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卫生局工作者建国60周年优秀征文

栏目:征文作品发布:2009-08-27浏览:2926下载186次收藏
有人说在家乡,闭上眼睛也能找到回家的路。生于**,长于**,到如今已人到中年都没有长时间的离开过**的我,却有数次迷失在家乡的街道、路口。
  ****,我的家乡,一座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江南小城。在这里完成了小学、初中、高中十几年的学习。接下来在这座古老小城的地区卫校,现在的**医专,经过二年努力学习打下了我护士生涯的专业基础;随后又在卫生系统工作了二十余年。土生土长年过半百的我,理应是老**了。但如果有远方的亲友回乡,故地重游,我一定会事先核实要去的地方,找到正确的路线,因为经过建设发展几十年,沧海桑田,家乡的变化实在太大了。
  我出生在古老小城的南门渡口,六十年代未,在地处城南门口的明星池小学完成了我的启蒙教育。当时学校有六七百孩子就读,校舍阴暗潮湿。教室里下雨时漏雨,下雪时漏雪。同学们雨天打着赤脚涉水上课,老师时常把他家的提桶、脚盆都放置在教室四周接漏。只要教室中心不漏雨,老师、同学照常上课不误。要是夏天连续下得几天雨,资江就会涨水了。洪水企图漫过低矮的老堤,涌进城区。街道上铜锣一响,企业停工,学校停课,全员上阵,拿的拿锨,扛的扛锄头,提着扁担、背着麻袋,紧张惶急地堵城门,筑堤抗洪,经常是通宵达旦。我和其他孩子们乘着大人们忙乱,顺堤沿江而下,去看城门外淹在水中的东门口小学,为明星池小学的安好滋生出孩子式的小骄傲。但一到冬天,这种骄傲感就会消失得荡然无存。陈旧的校舍多年没有修缮,木质框架已承受不了积雪的重压,竹片编织后外抹一层泥的外墙已挡不住风雪的侵袭。那时的冬天,天气格外的冷,屋檐上的冰凌一天增长一点,象长剑一样明晃晃地挂着。往往一场大雪后,教室轻者漏雪,重者垮塌。我们就只好搬着简陋的课桌、椅子,到三中高中部借教室上课。不少低年级的同学冻得走不动了,坐在自己搬的椅子上哇哇直哭。后来因家庭生计故转学到桃花仑小学去读书,因为家住西流湾,要走五里多路才能到学校。当时没有公共汽车坐,更莫说的士,有也没有那个经济条件坐。困难年代出生的我,十一岁时身高才1米1左右,人矮腿短走不快,所以往往天气不好就迟到。
  上初、高中时,按就近入学的原则,分配到**市一中上学。这时人也长高了一些,路程也短了点,基本不再迟到。但有时因为遇到车祸路堵难行而迟到,或目睹了车祸的全过程吓得无心上课。那时的桃益路为**市交通的主干道,南来北往的车辆都从这里穿城而过。从原地区交通局经过老**地委门口,才能望到那棵百年老枫树下的学校的大门。这段路是一段长达数百米的陡坡,两边是半人高的流水沟,平时车辆爬坡时发出老牛般的叫声,排气管内青烟直冒。骑自行车的人们一下坡时就两眼盯紧前方,双手捏紧放在刹车的位置,随时准备捏刹车,同时双腿弯曲着一动不动,如雕刻出的士兵冲锋陷阵塑像,这种姿式一直保持到下坡完了才结束。如果有两辆车汇车,基本上行人、自行车就不能通过了,只能跟在后面慢慢游了。一遇雨雪天气,车徒路滑,车速难以控制,把行人撞到两边水沟里的惨剧时有发生。时常有自行车因速度过快,刹车不住,追尾冲到汽车上,车毁人亡……
  到八十年代初,我被分配到当时的地区医院实习。我和同学们最担心的是走通往医院的那条路。当时地区医院由大渡口整体搬迁到竹山里,路没修好,更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卫生局工作者建国60周年优秀征文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