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酒与自杀
【关键词】饮酒;自杀
【中图分类号】d919.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9297(2006)02—0130—06
饮酒和许多非正常死亡有关.如自杀、他杀、意外
伤害死亡等,对各国社会公共健康卫生有着不容忽视
的影响。自杀同时也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公共健康问
题.在世界各国均成为日渐严重的社会问题.尤其在
青少年群体中.这两种社会现象尤其严重。对饮酒和
自杀的关系的研究已有数十年的历史,早在1966年
durkheim就提出酒精消耗在自杀中是一个精神病理
的个人因素.1991年skog等提出酒精消耗作为一种
社会现象对自杀有着深远的影响。⋯近年随着饮酒与
自杀研究的逐年深入.目前人们已经普遍认识到无论
是急性饮酒还是慢性酒精依赖均与自杀有关.t21bris.
mar等甚至认为饮酒与自杀之间有一定的因果关系 [31
本文就饮酒与自杀行为之间的关系及机制进行综述.
初步探讨酒精相关性自杀的可能特征群.以利于i临床
和公共社区对有自杀意图的饮酒个体进行识别和干
预,也试图为法医工作者在实际酒精相关性自杀案件
的鉴定提供相关理论基础。
一
、自杀和饮酒相关概念
自杀(suicide)是指蓄意用某种强加手段达到结束
自己生命的行为。研究者按照是否有自杀行为、是否
造成死亡后果,对自杀进行严重程度分级.依次为没
有自杀、仅有自杀念头或计划、试图自杀和完成自杀4
个级别。其中,试图自杀(又叫自杀企图attenaped
suicide)强调“对自己实施了某种强加手段.但未造成
死亡后果的行为,并且有证据表明这种行为带有蓄意
结束自己生命的意图”。自杀对各国社会公共健康危
害很大,如在美国,自杀在青壮年死因中占第3位 [41
在我国自杀死亡的情况更为严峻,据相关部门的数据
统计, 自杀在15~4o岁青壮年人群的死亡原因中列
第5位,在青少年死因中高居第1位。
饮酒群体包括急性饮酒、酒精滥用或酒精依赖
等。研究者在对自杀者进行流行病学回顾性调查中.
将过去一年中一周内至少有一至二次的明显醉酒状
态者认定为酒精滥用者;酒精依赖则指长期饮酒者出
现了不能控制的对酒精的强烈渴望、酒精耐受性增加
或出现酒精戒断综合征等而形成的心理依赖及躯体
依赖:急性饮酒者指自杀前数小时内有饮酒史,不论
是否达到酒精中毒程度均认定存在急性饮酒。有文献
报道饮酒到自杀的时间长达12小时甚至更多,也将
其划为急性饮酒类别。由于饮酒量与个体差异性、酒
精耐受性、有无酗酒史、酗酒时间长短以及是否存在
酒精依赖、是否与其他物质合用等有关.因此对具体
酒精消耗量未作限定。由于受饮酒量、个体体重、饮酒
时间长短、酒精代谢能力等的影响,血液、呼吸道、尿
液酒精浓度测定及浓度大小未作具体规定.但应对自
杀死亡者进行是否饮酒进行常规检测。若现场勘验、
案情调查等证实死者在实施自杀前确有饮酒史.或对
尸体血液或组织进行酒精检测为阳性且确定死亡方
式为自杀者,则考虑为酒精性关性自杀。
二、自杀和饮酒的流行病学调查
(一)完成自杀死亡者与酒精使用情况
研究者对各个年龄组自杀者进行的回顾性精神
调查(包括精神状态、个人经历、性格特征等)均发现
有较高的酒精使用率,其中以青少年组最为显著.如
christianne研究发现青少年中存在酒精使用不当行为
者达22% ~27%,与同期社区内青少年样本中的自
杀率比较,大约是后者的8倍甚至更高。⋯相反.在高
酒精使用人群中,同样存在有高自杀率.在美国青少
年中,酒精滥用和酒精依赖占有很高的比例.如
lewinsoho等对1507名社区青少年进行普查发现.约
23%的青少年至少有一次酒精滥用或依赖症状.且有
6.2%的人确诊为酒精滥用或酒精依赖.f51与之成正比
的是,自杀死亡率在美国青少年人群中也呈现出高比
例(是青少年死因第3位)。另外还有较高比例的试图
自杀或有自杀念头者,如据美国危险行为监督调查结
果,约19%高中学生曾认真考虑过自杀.14.8%的人制
定了计划准备自杀,8.8%的人至少有一次自杀未遂行
为,2.6%的人不得不因试图自杀而接受诊治 [41
(二)试图自杀者与酒精使用情况
spirito在对试图自杀的青少年调查研究中发现.
