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拨款管理工作中的问题及建议
财政预算拨款是财政部门按当年批准的预算对其所属国家机关及事业单位拨付预算资金,各级库款的支拨,必须根据同级财政机关的预算拨款凭证办理,随着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县域经济的不断发展壮大,地方国库资金拨付量逐年增加,单笔拨付金额也越来越大,国库资金拨付过程中也产生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直接影响国库资金拨付安全。为此,结合工作实际,必须认真思考。
一、主要问题
(一)财政拨款凭证没有作为重要空白凭证管理,存在严重风险隐患。
财政拨款凭证是专用凭证,由财政部门印刷,凭证没有统一编码,也无防伪标识,是一般的付款凭证,财政部门没有作为重要空白凭证来管理,财政及国库部门对这种凭证的管理远不及对支票的管理严格,随意性很大。对作废的凭证随意丢弃、撕毁,填写凭证不规范、要素不全、对作废的凭证也不做记载,极易造成由于财政预留印鉴的泄密,把预留印鉴加盖到作废的凭证上,就能把资金拨出去,很容易造成财政资金的损失。财政拨款凭证是用一般的纸张印刷,这种印刷品极容易仿制,在仿制的凭证上加盖财政库款预留印鉴,就能把资金拨出去,国库部门很难辨别真伪,引发资金潜在的风险很大。预算拨款凭证在传送过程中存在隐患。虽然人民银行国库部门规定预算拨款凭证要指定专人送达,并且人民银行实行签收登记制度,但是在具体执行过程中经常换人传递凭证,存在预算拨款凭证直接由用款单位或委托他人带到人行国库部门的情况,这种开放式的传递过程,在无任何防范措施的情况下,潜在风险较大。
(二)财政预算的严肃性弱化,存在预算审议批准不及时。
一是各级人大每年三月份以后才能召开会议,审议批准本年度预算,在批准前国库支拨款项无依据,但财政要运行,经济要发展,只能凭财政提交的支拨凭证办理拨款,对财政的拨款监督形成“真空”时段,国库办理的拨款缺乏充分的法律依据,国库难以监督。二是经人大审议批准的预算计划内容不详细,预算只涉及到了大科目,具体小的项目没有列出详细的计划数,国库在监督过程中难度大。三是超预算或调整预算财政部门提供的材料不合规,按照《预算法》的规定,“对于各级政府调整预算必须提请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查和批准”,在实际工作中,如遇超预算或者调整预算的情况,往往是由财政部门或者财政的内设部门提供超预算计划或预算调整计划资料,严重违反了《预算法》的相关规定,人大对预算支出的监督作用大打折扣。
(三)对
财政拨款管理工作中的问题及建议
本文2009-06-05 16:08:28发表“调研报告”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26289.html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
- 乡2024年度基层党建工作总结(02-19).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