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手机支付竞争战略分析探讨
中国移动手机支付要成功,就必须选择好自己的道路。
这是个战略选择问题。
关于战略,杰克.韦尔奇认为:“战略其实就是对如何开展竞争的问题做出清晰的选择。不管你的生意有多大,资金有多雄厚,你也不可能满足所有人的所有要求”。
我认为,中国移动手机支付应该采取目标集中战略,完全聚焦于信息类产品的支付;并通过与其他业务融合形成“1+1>2”的协同效应,以此打造手机支付的竞争优势。
(一)手机支付应聚焦信息类产品市场
在日常生活中,手机支付只是一种“赔钱赚吆喝”的粘性服务,与现金、银行卡并不存在什么竞争关系,只有电子支付市场才是手机支付的真正战场。
在电子支付市场上,手机支付的竞争对手主要有三类:
1、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银行类支付。
该类支付主要优势在于“根正苗红”,无政策风险,风险控制成熟;该类支付主要缺陷是没有提供“信用担保”,用户付费后再追回的可能性基本为零。
当前国内信用环境的电子商务离不开“信用担保”。不过国内银行却很难做到,一是因为银行本身的傲慢、不屑于为这点收入搞出一个专门的部门来;二是因为这么做可能得不偿失,这点想想移动梦网的教训就能明白。
缺乏“信用担保”的网上银行只适用于经验型产品的支付,这极大地制约了其市场空间,同时也使支付宝类工具不断坐大。
2、以支付宝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
该类支付的主要优势在于提供一定程度的“信用担保”,当交易双方出现纠纷时支付方会按照规则做一定限度的“公正处理”。不过这类纠纷的处理主要依靠当前的物流凭证,无法适用于信息类产品。
该类支付主要问题在于零佣金的同质化竞争。除了支付宝等已经做大的一些工具能依靠资金沉淀获得一定收益外,其余几家都在不盈利的泥潭中苦苦挣扎,给这个行业带来了很大的潜在风险。
3、以腾讯、盛大为代表的虚拟货币支付。
目前腾讯、盛大的点卡已经不再满足于自有业务的支付,还在替其他网站的服务提供收费,收取佣金低的10%,高的超过40%。腾讯、盛大之所以能够打开这个市场,主要得益于移动梦网门槛不断提高,大量网站找不到支付通道。该类支付与手机支付存在明显的竞争关系,可谓此消彼长。
不同的支付工具,适用于不同的用户和市场。
依据产品和客户维度,电子支付市场可以细分成八个子市场。
产品分别按照实体/信息,经验/非经验分成四类。实体产品和信息类产品的主要区别在于成本特性显著不同,实体产品成本较高,而信息类产品却是“边际成本为零”,这决定了两者支付佣金比例完全不同。
另外,经验商品和非经验商品的分类主要是考虑交易双方的“信息不对称”问题。目前很多sp类服务都可以归到“非经验商品”这一类,即你在付费之前根本无法确认这个产品是否满足自己需求。对于客户来说,经验商品无需“信用担保”,而非经验商品却必须有“信用担保”,甚至必须有“只为满意的服务付费”这样的规则来保护用
移动手机支付竞争战略分析探讨
本文2009-10-07 11:15:05发表“理论文章”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37834.html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
- 乡2024年度基层党建工作总结(02-19).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