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流动党员管理服务思考建议

栏目:理论文章发布:2009-09-13浏览:2977下载254次收藏

党员流动到哪里 组织的关爱就送到哪里
**市是劳务输出大市,每年有十几万人外出务工,其中外出务工党员占有一定比例。近年来,我市按照中央和省委关于“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的新要求,针对流动党员“管到看不到,看到管不到”的新特点,应对金融危机爆发后的新形势,抓住我市作为全省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试点单位的有利契机,把加强流动党员的管理服务作为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积极探索,健全工作体系,创新三个机制,不断加强对流动党员的管理和服务。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健全工作体系,扩大管理服务覆盖面。一是构建流动党员管理服务责任体系。市委始终把流动党员管理服务工作作为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一项重要内容,摆上议事日程,建立了市、镇、村三级党组织责任人的责任体系,对流动党员管理服务工作做到四个坚持,即坚持每年把流动党员管理服务工作纳入全市党建工作一同研究部署;坚持每年结合“三级联创”活动对流动党员管理服务工作进行检查考核;坚持每年召开流动党员座谈会,认真听取意见建议;市委主要负责同志坚持每年赴外地看望流动党员,开展工作调研。二是构建流动党组织体系。围绕“党员流动到哪里,党组织就建到哪里”的工作思路,按照就地便利、成熟一个建立一个的原则,通过单独组建、联合组建、挂靠组建等方式,在流动党员比较集中、有相对固定活动场所的大中城市建立流动党支部;在建立流动党支部比较多的地方,设立流动党员管理站;在有流动党员但暂不具备建立党组织条件的地方,依托政府派出的办事机构,成立流动党员联络站。目前,我市已在北京、上海、南京等大中城市建立流动党支部21个,流动党员联络站3个,其中在北京市建立流动党支部13个。按照“有人管事、有钱办事、有章理事、有处议事”的“四有”标准设立了**市驻北京流动党员管理站。逐步建立了流动党员管理站——流动党员支部——流动党员联络站 “三位一体”的党组织体系,为流动党员安好“家”。三是构建流动党员信息网络体系。建立了市、镇、村三级流动党员管理台帐,实行流动党员返乡登记、外出销号制度。在全市范围内,建立流动党员管理、企业用工动态、城乡人力资源等信息库,实现流动党员信息及时更新,用工需求动态及时传递,让供需信息交融互通。全市14个镇、街道全部建立了流动党员服务中心和劳动保障所,所有村都配有专职劳动保障协理员,各镇、村与市委组织部、市劳动保障局联网,使全市流动党员、务工人员等人力资源信息实时共享,实现了市、镇、村三级流动党员信息网络化。

    二、创新管理机制,实行双联共管。 一是结对管理。建立流动党员结对联系制度,镇、村党组织班子成员每人结对联系一名流动党员。完善流动党员行前报告、登记备案、定期汇报等制度,准确掌握他们的流向及家庭状况。结对联系人每月与流动党员联系一次,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和就业、创业情况,要求他们常回家看看,常通电话,常提意见和建议。每年“七一”期间,都要向流动党员发一封信;春节期间,召开流动党员团拜会,以加深乡情和对党组织的感情。二是持证管理。采取集中发证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流动党员管理服务思考建议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