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我市经济开发区转型升级分析探讨

栏目:理论文章发布:2009-10-07浏览:2661下载241次收藏
1992年我市设立首个开发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过16年从无到有的发展,目前,全市初步形成了以特色产业、现代化新城为主的各类省级以上开发区15个,开发区经济总量占全市经济的50%左右,利用外资占全市的88%,外贸出口占全市总量的3/4左右,开发区的总体实力不断增强、区域功能逐步完善,对于全市的综合实力、对外开放、体制创新、产业集聚和城市发展发挥着巨大的带动作用。
  近年来,面对宏观调控不断深化完善的形势,开发区建设发展面临着资源禀赋和环境容量的约束。特别是2008年下半年以来,在国际国内严峻的宏观形势下,开发区的发展遇到一系列的“利空”和考验,美国次贷危机带来世界经济衰退,投资项目萎缩,两税合一,人民币升值,土地政策从严,环保底线提升等等。开发区在起步阶段靠廉价土地、粗放式的开发方式走到尽头,开发区正处于转型升级优化发展的关键时期。
  当前,我市开发区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粗放增长方式居多,产业集聚度较低。二是开发区部分企业植根性较弱,对优惠政策依赖性较强。三是开发区同构性问题较突出,从发展模式到产业结构类同严重。四是开发区对外高层次合作能力较差,有效载体缺失。五是开发区缺乏新经济产业成长的区域文化。六是开发区面临新一轮发展要素的制约。
  开发区的核心竞争力是投资环境,也是产业发展和招商引资的核心。以往开发区实践的经验与教训证明:只有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才能吸引高质量的投资者,才能促使入区企业不断发展壮大,才能使开发区不断向更大规模、更高规格、更强实力发展。投资环境的要素包含:政府政策、产业氛围、要素供给、开发区服务、创新环境和社会与自然环境,其中创新环境在新经济产业发展中变得日益重要,它决定开发区创业成本的高低,也是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开发区要在新一轮转型升级中培育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成为科学发展、率先发展的新阵地,需要实现以下八大转型:
  1、由建工业开发区向建区域化新城转型。从“建区”向“建城”转型,顺应城市化进程加快趋势,以增加和扩展区域功能,跳出单一、传统工业开发区思路,重新确立发展目标定位,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重构开发区发展优势。开发区目前的转型在于要破解发展空间制约,放大辐射带动作用,明确自身功能定位,注入新经济产业与高新技术产业,同时由单纯经济开发向经济社会生态统筹转型,由消耗环境资源向环境友好型转型,坚持发展循环经济和产业生态化改造。
  2、由“千区一面”向特色、错位发展。首先对全市开发区进行分类,全面分析,打特色、差别牌。成熟型的如新区,重点推进创新调整升华;转变型如已建区10年以上的,重点推进转型提高,产业结构优化;成长型如建区时间较短,重点则是推进上规模上水平;起步型如新建开发区的,重点在科学规划,集聚后发优势。
  3、产业由重型向轻型、由低端向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我市经济开发区转型升级分析探讨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