高位运行,刺激了全球油气投资的快速增长,新的油气勘探开发机会增多
在持续高油价情况下,石油公司愿意并有足够的经济实力加强油气上游业务发展。据统计,从2001~2006年,全球石油勘探开发投资从1131亿美元增长到2640亿美元,年均增长18%,其中2006年比2005年增长26.4%。同时,一些过去在低油价下被放弃的区域重新投入勘探开发,以加拿大油砂为代表的非常规资源开发也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据ihs咨询公司的资料,仅2007年上半年,全球就有111个国家进行或准备进行131次油气勘探开发项目招标,其中非洲、拉丁美洲地区居多,对我国石油企业在海外拓展新的油气合作项目十分有利。
2.新一轮石油国有化运动,引发国际大石油公司进行全球战略调整,带来一些新的市场进入机会
近年来的石油国有化运动,从俄罗斯蔓延到拉美和非洲,主要是石油资源国政府采取强制收购股权、调整分配比例和税费、修改法律等手段,加强对本国油气资源的控制,以获得更多主导权和经济利益。与此同时,国家石油公司迅速崛起,其国际市场影响力、控制力明显增强。在这种情况下,一些老牌跨国石油公司出于多方面考虑,开始退出一些国有化程度较高的资源国,并在全球范围实施资产重组和战略转移。应当看到,石油国有化浪潮虽然增加了海外油气项目合作的难度,提高了进入门槛,但资源国的对外开放政策并没有变,而且他们更希望与国家石油公司合作,为我国石油企业带来了难得的机遇。
3.世界石油需求的区域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国际石油合作的重心开始转移,利用区位优势可以创造的市场机会明显增多
北美和欧洲曾长期是世界第一、第二大石油消费区。在过去近20年里,亚太地区石油消费量大幅度增加,2006年已成为世界新的第一大石油消费区,中国、印度等国家是改变世界石油消费格局的重要力量。有机构预测,在今后20年里,亚太地区的石油消费将继续保持年均3%左右的增长速度,而北美、欧洲地区的年均增长速度很可能低于1%,甚至出现负增长。亚太地区的这种特殊地位,对石油资源国具有很强的吸引力。我国目前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和第二大石油进口国,沙特、委内瑞拉等一些资源大国出于保障石油需求安全的考虑,都在积极寻求与我国石油企业的合作。
当然,我国石油企业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新的竞争挑战和潜伏的各种风险。比如,世界石油领域的竞争越来越依靠技术制胜,我国企业技术创新能力面临严峻挑战;石油市场上的投机因素越来越多,我国企业资本运营能力面临严峻挑战。再比如,在全球石油地缘政治中,大国博弈的政治风险越来越大;一些资源国政局动荡、民族宗教冲突和恐怖活动频发,员工
提升石企国际化经营水平战略思考
点击下载
上一篇:液化石油气气瓶安全问题探讨下一篇:新时期航空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状况思考
本文2009-10-08 08:37:31发表“理论文章”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37940.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或者 注册
最新文档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
- 乡2024年度基层党建工作总结(02-19).docx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