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9年县委十一届八次全委(扩大)会议上的讲话
一、正确把握形势,切实增强跨越式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过去的一年,我们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锐意进取,奋力攻坚,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增速加快、质量提高、结构优化、活力增强、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涌现出了一批新亮点,取得了一些新成就,是和县历史上发展最好最快的年份之一。一是综合实力有了新提高。2008年确定的目标任务全面完成,主要经济指标保持两位数增长,并超过了2007年增长水平。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进出口总额、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储蓄存款等7项主要经济指标增幅,超过全市平均水平,所处位次有所上升。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进出口总额、储蓄存款等4项指标增幅,居全市第一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进出口总额、实际利用外资等3项指标总量,均居全市第一位。进出口总量和增幅均跃居全省第二位。二是重大项目有了新突破。全县抓项目、争投资、促发展的意识进一步增强。全年重点调度的50个重大项目完成投资26.6亿元,增长1.6倍。国家小球训练基地、盘景水泥等一批重大项目开工建设、建成投产,大大增加了和县未来发展的承载度。三是结构调整有了新亮点。三次产业结构比调整为27.7:37.5:34.8,非农产业比重提高1.6个百分点。一产上,突出做大做强蔬菜产业,与中央电视台合作,成功举办了第三届蔬博会,大大提升了和县蔬菜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安全农产品生产得到加强,通过省级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63万亩。农业产业化评为全省十强县。香泉湖禽业在上海设立了安徽名特优农副产品专营连锁店,成为全省产业链条最长的龙头企业。全省“一村一品”暨农民专合组织工作现场会在我县召开。二产上,突出工业强县,大力实施“5521”工业发展计划,工业占地区生产总值和二产比重分别提高3.5和3.9个百分点。新增规模以上企业14家,华星公司销售收入突破10亿元。园区经济不断壮大,岸线开发拉开序幕,经济增长极正在加速形成。三产上,突出旅游开发,成功引进了广东碧桂园,加快推进了香泉湖等一批重点景区建设,创建全省旅游经济强县通过考核验收,旅游带动效应日益凸现。城乡市场繁荣有序,商品流通容量加大,粮食购销、房地产、金融保险、邮政电信等服务业健康发展。城乡建设上,“两区”建设取得成效,一批重点项目先后竣工,市政设施得到完善,市容市貌有了新的改观。路、水、电等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全年完成投资1.73亿元,一批重点工程相继建成使用。四是改革开放有了新进步。在全市率先推行了农村综合改革模本化管理方式。种子公司率先完成事业单位改制。成立了金融合作办,组建了城投公司,加强了担保公司,推进了银企对接,财税金融支持和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不断增强。推进招商方式“三个转变”的做法,在全省进行了推广。五是社会建设有了新进展。实施了新农合、城乡低保、危房改造等20项民生工程,资金总投入达1.22亿元,较好地解决了群众关注的就业难、行路难、上学难、看病贵、社保覆盖面窄等热点难点问题,得到了群众拥护和支持,提高了县委、县政府的公信力。科教文卫等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服务经济建设水平明显提高,档案、商务、劳保等8个部门工作进入省、市先进行列,计划生育、招商引资、新农村建设等18项工作获得市以上表彰奖励。六是党建工作有了新加强。深入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扎实开展了落实科学发展观大讨论,圆满完成了人大、政府、政协换届选举,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集中开展作风教育月活动和机关效能建设,各级班子抓落实、促发展的能力普遍增强,各级干部的精神状态有了新变化,工作作风有了新改进。狠抓“小学教”、“五个好”创建和第三批选派干部工作,基层组织建设得到加强。党风廉政、宣传思想、民主法制、政法综治、统战宗教、群众团体、国防动员和民兵预备役等各项工作均取得了较好成绩。特别是在抗雪防冻中,全县上下团结一致,众志成城,确保了2008年春节平安、祥和,得到了上级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的充分肯定。
