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及老人生活状况调研报告
农村留守儿童是在工业化、城市化的推动下,在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产生并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近几年来,随着我区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的加快和帮带输出作用的影响,农村大批劳动力成为了打工者,农村中留守儿童和老人的数量也呈逐年增多之势,现已成为一个庞大而特殊的社会群体。经过调查发现,农民脱贫致富与留守儿童及老人生存发展之间的矛盾已相当突出,劳务经济发展面临着严峻考验,留守儿童问题已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如何建立和完善农村留守儿童及老人长效关爱帮扶机制,形成政策合力和社会合力,逐步化解这一社会现象带来的消极影响,已是全区各级党委政府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全区农村留守儿童和老人的基本情况
据调查统计,全区16岁以下的留守儿童65000人,占全区19万农村儿童的34%,占全市85968名留守儿童的75.6%。留守儿童中,父母双双外出打工,由祖辈隔代监护的有13240人,占留守儿童的20.4%;由父母一方监护的有51094人,占78.6%;由亲戚监护的有666人,占1%。农村留守儿童中有30810人为义务教育阶段的在校学生,占总数的60%,其中又以小学阶段的为主。 全区60岁以上作为留守儿童监护人、和孙辈们一起生活的农村留守老人有43000人,占全区18.8万老年人的22.8%。
二、农村留守儿童及老人面临的主要困难
(一)儿童心理健康问题严重。调研中我们发现,90%以上留守儿童不能和父母生活在一起,特别是有近30%左右的留守儿童不能和父母中的任何一方生活在一起。大约有75%的父亲、25%的母亲外出打工都在5年以上,78%的父母在省外打工,15%的父母每年只能回家一次,且在家时间不超过10天,多数儿童只能从电话中或偶尔寄来的汇款单中,才能感觉父母的存在。此外,还有25%的父母外出后,因各种原因与孩子常年没有联系,这些孩子感到十分孤独,甚至还有被“遗弃”的感觉。亲子间离多聚少,在孩子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生活中、情感上需要父母呵护、交流和引导的重要时候,留守儿童却没有了依靠和倾诉对象 ,出现严重的“情感饥渴”。有些孩子开始怨恨父母,产生了厌世、自闭、自卑和较强的逆反心理,表现出了内向、孤僻、冷漠、自私、过激等行为偏差。事实上,留守儿童在面对自身变化、学习压力、人际交往等问题时,心理健康已经受到严重影响,亲情缺失无疑是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最大障碍。
(二)监护难的问题比较突出。全区农村留守儿童中,与隔辈人生活的占24%,其中5岁以下的儿童占13%,监护人大多又是六、七十岁高龄的老人,监护者和劳动者的双重责任让老人们难以胜任。一是对孙辈过分溺爱,缺乏必要的引导和限制,导致孩子产生娇惯、任性、顽劣等性格偏差而更难管教。二是老人的精神和生活负担加重,除要照看几个孩子外,还要完成繁重的农活和打理家务,对孩子们的监护只能是吃饱穿暧的较低层次,对于孩子的思想状况、情感需求、性格发展、生理变化等等,却无所适从。因此,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质量、个人卫生、安全保障等方面都存在着共性的问题。三是老年人在需要儿女监护或照顾的时候,却不得不扛起家庭重担,显得力不从心。而一些年龄稍大的留守儿童,不仅得不到有效监护,反而还要去照料年老多病的监护人,过早地承担起了本该由父母承担的生活担子和责任,情况令人十分担忧。
(三)家庭教育极为乏力。留守儿童监护人中 80%以上只有小学以下文化水平,特别是隔代监护人中,绝大多数几乎都是文盲,既无辅导和问责孩子学习的能力,也难以主动与学校和老师沟通交流。留守儿童普遍存在着
一、全区农村留守儿童和老人的基本情况
据调查统计,全区16岁以下的留守儿童65000人,占全区19万农村儿童的34%,占全市85968名留守儿童的75.6%。留守儿童中,父母双双外出打工,由祖辈隔代监护的有13240人,占留守儿童的20.4%;由父母一方监护的有51094人,占78.6%;由亲戚监护的有666人,占1%。农村留守儿童中有30810人为义务教育阶段的在校学生,占总数的60%,其中又以小学阶段的为主。 全区60岁以上作为留守儿童监护人、和孙辈们一起生活的农村留守老人有43000人,占全区18.8万老年人的22.8%。
二、农村留守儿童及老人面临的主要困难
(一)儿童心理健康问题严重。调研中我们发现,90%以上留守儿童不能和父母生活在一起,特别是有近30%左右的留守儿童不能和父母中的任何一方生活在一起。大约有75%的父亲、25%的母亲外出打工都在5年以上,78%的父母在省外打工,15%的父母每年只能回家一次,且在家时间不超过10天,多数儿童只能从电话中或偶尔寄来的汇款单中,才能感觉父母的存在。此外,还有25%的父母外出后,因各种原因与孩子常年没有联系,这些孩子感到十分孤独,甚至还有被“遗弃”的感觉。亲子间离多聚少,在孩子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生活中、情感上需要父母呵护、交流和引导的重要时候,留守儿童却没有了依靠和倾诉对象 ,出现严重的“情感饥渴”。有些孩子开始怨恨父母,产生了厌世、自闭、自卑和较强的逆反心理,表现出了内向、孤僻、冷漠、自私、过激等行为偏差。事实上,留守儿童在面对自身变化、学习压力、人际交往等问题时,心理健康已经受到严重影响,亲情缺失无疑是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最大障碍。
(二)监护难的问题比较突出。全区农村留守儿童中,与隔辈人生活的占24%,其中5岁以下的儿童占13%,监护人大多又是六、七十岁高龄的老人,监护者和劳动者的双重责任让老人们难以胜任。一是对孙辈过分溺爱,缺乏必要的引导和限制,导致孩子产生娇惯、任性、顽劣等性格偏差而更难管教。二是老人的精神和生活负担加重,除要照看几个孩子外,还要完成繁重的农活和打理家务,对孩子们的监护只能是吃饱穿暧的较低层次,对于孩子的思想状况、情感需求、性格发展、生理变化等等,却无所适从。因此,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质量、个人卫生、安全保障等方面都存在着共性的问题。三是老年人在需要儿女监护或照顾的时候,却不得不扛起家庭重担,显得力不从心。而一些年龄稍大的留守儿童,不仅得不到有效监护,反而还要去照料年老多病的监护人,过早地承担起了本该由父母承担的生活担子和责任,情况令人十分担忧。
(三)家庭教育极为乏力。留守儿童监护人中 80%以上只有小学以下文化水平,特别是隔代监护人中,绝大多数几乎都是文盲,既无辅导和问责孩子学习的能力,也难以主动与学校和老师沟通交流。留守儿童普遍存在着
农村留守儿童及老人生活状况调研报告
点击下载
上一篇:离退休干部思想政治建设状况调研报告下一篇:旅游用地现状调研报告
本文2009-09-26 08:04:50发表“调研报告”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37044.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或者 注册
最新文档
- 2025 年《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考卷一.pdf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