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北伐与史略启示问题探讨

栏目:理论文章发布:2009-09-17浏览:2961下载256次收藏

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孙中山是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之一。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推翻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他首先喊出“振兴中华”的口号,并主张用革命战争手段来实现中国的民主和民生幸福,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民族民主革命。孙中山北伐,是他开创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实现中国的民主和民生幸福的重要组成部分。发生在本世纪20年代初的这次北伐,孙中山曾三次进驻**,设立行营,召开军事会议,组织北伐部队。**成为孙中山“出巡桂省,督师北伐” [注1]的战略要地之一,**行营成为孙中山北伐的临时指挥中心。正当**人民以崇敬心情纪念孙中山先生133周年华诞,和结合本市实际面向新世纪,为全面实现十五大提出的跨世纪发展目标而努力开拓创新之际,召开“孙中山北伐与**”学术研讨会,无疑有极为重大的意义和作用。“以史为鉴,可知兴替”。借此机会,笔者试述《孙中山北伐与**史略及启示和思考》,就教于诸位。

 

孙中山北伐与**史略

孙中山北伐,是孙中山于1921年5月5日在广州就任中华民国非常大总统后领导的战争事业。北伐的时间,约在1921年9月至1922年7月,1924年9月至1925年元月。孙中山北伐与**关系最密切的是,1921年9月至1922年7月这期间,三次进驻**。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非常大总统发表就职宣言,宣布广州政府“为中华民国唯一之政府” [注2]。那时,以陆荣廷为首的旧桂系军阀投靠北洋政府,取消自治。“惟**受陆、谭、陈诸强盗压制,烟赌遍地,困处黑暗之中,民治不得有发展,大总统心甚不安”。[注3]孙中山于5月下旬命粤、赣、滇、黔各军讨伐陆荣廷,“荡平群盗,扶植**人民,使得完成自治” [注4],各军分路进击,粤军于6月下旬占领**,8月4日占领南宁,桂军全线崩溃,陆荣廷逃往越南;9月,孙中山乘胜发出挥戈北伐、统一中国的号令:“铲除所有督军和日本势力” [注5],以求“趁戡乱之功,完护法之愿”,“谋国家之统一” [注6]。在此形势下,孙中山有了第一次进驻**之行。1921年10月15日,孙中山登上“宝璧”号舰,统率各省北伐军约3万人,“出巡桂省,督师北伐”;10月17日下午,孙中山一行抵达**。**各机关团体举行“**各界群众欢迎孙大总统大会”,孙中山派胡汉民为代表,致《在**群众欢迎会的训词》。孙中山还出席了在大较场举行的群众大会,因有微恙,向群众略致数语,他的演说词交由汪精卫代讲,其主要内容是振兴实业,开发**资源,听众大为感动[注7]。10月17日晚,孙中山电召陈炯明由邕来梧商讨北伐问题,陈竟借故拒召,孙中山即复电给陈,决意翌日赴邕,于18日晨乘浅水兵舰启程离开**,24日抵邕;孙中山与陈炯明商讨北伐问题,因陈托词阻挠而未果,于27日晨离邕返梧,开始第二次**之行。孙中山于10月29日下午安抵**,电告陈“调粤军四十营参与北伐”,归孙中山统率,陈为保存实力复电“允拨陈德州等二十二营”,说“余无力赞助北伐” [注8]。从10月29日到11月14日,孙中山在**驻节16天。在此期间,孙中山在**国民党党员欢迎会上,作了题为《党员须宣传革命主义》的演说,指出“中国数百年来,为满洲人征服,且数千年来,向为专制政体之国家。所以就要成立这个革命党,以推行三民主义和改良国家的政治”,强调“应以主义维持国家,不应再恃武力” [注9]。他与美《大陆报》记者谈话,号召人们团结起来北伐,“只谋推倒被日本本使用之华人”(军阀) [注10]。孙中山就市政厅计划印行纸币300万元问题,接受士绅和商民的请愿,查明事实权衡利弊后饬令市政厅停止印行纸币,成立银行之事随之搁浅[注11]。他十分关心**的建设,据他的卫士马湘回忆,一天早上,中山先生一行登上**某山用望远镜四处观看,说附近应有煤铁等矿,应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下午到山脚发现一方圆十多里的荒地,认为附近有河流,这块地有开垦价值;孙中山回到行辕草拟了开发荒地计划,通知市政厅长召集各界举行开发近郊荒地大会,会后命卫士引导市政厅长和各界人士勘察荒地,并把拟好的计划交给他们[注12]。