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经济开发区转型升级分析探讨
1992年我市设立首个开发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过16年从无到有的发展,目前,全市初步形成了以特色产业、现代化新城为主的各类省级以上开发区15个,开发区经济总量占全市经济的50%左右,利用外资占全市的88%,外贸出口占全市总量的3/4左右,开发区的总体实力不断增强、区域功能逐步完善,对于全市的综合实力、对外开放、体制创新、产业集聚和城市发展发挥着巨大的带动作用。
近年来,面对宏观调控不断深化完善的形势,开发区建设发展面临着资源禀赋和环境容量的约束。特别是2008年下半年以来,在国际国内严峻的宏观形势下,开发区的发展遇到一系列的“利空”和考验,美国次贷危机带来世界经济衰退,投资项目萎缩,两税合一,人民币升值,土地政策从严,环保底线提升等等。开发区在起步阶段靠廉价土地、粗放式的开发方式走到尽头,开发区正处于转型升级优化发展的关键时期。
当前,我市开发区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粗放增长方式居多,产业集聚度较低。二是开发区部分企业植根性较弱,对优惠政策依赖性较强。三是开发区同构性问题较突出,从发展模式到产业结构类同严重。四是开发区对外高层次合作能力较差,有效载体缺失。五是开发区缺乏新经济产业成长的区域文化。六是开发区面临新一轮发展要素的制约。
开发区的核心竞争力是投资环境,也是产业发展和招商引资的核心。以往开发区实践的经验与教训证明:只有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才能吸引高质量的投资者,才能促使入区企业不断发展壮大,才能使开发区不断向更大规模、更高规格、更强实力发展。投资环境的要素包含:政府政策、产业氛围、要素供给、开发区服务、创新环境和社会与自然环境,其中创新环境在新经济产业发展中变得日益重要,它决定开发区创业成本的高低,也是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开发区要在新一轮转型升级中培育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成为科学发展、率先发展的新阵地,需要实现以下八大转型:
1、由建工业开发区向建区域化新城转型。从“建区”向“建城”转型,顺应城市化进程加快趋势,以增加和扩展区域功能,跳出单一、传统工业开发区思路,重新确立发展目标定位,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重构开发区发展优势。开发区目前的转型在于要破解发展空间制约,放大辐射带动作用,明确自身功能定位,注入新经济产业与高新技术产业,同时由单纯经济开发向经济社会生态统筹转型,由消耗环境资源向环境友好型转型,坚持发展循环经济和产业生态化改造。
2、由“千区一面”向特色、错位发展。首先对全市开发区进行分类,全面分析,打特色、差别牌。成熟型的如新区,重点推进创新调整升华;转变型如已建区10年以上的,重点推进转型提高,产业结构优化;成长型如建区时间较短,重点则是推进上规模上水平;起步型如新建开发区的,重点在科学规划,集聚后发优势。
3、产业由重型向轻型、由低端向
近年来,面对宏观调控不断深化完善的形势,开发区建设发展面临着资源禀赋和环境容量的约束。特别是2008年下半年以来,在国际国内严峻的宏观形势下,开发区的发展遇到一系列的“利空”和考验,美国次贷危机带来世界经济衰退,投资项目萎缩,两税合一,人民币升值,土地政策从严,环保底线提升等等。开发区在起步阶段靠廉价土地、粗放式的开发方式走到尽头,开发区正处于转型升级优化发展的关键时期。
当前,我市开发区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粗放增长方式居多,产业集聚度较低。二是开发区部分企业植根性较弱,对优惠政策依赖性较强。三是开发区同构性问题较突出,从发展模式到产业结构类同严重。四是开发区对外高层次合作能力较差,有效载体缺失。五是开发区缺乏新经济产业成长的区域文化。六是开发区面临新一轮发展要素的制约。
开发区的核心竞争力是投资环境,也是产业发展和招商引资的核心。以往开发区实践的经验与教训证明:只有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才能吸引高质量的投资者,才能促使入区企业不断发展壮大,才能使开发区不断向更大规模、更高规格、更强实力发展。投资环境的要素包含:政府政策、产业氛围、要素供给、开发区服务、创新环境和社会与自然环境,其中创新环境在新经济产业发展中变得日益重要,它决定开发区创业成本的高低,也是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开发区要在新一轮转型升级中培育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成为科学发展、率先发展的新阵地,需要实现以下八大转型:
1、由建工业开发区向建区域化新城转型。从“建区”向“建城”转型,顺应城市化进程加快趋势,以增加和扩展区域功能,跳出单一、传统工业开发区思路,重新确立发展目标定位,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重构开发区发展优势。开发区目前的转型在于要破解发展空间制约,放大辐射带动作用,明确自身功能定位,注入新经济产业与高新技术产业,同时由单纯经济开发向经济社会生态统筹转型,由消耗环境资源向环境友好型转型,坚持发展循环经济和产业生态化改造。
2、由“千区一面”向特色、错位发展。首先对全市开发区进行分类,全面分析,打特色、差别牌。成熟型的如新区,重点推进创新调整升华;转变型如已建区10年以上的,重点推进转型提高,产业结构优化;成长型如建区时间较短,重点则是推进上规模上水平;起步型如新建开发区的,重点在科学规划,集聚后发优势。
3、产业由重型向轻型、由低端向
我市经济开发区转型升级分析探讨
点击下载
上一篇:经济责任审计分析探讨下一篇:企业国有产权界定法律观点探讨
本文2009-10-07 14:33:42发表“理论文章”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37849.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或者 注册
最新文档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
- 乡2024年度基层党建工作总结(02-19).docx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