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革组织发展现状思考建议
“文化大革命”的一场浩劫,各民主党派成员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摧残。仅从民革看,党员只剩不足万人,且大多年事已高,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各民主党派又迎来了第二个春天,经过十几年的艰苦工作,民革的组织发展已经走上了健康发展的道路。从黑龙江省看,党员截止到1994年底为1054人,比1979年恢复活动时的64人,增加16.5倍,平均年龄下降了20多岁,党员的构成由原来的主要是原国民党军政人员为主,变为由与原国民党及海外有联系的中高级知识分子为主,既保持了民革组织的特色,又在知识化、年轻化的道路上迈进了一大步。
民革发展组织必须坚持和贯彻“发展为了工作,在工作中发展”的原则。只有不断发展新党员,充实新鲜血液,才能保持民革组织的活力,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才能保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得到贯彻执行。只有不断提高对组织发展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才能做好组织发展工作。
一、从民革组织年龄结构看,需要发展新党员
尽管近年来,民革各级组织都做了大量的工作,发展了一批中青年党员,使得民革党员的平均年龄较过去有了较大的下降,但是民革党员年龄偏高的现状,仍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不能适应形势的要求,从黑龙江省民革党员的结构上看,占大多数比例的仍是50-60岁的同志,这些同志都是民革各级组织的骨干,从长远的观点看,特别站在跨世纪的高度去看,就会发现,这些同志已经或即将步入老年,担当跨世纪的重任,显然是力不从心,因此,要求我们必须发现、培养、发展一大批中青年同志加入民革组织,并且通过考察,培养一批中青年骨干,保证民革的后继有人。
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基本政治制度之一,共产党是领导党,民主党派是参政党。多党合作是以合作对象的存在为前提的。如果我们党员的年龄偏大,结构不合理,就会出现青黄不接,后继无人的情况。试想,如果我们组织发展跟不上,年轻的同志培养不出来,怎能与共产党进行多党合作,开展参政议政,民主监督和民主协商。因此,形势的发展也要求我们必须认真做好组织发展工作,把合乎条件的中青年同志发展进来,把具备一定条件同志培养选拔进来。
二、从民革的组织数量看,必须发展新党员
民主党派适量发展党员,后继有人,才能使多党合作有组织基础,对巩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是完全必要的。
1992年换届以
民革组织发展现状思考建议
本文2009-09-17 10:59:02发表“调研报告”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36187.html
- 2025 年《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考卷一.pdf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