法律与医学杂志2006年第13卷(第2期)
至少有1/3的青少年在实施自杀行为前3个月有饮酒
史;【4】stewart等对224名第一次试图自杀者进行饮酒
状况的评估并对其随访6个月的调查中发现.有滥用
酒精及其他物质行为的青少年中,再次试图自杀率提
高达3倍之多。161很多研究表明在试图自杀的青少年
中,有着很高的酒精不当使用率,平均达35%左右;与
之对应的是,对正在进行门诊或住院治疗、有酒精及
其他物质滥用的青少年进行的随访研究,诊断有酒精
及物质滥用的青少年的试图自杀率也提高达3倍之
多。在对美国高中或社区进行的普查研究,有酒精使
用不当的青少年试图自杀率提高了2~4倍,如有其
他非法物质合并使用,危险性更高。(41
(三)酒精与自杀严重程度的研究
自杀严重程度亦与酒精的使用相关。kotila等在
对试图自杀的青少年进行的5年随访研究发现,严重
酒精滥用者在随后几年实施自杀者更为普遍,即在随
后的实施自杀者中,酒精使用不当率最高且明显高于
试图自杀者.17]后者的酒精使用率又高于仅有自杀念
头者。(81同样,对自杀死亡者进行的尸体剖验,酒精的
阳性检测率也较高,如fieguth发现在18~30岁年龄
组中有高自杀率和高酒精检测阳性率,后者达42.1
%。(91这些研究也揭示酒精与自杀之间确实存在相关
联系。
综上所述,无论是临床还是社区样本研究,在完
成自杀和试图自杀者中,酒精使用不当率均明显提
高:与之对应的是,酒精的使用也提高了将来发生自
杀行为的危险性,在酒精滥用的青少年中,自杀率也
明显提高:对完成自杀者与试图自杀者的比较中还发
现.前者的酒精滥用率更高,对自杀死者进行尸体剖
验也发现高阳性酒精检测率,这些研究表明,酒精使
用不当(包括急性酒精滥用及慢性酒精依赖)与自杀
有着强烈的联系.它们可能是引起自杀的一个重要的
行为危险因素。
三、酒精引起自杀的机制
目前为止,酒精引起自杀的机制尚不明确,但有
研究者从不同角度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可能性机制。
如:社会学观点认为急性过量饮酒可能导致更深的社
会堕落、促进社会的反常行为、增加失业率、加重债
务、增加社会孤立感等以及长期酒精滥用更容易出现
破坏性的社会心理行为等;(11生物学观点提出酒精的
毒性作用可以削弱身体或大脑机能,或者与其他精神
药物产生相互的影响,ll1有学者发现酒精可以影响脑
干中的含5一羟色胺的神经元功能以及减少额叶前部
的大脑皮层的5一羟色胺递质的传递.而5一羟色胺的
· 131 ·
减少可以影响个体自杀冲动的阈值.从而导致机体对
自杀冲动的保护能力和控制力的降低。(1o1随着酒精作
用下导致控制自杀的心理状态解脱.机体可能会突破
心理或生理上的控制底线,如果同时在酒精诱发产生
一些压抑或无望的念头下.则可能会促使机体实施自
我伤害行为。笔者将较为成熟的理论总结如下。
f一)急性饮酒可能是引起自杀的近期危险因素
huford提出急性饮酒者在酒精毒性作用影响下,
可能是自杀的近期重要的危险因素,他们总结出四条
关于急性酒精使用与自杀之间相互关系的心理途径,
并提出酒精与自杀之间可能有着交互式的影响:(it1
(1)急性饮酒增加了心理悲痛情绪,包括绝望、孤独以
及抑郁等情绪;(2)促进产生或增强挑衅行为,这种行
为可能针对自己,也可能针对别人;(3)改变个人期望
值,增强酒精的自杀期望(如酒精将会带给自己实施
自杀的勇气),从而促使自杀行动付诸实施;(4)酒精
可以削弱机体注意力,并使机体产生和执行有效避免
