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信息化管理调研报告
孩子是祖国的花朵,家庭的希望。党中央国务院历来十分关心和重视儿童的生活和成长情况。随着我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走入城市,在广大农村也随之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儿童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成长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注和呵护,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一些人甚至会因此而走上犯罪道路。留守儿童现象已成为一个普遍的社会现象,也是近年来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已引起党和国家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为便于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和关爱工作,尽快建立农村留守儿童信息管理,让当地党和各级政府及时准确地了解和掌握农村留守儿童的具体情况,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
一、“留守儿童”管理教育现状
笔者对古丈县的12个乡镇中对一个乡的708名在校小学生进行了调查,父母一方外出打工的有386人,占总数的54%;父母双方都外出打工的有285人,占总人数的40%。由于时间、距离和经济等因素的困扰,有相当“留守儿童”的家长对自己孩子在校、社会的表现缺乏了解,很少过问或是不过问。据学校反映,有相当部分家长不知孩子在哪个年级哪个班,更不用提了解孩子老师的姓名及孩子的表现了。
二、存在上述现状原因
近年来,一些外出经商、打工户子女的教育,呈现出几个方面的不利因素:
1、由于“五天”工作制的实施客观上造成了学生业余时间多,如果教育跟不上的话,就有可能成为不利孩子成长的一个重要因素,尤其是当今社会大环境中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不利孩子们成长的场所,如果学校指导不力,家庭教育跟不上,容易造成双休日管理教育的空白。
2、“留守儿童”与临时监护人存在隔膜,祖辈监护人或亲友监护人与“留守儿童”之间存在一定的感情距离,很难实现思想上的沟通与交流,在“留守儿童”中信赖度不高,亲和力不强。不少监护人由于年龄偏大,身挑生活和农事的重担,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精力不济,能力不 足,力度不够。“留守儿童”中隔代寄养的,他们备受祖父祖母的关心,个性放纵,性格偏激;社会关系寄养的,普遍与家庭成员相处不融洽,极易产生“寄人篱下”的自卑心理,常常猜测误解。这些因素,导致“留守儿童”的心理出
留守儿童信息化管理调研报告
本文2009-08-23 10:01:51发表“调研报告”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33944.html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
- 乡2024年度基层党建工作总结(02-19).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