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察心理现状及自我调控
警察心理健康的含义应当既符合一般心理健康的要求,又符合公安工作的特殊性,是指警察在工作、生活和学习中表现出来的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是多种心理因素的统一体,经常的、习惯的内心活动与外显行为的一致。作为保护人民维护社会稳定的人民警察,在和平年代是社会中惟一有权合法行使暴力的群体。如果警察心理有缺陷,对公民、对国家都意味着潜在的灾难。
一、警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
(一)紧张、焦虑、恐惧
警察这个职业不同于一般职业,属于高危险、高应激的职业。在所有应激性职业中,警察在工作中所承受的压力指数无可争议的高居首位。警察在追捕、堵截罪犯时,可能会暴露在敌人的枪口之下,随时会付出血的代价;执行巡逻盘查任务时,无法预料的情况时有发生;惨不忍睹的刑事、交通事故现场,同伴殉职与受伤者等,势必使警察经常处于高度应激的状态。大量实例和研究证明:真正的危险情境和想像中的危险情境都会使人紧张恐惧,而且想像中的间接危险情境比实际中的更危险可怕。警察值班、巡逻、出现场都存在潜在的危险,潜在的危险必然在警察的大脑中有所反应,为了不放过一个罪犯,警察必须时时处于高度警觉的状态。
警察工作的危险不仅是置身于危险的境地,而且也包含随时待命出发、准备应付危急的心理状态。这种强烈的刺激实际上是对他身心的一种破坏,长此以往,紧张、焦虑、恐惧的心理障碍就出现了。如,某市刑警队的一个民警,他晚上一个人不敢回家,一走夜路的时候,他就感到很恐怖,觉得背后不是有人拿刀,就是有人拿枪,每次回家都要他妻子下楼去接他。
(二)压抑、郁闷
心理学研究表明,警察在任职头三年内耳闻目睹的丑恶面,比一般人一生中见到的还要多。工作的特点决定他们经常和活动在法律边缘的人打交道,接触的基本都是社会上和人性中自私、残忍、贪婪、虚假等阴暗的一面。再加上自身与同事在与犯罪分子搏斗中的生死一线经历,都会像梦魇一样跟随他们。长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比较压抑、郁闷,对别人、对生活缺少信心,变得冷漠和现实。
1999年初春的一个晚上,某公安分局两名刑警在执行完任务后,到一家饭馆吃饭。他们谈起了工作,谈起了积郁在心头的不快和苦闷,谈起因突发事件失约惹怒女友,他们越说越失落,对生活失去信心,竟相约同时开枪打死对方。另一名警察在枪响的同时突然醒悟,赶紧拨打急救电话,在把战友送往医院的途中他还是开枪自杀。
(三)激动、暴躁、难以自控
一方面社会转型时期犯罪数量的增加,犯罪种类更加复杂;另一方面我国警力严重不足,加上有“破案率”的压力,警察日夜“连轴转”办案是常事,据统计,警察每人一年平均要比一般人多干130个工作日。超负荷的工作,生活极不规律,精神高度紧张,大脑皮层长期出于兴奋状态,极易让人变得暴躁、易激动、自控能力降低。一个平时很内向、稳重的民警,可能会变得狂躁具有攻击性。个别警察在制止犯罪活动时或在讯问一些顽固不化、充满敌意和挑衅的犯罪嫌疑人时,就可能采取极端措施,危害他人安全,如开枪伤人、刑迅逼供致人死亡等。
(四)兴趣和热情降低
警察为社会积极工作,经常流血牺牲,可很多时候得不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公众对警察不信任,抱怨指责得多;
警察心理现状及自我调控
本文2009-09-13 16:22:37发表“理论文章”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35749.html
- 2025 年《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考卷一.pdf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