自杀的适应性处理策略的能力受到限制。在酒精的毒
性作用下,还可能发生认知扭曲、解决问题的能力下
降、控制冲动的能力下降以及对控制自杀念头的能力
下降等。对一个缺乏抑郁症状或平时没有自杀念头的
青少年而言,酒精引起的自我控制冲动能力丧失或减
退、限制自杀行为的心理底线下降等可能是他们突然
实施自杀行为的重要原因之一。而对一个本有自杀企
图的人来说,急性酒精作用下可会能同时出现的心理
悲痛情绪的加重、挑衅心理增强、认知扭曲等行为障
碍.这些病理状态的同时出现足以推动该机体将自杀
念头转化成实际行动。
(二)酒精滥用可能是自杀的远期危险因素
酒精滥用以及其他物质滥用还可能通过对生活
环境的不利影响、对精神病理的负面影响,增加压抑
程度等作用,使之成为自杀的一个重要的远期危险因
素。长期的酒精滥用可能会加重的精神压力和精神病
理症状,慢性酒精依赖则更可能导致精神心理的多重
紊乱,它们反过来都可能增加了自杀的危险性。i111长期
酒精滥用和依赖可能产生部分精神障碍(如日渐加重
的压力感、严重的抑郁症状、行为障碍、幻觉、迫害妄
想、恐慌心理,甚至发生双向精神障碍等),在这些病
理精神状态下,更可能驱使个体将自杀作为处理自认
为不能克服的难题或情感冲突的一种逃避手段。尤其
是慢性饮酒合并继发抑郁症者,与独立抑郁症状一
样,可以作为机体可能自杀的一个预测指标;【121还有学
者研究发现有酒精滥用的青少年组抑郁症状的发作
的时间更早,并且持续时间更长,(131这更可能使慢性
· 132 ·
饮酒者发生自杀行为:另一种观点则认为酒精滥用可
能导致心境失调、破坏行为等心理症状加重.[131这两种
心理行为障碍目前均认为直接与自杀相关.㈣如情绪
失调常被认为是最能预测青少年群体中试图自杀或
有自杀念头的指标.而对立行为、挑衅行为等行为障
碍同样也和自杀有着直接联系。长期酒精使用者可能
会因为伴发或加重这两种心理行为障碍促进个体采
取自杀结束自己生命。
(三)酒精相关性自杀者的两种行为模式
有学者提出酒精引起自杀的间接机制.认为饮酒
本身可能就是高度危险的行为标志.或者将嗜酒作为
一种对抑郁、沮丧等精神状态的自我医疗模式。按照
试图自杀前的预备程度、精神病理学特点、对紧张性
刺激的情感反应3个标准.可以将试图自杀者分为两
种类型:一种是冲动型.以带有较为突出的外在客观
症状为特征.如具有冲动控制障碍、好斗行为等行为
紊乱等特点;另一种为非冲动型,更多的带有较为突
出的内在的心理精神症状.如具有抑郁、绝望、压制性
内心愤怒等特征。 酒精滥用在这两种类型中均较普
遍存在,抑郁症状和行为紊乱(如好斗行为、暴力倾向
等)二者均与自杀有关,但它们之间并没有相互关系。
以上两种类型与自杀之间相互联系的机制却各不相
同,它们可以各自用两个行为模式来阐明: 一种是问
题行为模式,对冲动型试图自杀者而言.酒精及其他
物质滥用行为可能作为一个行为组成部分构成所谓
的“问题行为综合征”,即它本身就是一个普遍存在的
异常行为结构或是组成问题行为综合征的一部分.这
种混乱行为本身就增加了自杀的危险性。另一种则是
自我医疗模式,对非冲动型试图自杀者来说.他(她)
们往往把饮酒作为自我治疗抑郁、绝望、内在愤怒等
负面情绪的一种手段,但是对那些伴有抑郁症状的人
来说,特别是那些为了缓解抑郁或焦虑的使用者.不
一定能意识到进一步饮酒可能产生的后果.酒精逐渐
产生精神病理状态的负面影响更增加了自杀的可能
性。
四、酒精相关性自杀的特点[ga2,15aq
如上所述,饮酒与自杀明显相关,酒精可能促使
自杀发生,无论急性还是慢性饮酒均可以作为自杀行
