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科学发展观发展我市海洋与渔业经济思考
一、基本情况
近几年,我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进一步创新工作思路、强化服务意识,坚持一手抓发展、一手抓安全,狠抓各项措施的落实,有力推进了我市海洋与渔业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2008年全年海洋经济总产值达28亿元,同比增长19%。实现水产品总产量11.04万吨。渔业总产值16.7亿元。工副业产值8.28亿元,其中水产品加工产量7.4万吨,同比增长5.71%,产值7.62亿元,同比增长8.1%,出口创汇6300万美元,同比增长3.85%,渔村人均年纯收入达1.6万元。总结近年来我市海洋与渔业工作所取得的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水产加工业异军突起 “十五”期间,总建筑面积65万m2,占地400亩的水产加工园区已基本建成,全市拥有水产加工企业40余家,冷库30座,年加工产量7.6万余吨,销售额(产值)7.5亿元,创汇额突破6,000万美元,占温州全市总量的40%强。水产加工龙头企业发展迅速,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百龙工程”企业4家,温州市级龙头企业8家,瑞安市级龙头企业15家;年加工产值逾亿元3家,5,000万以上9家;8家企业获自营出口权,并通过了欧盟、美国等卫生检查与国际食品注册。全市水产加工产品四大类(冻品、干制品、腌制品、休闲食品)200多个品种,已正式注册产品商标20余个,其中评为中国名牌农产品1个(华盛“大三元”牌虾皮,全省水产品仅2家)、省级著名商标3个、省名牌产品4个、市级名牌农产品5个。连续6年保持加工企业数量、冷藏能力、加工产值、出口创汇等4项温州市第一。华盛“渔加1号”大型海上水产干制品加工船在国内乃至亚太地区均属首创。2006年底,我市被命名为“中国水产品特色加工之乡”。
(二)水产养殖业提档升级 我市现有水产养殖面积约4.1万亩。其中集海水养殖面积2.36万亩,淡水养殖面积1.74万亩。全市已建立无公害养殖基地5个,总面积0.5万亩。其中省级以上2个,面积0.2万亩,新增养殖品种10多种,通过对旧虾塘的全面改造,现代养殖园区已初露端倪,对虾高位池循环水精养鱼虾新模式已初见成效,水产养殖业发展由量的扩张转向质的提高。在全市范围内全面实施养殖证制度,使水产养殖业走上有序发展的轨道。目前全市渔业经济合作社发展到11家,联系养民260多户。
(三) 休闲渔业方兴未艾 “十五”期间,根据区位和资源优势,我市以港、河、岛、溪为据点,以海岸带为重点,近海、岛屿并重,先后建立或完善了铜盘山、林垟、桐溪、阁巷、上望等休闲渔业基地,许多新颖休闲项目深受游客欢迎。全市从事休闲渔业企业20余家,从业人员500余人,年收入2,000多万元。
(四)科技兴海初见成效 “十五”期间,全市开展科技兴海项目10多项,先后完成渔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等软课题4项。海洋微冻保鲜与船用节能器等新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海洋捕捞业的经济效益。美拉德反应和微囊生物工程食品工艺的引进开发及深海抗风浪网箱等高新技术的引进开发成功,大大提高了相关产业的技术含量。海洋捕捞方面,先后引进卫星导航、电子海图、彩色鱼探器等技术设备;海水养殖方面,引进了国外大型抗风浪深水网箱,开展了鲍鱼工厂化养殖;水产加工方面,建立了万吨级冷库,实行全自动智能化调控,并引进国外先进加工流水线和新技术。我市水产可工企业近几年纷纷与浙江大学、厦门大学、水产大学、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省水产科研所等高等院校和科研部门进行科技联姻,组建企业研发中心。华盛、华忠等企业聘请日本、韩国以及港、澳、台地区的水产加工专家,瞄准国际市场,不断开发适销对路的新产品,提高创汇能力。目前全市已有5家(华盛、华忠、眯眼、香海、顶味)水产加工企业被省科技厅命名为科技型企业,分别承担了省、市科技部门下达的科研项目10多个,有的还获得创新奖、进步奖。华盛水产加工厂投资3200万元率先兴建了温州市首座万吨冷库,冷库实行自动化电脑程控操作,冷藏的温湿度进入计算机程序。瑞安水产加工园区被命名为浙江省“科技兴海”海产品深加工示范基地。
(五)渔业执法管理体系日臻完善 “十五”期间,全市渔业执法机构不断健全与完善,2003年组建海洋与渔业执法大队和渔业办证中心,实现海监、渔政、港督、船检等合署办公和综合执法。在执行伏季休渔新制度、保护海洋与渔业资源、依法查处水域污染事件、保护渔民合法权益与安全生产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先后荣获全国“伏休”管理先进集体、全国船管文明执法单位、东海区渔政管理先进等省级以上荣誉称号20多项。
瑞安渔业经济在由生产型向管理型,经验型向科技型,传统渔业向现代渔业转型的道路上,正朝着产业规模化,生产可持续化的方向迈进。
二、存在的困难与问题
当前,我市海洋与渔业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不少困难与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渔业水域污染日趋严重。我市海洋经济在连续保持20多年高速发展的同时,海洋生态环境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景观破坏、海岸侵蚀、港湾淤积、近岸低洼地区盐渍化、近岸海域富营养化、围垦造成的海岸平直化等等,这些日益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不仅影响了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海洋的可持续利用,近年来,北几、北龙海域每年发生大面积赤潮,渔业水域污染事故不断增加。违法用海、海洋倾废现象普遍存在,海洋监察联合执法难度较大。
(二)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产业综合发展水平较低 我市渔业产业结构调整虽已取得一定成效,但产业结构仍不尽合理,经营规模较小,产业化链条较短,社会化组织程度不高,以出口创汇为主的外向型渔业相对薄弱,防范风险和参与市场竞争等方面的能力有待提高。目前,我市第一产业即渔业占的比重仍然偏大,海洋社会劳动者主要集中在这个领域,海洋工业相对薄弱。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海洋开发逐步向深度和广度拓展,海洋与渔业产业结构将发生重大调整。海洋第一产业(海洋养殖和捕捞业)所占比例将大幅度下降,海洋第二产业(海洋油气业、海盐业和滨海砂矿业)所占比例在有一定幅度提高之后将保持相对稳定,而海洋第三产业(海洋交通运输业和滨海旅游业)所占比例将会大幅度上升。海洋经济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将更加突出。
(三)综合管理体制,协调发展机制尚未形成。海洋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是内部关系错综复杂而又密切相关的地球生态系统。因此,海上开发活动必然涉及众多部门,既相互影响又相互制约。随着新世纪世界各国对
落实科学发展观发展我市海洋与渔业经济思考
本文2009-06-02 16:44:44发表“调研报告”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25772.html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
- 乡2024年度基层党建工作总结(02-19).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