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水患经济学观点思考

栏目:理论文章发布:2009-09-17浏览:2853下载187次收藏

明知环境重要
为何乱砍乱伐
近年来,洪涝灾害在我国有愈演愈烈之势,发生的频率越来越高,危害也越来越大。究其原因,有人认为是由我国特殊的地理特征所造成的,也有人认为是受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当然,人们谈得最多的还是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因为地理特征说明不了为什么洪涝灾害发生的频率越来越高,厄尔尼诺现象也难以解释为什么洪水的流量不是最大,水位却连创历史新高。不可否认,自然生态的破坏是导致洪涝灾害发生的最主要原因之一,这一点,环境学家早有定论。我们所关心的是:人们明知道环境的重要,为什么仍然乱砍滥伐、乱垦乱牧而不注意对环境的保护。从经济学的角度看,这是因为我们的有关制度出了问题,现存制度一定在某种程度上对破坏环境起了“鼓励”的作用。从理论上说,这是一个典型的外部性问题。

种树—激励不足

砍树—激励过度

大家知道,经济学所说的外部性是指这样一种情况:一个行为主体实施某种直接影响他人的行为,而且对此既不用赔偿,也得不到补偿。也就是说,该行为主体对其行为产生的后果是不负任何责任的,行为的影响对于该行为主体来说是“外部的”。

外部性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正的外部性,其他人可以从这种行为中受益但并不为此而付费;一种是负的外部性,行为的后果损害了他人的利益但行为主体并不承担相应的成本。外部性是市场失灵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外部性存在的情况下,市场对资源的配置不会是有效的。环境恶化是一个典型的外部性问题。

我们可以从树木的砍伐和种植来说明这一点。砍树人可以通过木材的使用或转让受益,其支付的成本是和砍树这一行为直接相联系的费用,由于树木减少而对环境造成破坏(包括水土流失的增加氧气供给的减少、对空气净化能力的减弱等等)所带来的损失则是由他人来承担的,因此,砍树这一行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水患经济学观点思考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