为的一个独立的重要危险因素,但目前研究并未发现
酒精是自杀的惟一危险因素,尚无证据表明一个个体
在单纯酒精作用下就发生自杀,酒精往往和其他危险
因素同时存在或相互作用下促使个体自杀。与自杀相
关的因素很多,如心理健康、饮酒、受教育程度、宗教
信仰、婚姻状况、生活状况等。因此,除了有酒精摄入
法律与医学杂志2006年第13卷(第2期)
这个特点外.酒精相关性自杀者往往伴随有其他诱发
原因。饮酒群体发生自杀具有一些相对特点,即酒精
相关性自杀表现出相对的特征群.了解这些特征群有
助于法医工作者在实际检案中对案情做出恰当的判
断.也有利于临床工作者、社区工作者以及自杀者亲
属对可能出现的自杀者进行识别和监控,减少自杀的
发生。
(一)年龄
酒精相关性自杀在各个年龄阶段均可能发生,但
以青壮年等较为年轻的群体中更为多见.在青少年中
尤其明显。接触酒精年龄越早.出现酗酒行为以及酒
精依赖的年龄越早,发生自杀的相对可能性就越大。
如lunetta等研究发现.酒精相关性自杀在15~24岁
年龄组最多见,其发生率随着年龄的增长呈下降趋
势。fieguth等也发现18~30岁年龄组中发生率最高.
可能与青少年的认知能力、心理健康发育不成熟、正
置社会主流人群、生活工作压力大有一定关系。
(二)性另
男性较女性多见。lunetta的研究中发现,男性酒
精性自杀率近乎女性的3倍;李献云等研究也发现在
我国女性自杀未遂者中.酒精依赖的发病率低.
【中图分类号】d919.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9297(2006)02—0130—06
饮酒和许多非正常死亡有关.如自杀、他杀、意外
伤害死亡等,对各国社会公共健康卫生有着不容忽视
的影响。自杀同时也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公共健康问
题.在世界各国均成为日渐严重的社会问题.尤其在
青少年群体中.这两种社会现象尤其严重。对饮酒和
自杀的关系的研究已有数十年的历史,早在1966年
durkheim就提出酒精消耗在自杀中是一个精神病理
的个人因素.1991年skog等提出酒精消耗作为一种
社会现象对自杀有着深远的影响。⋯近年随着饮酒与
自杀研究的逐年深入.目前人们已经普遍认识到无论
是急性饮酒还是慢性酒精依赖均与自杀有关.t21bris.
mar等甚至认为饮酒与自杀之间有一定的因果关系 [31
本文就饮酒与自杀行为之间的关系及机制进行综述.
初步探讨酒精相关性自杀的可能特征群.以利于i临床
和公共社区对有自杀意图的饮酒个体进行识别和干
预,也试图为法医工作者在实际酒精相关性自杀案件
的鉴定提供相关理论基础。
一
、自杀和饮酒相关概念
自杀(suicide)是指蓄意用某种强加手段达到结束
自己生命的行为。研究者按照是否有自杀行为、是否
造成死亡后果,对自杀进行严重程度分级.依次为没
有自杀、仅有自杀念头或计划、试图自杀和完成自杀4
个级别。其中,试图自杀(又叫自杀企图attenaped
suicide)强调“对自己实施了某种强加手段.但未造成
死亡后果的行为,并且有证据表明这种行为带有蓄意
结束自己生命的意图”。自杀对各国社会公共健康危
害很大,如在美国,自杀在青壮年死因中占第3位 [41
在我国自杀死亡的情况更为严峻,据相关部门的数据
统计, 自杀在15~4o岁青壮年人群的死亡原因中列
第5位,在青少年死因中高居第1位。
饮酒群体包括急性饮酒、酒精滥用或酒精依赖
等。研究者在对自杀者进行流行病学回顾性调查中.