他在召开军事会议、组织北伐部队的同时,针对陈炯明军队纪律不好,导致征用船只困难等情况,通过部属和**商会对船民做说服工作,出钱征用船只,征到300多艘船,为沿桂江上桂林出师北伐做好了准备。[注13]11月15日,孙中山率北伐军,分乘300多艘船只,离开**北上桂林,21日抵昭平,25日到达阳朔,12月4日顺利抵桂林,受到桂林市民的热烈欢迎。他在昭平和阳朔的各界人民欢迎会上发表演说,着重讲了修筑公路的重要性;**资源丰富,为什么**穷?孙中山说:“因无便利之交通,是以致此”,“本大总统希望诸君首先开道路之交通,道路即开发财富之钥匙也” [注14];“如果道路开辟,交通便利”,则**“可以振兴”,**“须以修路为最急” [注15]。他说,**至昭平,路程不过280里,溯江而上须行8日,如果有公路通汽车,只需数小时就可到达。孙中山抵桂林后,即成立北伐大本营;在桂林,他与以廖仲恺等为代表,商讨北伐作战计划。这个计划的主要内容是:“现我军决于旧历年后用兵。吴逆若来,则用小包围之法,击之于衡宝一带。彼若退守武汉,则用大围之法,以荆汴、长岳为正面攻击,由汉水出萍樊为左翼,由赣出九江、黄州为右翼,三路以制其死命。两者皆以有他军为援,应为我之大利。闽王攻赣之背面,鄂孙乱吴之后方,尤须应时请先注意于此。形势既利,浙卢皖马即可据长江下游,而豫赵鲁田共起,使直系更无归路。自来战略因于政略,吾人政略既同,斯为南北一致,以定中国,其庶几也”。[注16]孙中山把北伐军4万余人组成7个军团,于1922年2月3日以大元帅名义,颁发动员令,命令各军分路出师北伐,并借助奉、皖军阀力量配合讨伐直系军阀,但陈炯明千方百计阻挠北伐,在广东密谋叛变;粤军第一师师长邓铿于3月21日被陈的部属暗杀。孙中山于3月26日在桂林大本营召开紧急会议,决定变更计划,由桂回粤,打算千方百计做通陈的工作后再继续北伐;4月8日,大本营由桂林迁粤;孙中山令各军集中**待命。孙中山一行于4月11日离开桂林赴**,开始他的第三次**之行,于4月16日抵达**;他到梧后,即召开扩大军事会议,决定“出师江西,悉命诸军集中韶州,以大本营设于韶州” [注17]。孙中山电召陈炯明来梧,陈不敢来;孙中山在扩大会议作了《在**军事会议的演说》;他在行营接见美国《华盛顿邮报》记者谈话时指出,“广东合法政府北伐之目的”,“在日本及为日本外府之北廷”,“推翻北廷以撤销日本之外府,刻不容缓”,这不仅是“自救”,也可以“使全世界免除日本武力之危害”[注18]。孙中山委派廖仲恺等人到广州劝说陈炯明赴梧面商北伐大计,但陈拒不前往,电辞本兼各职;孙中山在梧组织船运,调派军队转赴韶关,并派员到韶选定旧镇署为大本营[注19];对陈拒不来梧,孙中山于4月22日下令,命陈专任陆军部长,免去其兼任的广东省长和粤军总司令、内务部长等职。孙中山一行于4月22日离开**,23日抵广州,仍争取陈参加北伐;5月4日,下令北伐。

 

孙中山北伐与**的启示和思考

发生在70多年前的孙中山北伐,因陈炯明勾结北洋军阀举行叛变,没有结果。孙中山实行民族、民主革命,“振兴中华”的伟大理想,因他逝世等原因有待后人去实现。毛主席指出,“现代中国人,除了一小撮反动分子以外,都是孙先生革命事业的继承者。我们完成了孙先生没有完成的民主革命,并且把这个革命发展为社会主义革命” [注20]。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社会主义的胜利,才能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实现民族振兴、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时代不同了,孙中山“振兴中华”、实现中国的民主和民生幸福,有了全新的内容。古人说:温故而知新;现在回顾和研究孙中山北伐与**的关系及“改良西江”等资料,以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实际问题和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借鉴历史经验,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发展,有以下几点启示和思考。

(一)继承发扬孙中山思想,结合实际学好科学理论。为此,要按照十五大的部署和要求,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把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个精髓,联系孙中山北伐及三次驻节**和当前国内外形势的实际,继承发扬孙中山思想。其主要有四点:一是继承发扬孙中山在**对国民党员的演说中指出的“吾党究何所恃而自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北伐与史略启示问题探讨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