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村级党组织设置调研报告
村级党组织设置是农村党建工作的基础,也是整个农村基层组织配套建设的中心环节。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完善,农村城镇化进程加快,小村并大村工作不断深化,长期以来形成的主要以行政村为单位设置党支部的传统组织设置模式越来越不利于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加强,不利于农村生产力的发展。新形势如何不断优化村级党组织的设置模式,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大动力,这一点值得认真思考。最近,我们就村级党组织设置的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当前我区村级党组织设置的现状
资阳区共有6个乡镇,102个行政村,102个村党支部,有农村党员8369人。目前,我区村级党组织主要是依托建制村区域来设置的,这一传统的设置模式,越来越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的新形势需要,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尤其是并村以来,其弊端已日益凸现。主要表现在:
1、班子难配备。行政村合并后,村级班子配备既要考虑村干部的综合素质,又要考虑其地域关系。并村后村干部职数减少,支部书记只能选一个,这就很难满足每个原行政村村民的要求。另外,合并村村干部组合起来后,新班子之间有个磨合期,工作难以协调,作用难以充分发挥。
2、活动难组织。并村工作开展以来,村级行政区划面积加大,党员人数剧增,且分布范围更广。同时,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一些新经济组织的出现,农村党员的分布更为广泛,人员分散性和流动性加大,在活动时间、活动内容和活动方式上很难求得一致。
3、作用难发挥。党支部内党员之间由于行业不同,层次不同,要求不一,按照传统模式编制在一个支部内,不利于党员之间相互学习,共同提高,不利于对广大党员的教育和管理,不利于党组织作用的发挥。
4、任务难完成。许多年轻党员外出务工或经商,不少支部为了便于开展工作总是选拔那些相对空闲一点的党员担任小组长,这些党员往往年龄偏大,文化水平偏低,缺乏开拓意识,导致党小组工作缺乏生机和活力。
二、村级党组织设置面临的挑战
农村社会的重大变化,特别是经济体制的根本变革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客观上给农村基层党组织的设置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村级组织管理幅度的扩张性对村级党组织设置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区自2008年并村换届后,由原来的197个村合并为102个村。从面积上看,全区102个村平均面积有6.3平方公里,其中10-20平方公里的村有2个,最大的达11.88平方公里。从人数上看,党员人数在50-100人之间的村有67个,占村总数的65.7%;100名党员以上的村有9个,占村总数的8.8%;党员数在50名以下的村只有26个。辖区面积的增大,支部党员人数增多,党员活动场所未变,给党员管理和党员活动开展带来了难度。
2、农村经济结构的多元化和经济组织的多样化,对村级党组织设置提出了新的要求。随着农村市场化进程的加快,一些村涌现出了如种养基地、专业协会、股份制企业和个体私营企业等不同类型的经济社会组织。这些新的经济实体客观上要求各种生产要素以市场为导向在更广阔的空间合理流动,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以促进农村经济的长足发展。但以村、组分块设置村党组织的传统模式却在很大程度上造成劳动力、土地等生产要素的自我封闭和人为割据状态,难以跨村、跨行业、跨所有制进行优化配置,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因此,村级党组织设置只有自觉适应经济关系的变化和经济格局的调整,才能在农村经济市场化进程中找准定位,才能对不同的经济组织产生积极的导向和促进作用,使各种经济组织服从和服务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要求,服从于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
3、农村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对村级党组织设置提出了新的要求。由于受自然资源、地理位置以及人的思想观念差异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经济发展水平在一些地方,村与村之间出现了明显的差距。强村富村在发展过程中迫切需要拓展发展空间,解决用地紧张、劳动力不足等问题,而经济薄弱村则在具有相对富余的土地、劳动力等优势的同时,面临着党员及大量人才外流,村干部难选,经济发展缓慢等问题。因此,迫切要求双方能够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缩小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富裕。这就要求突破按行政体制设置党组织的模式,而要根据经济发展状况,优化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
4、农村党员从业的流动性、多样性和分散性对村级党组织设置提出了新要求。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农业科技的广泛应用,农村生产力的发展,一大批劳动力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其发展空间更加广阔,农村劳动力在产业间转移和地区间流动日益频繁。农村党员的择业范围、活动范围也相应扩大,出现了大量的流动党员,不少村出现青壮年党员长年外出,而在村的都是一些老弱病残的党员的现象。特别是一些经济比较发达或产业特色明显的乡镇,年富力强、有点能力的党员都集中到企业或外出经商了,许多党员的生活、工作圈根本就不再在村上,参加村级的党组织生活在主观上和客观上都存在矛盾。同时,随着农村党员个性化发展日益明显,从业岗位发生诸多变化,他们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农民党员,除掌握特定的专业技术外,还有各自的利益需求,单一按行政村设置党支部把不同志趣和需求的党员编在一块,采取“一刀切”的教育内容和“一锅煮”的管理方式已无法满足不同年龄段、不同文化层次党员的合理需求。这些都对过去笼统按行政村设立村党支部的模式提出了挑战。
三、优化村级党组织设置存在的困难
1、思想认识有偏差。部分基层党组织思想认识不到位,没有意识到农村经济政治体制改革和经济结构的调整都对农村基层组织设置提出了新要求,导致基层党组织的设置、调整落后于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有的是不想抓,认为一些私营企业党员人数少,设不设党组织无关紧要;有的存在重经济轻党建的倾
优化村级党组织设置调研报告
本文2009-10-07 08:34:22发表“调研报告”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37798.html
- 2025 年《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考卷一.pdf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