将过去一年中一周内至少有一至二次的明显醉酒状
态者认定为酒精滥用者;酒精依赖则指长期饮酒者出
现了不能控制的对酒精的强烈渴望、酒精耐受性增加
或出现酒精戒断综合征等而形成的心理依赖及躯体
依赖:急性饮酒者指自杀前数小时内有饮酒史,不论
是否达到酒精中毒程度均认定存在急性饮酒。有文献
报道饮酒到自杀的时间长达12小时甚至更多,也将
其划为急性饮酒类别。由于饮酒量与个体差异性、酒
精耐受性、有无酗酒史、酗酒时间长短以及是否存在
酒精依赖、是否与其他物质合用等有关.因此对具体
酒精消耗量未作限定。由于受饮酒量、个体体重、饮酒
时间长短、酒精代谢能力等的影响,血液、呼吸道、尿
液酒精浓度测定及浓度大小未作具体规定.但应对自
杀死亡者进行是否饮酒进行常规检测。若现场勘验、
案情调查等证实死者在实施自杀前确有饮酒史.或对
尸体血液或组织进行酒精检测为阳性且确定死亡方
式为自杀者,则考虑为酒精性关性自杀。
二、自杀和饮酒的流行病学调查
(一)完成自杀死亡者与酒精使用情况
研究者对各个年龄组自杀者进行的回顾性精神
调查(包括精神状态、个人经历、性格特征等)均发现
有较高的酒精使用率,其中以青少年组最为显著.如
christianne研究发现青少年中存在酒精使用不当行为
者达22% ~27%,与同期社区内青少年样本中的自
杀率比较,大约是后者的8倍甚至更高。⋯相反.在高
酒精使用人群中,同样存在有高自杀率.在美国青少
年中,酒精滥用和酒精依赖占有很高的比例.如
lewinsoho等对1507名社区青少年进行普查发现.约
23%的青少年至少有一次酒精滥用或依赖症状.且有
6.2%的人确诊为酒精滥用或酒精依赖.f51与之成正比
的是,自杀死亡率在美国青少年人群中也呈现出高比
例(是青少年死因第3位)。另外还有较高比例的试图
自杀或有自杀念头者,如据美国危险行为监督调查结
果,约19%高中学生曾认真考虑过自杀.14.8%的人制
定了计划准备自杀,8.8%的人至少有一次自杀未遂行
为,2.6%的人不得不因试图自杀而接受诊治 [41
(二)试图自杀者与酒精使用情况
spirito在对试图自杀的青少年调查研究中发现.
法律与医学杂志2006年第13卷(第2期)
至少有1/3的青少年在实施自杀行为前3个月有饮酒
史;【4】stewart等对224名第一次试图自杀者进行饮酒
状况的评估并对其随访6个月的调查中发现.有滥用
酒精及其他物质行为的青少年中,再次试图自杀率提
高达3倍之多。161很多研究表明在试图自杀的青少年
中,有着很高的酒精不当使用率,平均达35%左右;与
之对应的是,对正在进行门诊或住院治疗、有酒精及
其他物质滥用的青少年进行的随访研究,诊断有酒精
及物质滥用的青少年的试图自杀率也提高达3倍之
多。在对美国高中或社区进行的普查研究,有酒精使
用不当的青少年试图自杀率提高了2~4倍,如有其
他非法物质合并使用,危险性更高。(41
(三)酒精与自杀严重程度的研究
自杀严重程度亦与酒精的使用相关。kotila等在
对试图自杀的青少年进行的5年随访研究发现,严重
酒精滥用者在随后几年实施自杀者更为普遍,即在随
后的实施自杀者中,酒精使用不当率最高且明显高于
试图自杀者.17]后者的酒精使用率又高于仅有自杀念
头者。(81同样,对自杀死亡者进行的尸体剖验,酒精的
阳性检测率也较高,如fieguth发现在18~30岁年龄
组中有高自杀率和高酒精检测阳性率,后者达42.1
%。(91这些研究也揭示酒精与自杀之间确实存在相关
联系。
综上所述,无论是临床还是社区样本研究,在完
成自杀和试图自杀者中,酒精使用不当率均明显提
高:与之对应的是,酒精的使用也提高了将来发生自
杀行为的危险性,在酒精滥用的青少年中,自杀率也
明显提高:对完成自杀者与试图自杀者的比较中还发
现.前者的酒精滥用率更高,对自杀死者进行尸体剖
