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基层环境执法难题思考

栏目:理论文章发布:2009-10-07浏览:2122下载205次收藏

党中央国务院提出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先后实施了环保风暴、区域限批等有力措施促进环保工作。目前,环保地位不断提高、工作力度也不断加强,但是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基层环保执法难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统一的环境政策,导致环境执法难

我国东、西部经济发展不平衡,而一直执行的都是统一的环境政策。东部地区无论是在经济基础、区位还是发展环境上都比中、西部地区有优势,投资和产业积聚都愿意在东部地区。中西部地区急需发展地方经济,而高新技术引不来,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不愿意来,有些时候只能引进在政策红线边缘的项目。这就给基层环保执法带来难度,既要发展经济又要保护环境,环保执法处于两难境界。另外,东部地区由于起步早,在当时没有严格的环境约束情况下,生态环境受到了破坏;而中西部地区起步晚,生态环境尚保持良好状态,引进红线项目或红线边缘项目因环保部门被否决,环保执法就很难得到地方支持。因此,建议根据东西部不同情况制定相宜的环境政策。针对东部地区经济发展好、环境质量差的特点,在环境总量指标、产业政策等方面制定相对严格的环境政策,促使其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迫使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轻污染项目向环境状况较好的中西部转移。这样,既能保持各地经济的发展,又能发挥环保部门的作用,环境执法难问题也能得到缓解。

二、考核制度不完善,导致环境执法难

绿色gdp考核制度在我国只是研究与试行阶段,目前的考核制度依然以传统的gdp指标为主。中西部地区为发展经济,地方政府总是千方百计维护企业生存。为此,实施了一些地方保护措施,出台了一些土政策。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为了发展经济至今仍下达招商引资指标,对引进的项目环保部门难于参与管理,不仅如此,为了能通过产业政策和环保限制,环保部门有时还被迫出具假证明、假验收等材料确保项目上马;有些地方虽然把环保目标列入政府考核内容,但在实际工作中变成了上级对环保部门的考核,环保部门为了完成考核目标被迫造假,甚至为应付检查,给企业通风报信。而企业依靠保护措施逃避环保执法,甚至对抗执法。这些都给环境执法设置了障碍,环境执法难以有效进行。因此,建议制定更加完善的考核奖惩制度。对环境质量变差、过境水质恶化、污染物总量超标、发生恶性污染事故等现象的从经济总量上给于扣除,并用来补偿生态环境保护好的地方。这样环境保护差的地方会因为违反环保法律法规而减少了经济总量,缩小了发展空间;环境保护好的地方会因此增加了经济总量,扩大了发展空间。如此,环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基层环境执法难题思考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