验也发现高阳性酒精检测率,这些研究表明,酒精使
用不当(包括急性酒精滥用及慢性酒精依赖)与自杀
有着强烈的联系.它们可能是引起自杀的一个重要的
行为危险因素。
三、酒精引起自杀的机制
目前为止,酒精引起自杀的机制尚不明确,但有
研究者从不同角度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可能性机制。
如:社会学观点认为急性过量饮酒可能导致更深的社
会堕落、促进社会的反常行为、增加失业率、加重债
务、增加社会孤立感等以及长期酒精滥用更容易出现
破坏性的社会心理行为等;(11生物学观点提出酒精的
毒性作用可以削弱身体或大脑机能,或者与其他精神
药物产生相互的影响,ll1有学者发现酒精可以影响脑
干中的含5一羟色胺的神经元功能以及减少额叶前部
的大脑皮层的5一羟色胺递质的传递.而5一羟色胺的
· 131 ·
减少可以影响个体自杀冲动的阈值.从而导致机体对
自杀冲动的保护能力和控制力的降低。(1o1随着酒精作
用下导致控制自杀的心理状态解脱.机体可能会突破
心理或生理上的控制底线,如果同时在酒精诱发产生
一些压抑或无望的念头下.则可能会促使机体实施自
我伤害行为。笔者将较为成熟的理论总结如下。
f一)急性饮酒可能是引起自杀的近期危险因素
huford提出急性饮酒者在酒精毒性作用影响下,
可能是自杀的近期重要的危险因素,他们总结出四条
关于急性酒精使用与自杀之间相互关系的心理途径,
并提出酒精与自杀之间可能有着交互式的影响:(it1
(1)急性饮酒增加了心理悲痛情绪,包括绝望、孤独以
及抑郁等情绪;(2)促进产生或增强挑衅行为,这种行
为可能针对自己,也可能针对别人;(3)改变个人期望
值,增强酒精的自杀期望(如酒精将会带给自己实施
自杀的勇气),从而促使自杀行动付诸实施;(4)酒精
可以削弱机体注意力,并使机体产生和执行有效避免
自杀的适应性处理策略的能力受到限制。在酒精的毒
性作用下,还可能发生认知扭曲、解决问题的能力下
降、控制冲动的能力下降以及对控制自杀念头的能力
下降等。对一个缺乏抑郁症状或平时没有自杀念头的
青少年而言,酒精引起的自我控制冲动能力丧失或减
退、限制自杀行为的心理底线下降等可能是他们突然
实施自杀行为的重要原因之一。而对一个本有自杀企
图的人来说,急性酒精作用下可会能同时出现的心理
悲痛情绪的加重、挑衅心理增强、认知扭曲等行为障
碍.这些病理状态的同时出现足以推动该机体将自杀
念头转化成实际行动。
(二)酒精滥用可能是自杀的远期危险因素
酒精滥用以及其他物质滥用还可能通过对生活
环境的不利影响、对精神病理的负面影响,增加压抑
程度等作用,使之成为自杀的一个重要的远期危险因
素。长期的酒精滥用可能会加重的精神压力和精神病
理症状,慢性酒精依赖则更可能导致精神心理的多重
紊乱,它们反过来都可能增加了自杀的危险性。i111长期
酒精滥用和依赖可能产生部分精神障碍(如日渐加重
的压力感、严重的抑郁症状、行为障碍、幻觉、迫害妄
想、恐慌心理,甚至发生双向精神障碍等),在这些病
理精神状态下,更可能驱使个体将自杀作为处理自认
为不能克服的难题或情感冲突的一种逃避手段。尤其
是慢性饮酒合并继发抑郁症者,与独立抑郁症状一
样,可以作为机体可能自杀的一个预测指标;【121还有学
者研究发现有酒精滥用的青少年组抑郁症状的发作
的时间更早,并且持续时间更长,(131这更可能使慢性
· 132 ·
饮酒者发生自杀行为:另一种观点则认为酒精滥用可
能导致心境失调、破坏行为等心理症状加重.[131这两种
心理行为障碍目前均认为直接与自杀相关.㈣如情绪
失调常被认为是最能预测青少年群体中试图自杀或
有自杀念头的指标.而对立行为、挑衅行为等行为障
碍同样也和自杀有着直接联系。长期酒精使用者可能
会因为伴发或加重这两种心理行为障碍促进个体采
取自杀结束自己生命。
(三)酒精相关性自杀者的两种行为模式
有学者提出酒精引起自杀的间接机制.认为饮酒
本身可能就是高度危险的行为标志.或者将嗜酒作为
一种对抑郁、沮丧等精神状态的自我医疗模式。按照
试图自杀前的预备程度、精神病理学特点、对紧张性
刺激的情感反应3个标准.可以将试图自杀者分为两
种类型:一种是冲动型.以带有较为突出的外在客观
症状为特征.如具有冲动控制障碍、好斗行为等行为
紊乱等特点;另一种为非冲动型,更多的带有较为突
出的内在的心理精神症状.如具有抑郁、绝望、压制性
内心愤怒等特征。 酒精滥用在这两种类型中均较普
遍存在,抑郁症状和行为紊乱(如好斗行为、暴力倾向
等)二者均与自杀有关,但它们之间并没有相互关系。
以上两种类型与自杀之间相互联系的机制却各不相
同,它们可以各自用两个行为模式来阐明: 一种是问
题行为模式,对冲动型试图自杀者而言.酒精及其他
物质滥用行为可能作为一个行为组成部分构成所谓
的“问题行为综合征”,即它本身就是一个普遍存在的
异常行为结构或是组成问题行为综合征的一部分.这
种混乱行为本身就增加了自杀的危险性。另一种则是
自我医疗模式,对非冲动型试图自杀者来说.他(她)
们往往把饮酒作为自我治疗抑郁、绝望、内在愤怒等
负面情绪的一种手段,但是对那些伴有抑郁症状的人
来说,特别是那些为了缓解抑郁或焦虑的使用者.不
一定能意识到进一步饮酒可能产生的后果.酒精逐渐
产生精神病理状态的负面影响更增加了自杀的可能
性。
四、酒精相关性自杀的特点[ga2,15aq
如上所述,饮酒与自杀明显相关,酒精可能促使
自杀发生,无论急性还是慢性饮酒均可以作为自杀行
为的一个独立的重要危险因素,但目前研究并未发现
酒精是自杀的惟一危险因素,尚无证据表明一个个体
在单纯酒精作用下就发生自杀,酒精往往和其他危险
因素同时存在或相互作用下促使个体自杀。与自杀相
关的因素很多,如心理健康、饮酒、受教育程度、宗教
信仰、婚姻状况、生活状况等。因此,除了有酒精摄入
法律与医学杂志2006年第13卷(第2期)
这个特点外.酒精相关性自杀者往往伴随有其他诱发
原因。饮酒群体发生自杀具有一些相对特点,即酒精
相关性自杀表现出相对的特征群.了解这些特征群有
助于法医工作者在实际检案中对案情做出恰当的判
断.也有利于临床工作者、社区工作者以及自杀者亲
属对可能出现的自杀者进行识别和监控,减少自杀的
发生。
(一)年龄
酒精相关性自杀在各个年龄阶段均可能发生,但
以青壮年等较为年轻的群体中更为多见.在青少年中
尤其明显。接触酒精年龄越早.出现酗酒行为以及酒
精依赖的年龄越早,发生自杀的相对可能性就越大。
如lunetta等研究发现.酒精相关性自杀在15~24岁
年龄组最多见,其发生率随着年龄的增长呈下降趋
势。fieguth等也发现18~30岁年龄组中发生率最高.
可能与青少年的认知能力、心理健康发育不成熟、正
置社会主流人群、生活工作压力大有一定关系。
(二)性另
男性较女性多见。lunetta的研究中发现,男性酒
精性自杀率近乎女性的3倍;李献云等研究也发现在
我国女性自杀未遂者中.酒精依赖的发病率低.
饮酒与自杀
点击下载
本文2009-03-27 13:10:36发表“医学论文”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14287.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或者 注册
最新文档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
- 乡2024年度基层党建工作总结(02-19).docx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