发展鼓舞人心,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几大班子团结协作、共谋发展的结果,是广大老干部和社会各界人士关心重视、信任支持的结果,更是基层党员干部群众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委、县政府,向全县广大干群、离退休老同志、所有来和投资者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还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决不能沾沾自喜,盲目乐观。这次组织“跳出和县看和县”活动,除了学习外地的先进经验外,一个基本的出发点就是,去年底以来,由于我们的各项经济指标有了较快增长,自己与自己比有了较大发展,一些同志在思想上有了自满自足、自我安慰的情绪和倾向。成绩面前容易产生骄傲,对成功的路径依赖,容易使人固步自封、丧失斗志。必须坚持“两分法”,实事求是,一分为二地看到我们的差距和不足。从目前发展来看,综合实力不强、经济结构不优仍然是我们的基本县情,经济水平低仍然没有得到根本转变。主要表现为“一低两不高”。“一低”,就是经济总量低。2008年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仅占全市的13%和10.2%,总量分别居全市第四位和第三位;人均量分别低于全市840元和215元。“两不高”,就是工业化、城镇化水平不高。2008年,工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仅有26.4 %,比全市、全省分别低7.7和11.1个百分点;财政收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仅有6.7%,比全市、全省分别低1.7和7.4个百分点;城镇化率35.4%,比全省低3.3个百分点。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赶超十强县来看,发展不足是我们面临的最大问题。党的十七大提出,到202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我们要保持同步,达到或超过全国平均水平,总量上就要翻3.4番,年均增长12.8%。在今年市“两会”和市委全委扩大会期间,市委、市政府要求我们学习赶超广德县,这给我们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广德去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2亿元,增长20%;财政收入6.53亿元,增长4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5亿元,增长55%。总量上,比我们分别高出10、3.06和6.1亿元;增速上,比我们分别高出7、1.5和14.8个百分点;时间上,我们比广德发展慢了近2年,赶超的压力确实很大。从这次“跳出和县看和县”来看,发展不够快、发展不够好仍然是我们的主要矛盾。概括有三个方面不够:一是发展不够好。2008年,除固始县外,肥西等五县市财政收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均在10%以上,靖江高达20.5%;非农产业比重均在80%以上,靖江高达95.2%;纳税超千万元企业均在20家以上,而我县仅有3家。其中,无为高沟镇纳税超亿元企业3 家,财政收入达6.5亿元,是我县的1.9倍。靖江开发区项目投资平均额高达2.5亿元,实现财政总收入13.2亿元;广德开发区与我县开发区,是同年成立,同时批为省级开发区,5年来建成区面积达10平方公里,落户世界、国内500强企业6家,去年实现财政收入1亿多元,而我们还不到1千万。怀宁县实施“两大两新”工程,6年建了一座新城,完成投资达30亿元,手笔之大、建设之快、档次之高,令人赞叹。二是观念不够新。与广德等六县市比,我们不缺区位,不缺资源,也不缺实践,他们快速崛起的经验,我们也都努力过,但就是缺乏风险意识、责任意识,保帽子、守官位现象严重。面对改革发展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我们一些同志是有想法、缺办法,有口号、缺行动,思想解放不够,创新破难不够,敢闯敢试、敢为人先不够。解放思想写在纸上、讲在口上的多,落实在具体工作、具体行动上的少。少数同志教条主义、本本主义思想严重,做工作、办事情固步自封、因循守旧,不敢闯、不敢试、不敢越雷池半步,使该干的工作不能及时干,该办的事又办不成,该加快发展的速度无法加快,许多机遇就在思想徘徊和推诿扯皮中“溜走”。和县要大发展、快发展,必须要推进思想大解放、观念大转变,坚决克服和摒弃“小农”意识、“小家”意识和“小市民”意识。惟有如此,才能创新破难,奋勇争先。三是作风不够实。与广德、怀宁、固始“不怕丢官罢职,就怕不思进取”、“不怕干的慢,就怕干的虚”、“不怕干不成,就怕不肯干”、“不怕干出事,就怕不干事”、“能做第一,决不做第二”比,我们一些同志缺乏一股昂扬之气,缺少一种顽强斗志,干工作、做事情总是瞻前怕后、缩手缩脚,韧劲不够、冲劲不足,虚功多、硬功少,沉下去、抓落实,雷厉风行的作风不够,“中梗阻”、推诿扯皮、敷衍塞责等时有发生,制肘了前进的步伐,必须采取措施,认真加以解决。我们要学习固始人“对过去的事情不纠缠,对今后的发展不争论”,一切以现在干事为准,放下包袱,跑步前进。
在感叹和羡慕别人发展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妄自菲薄,悲观失望。应当看到,当前我县正处于加快发展的黄金机遇期。一方面,我们有区位、资源、环境三大优势和长江岸线、农产品、旅游、化工、出口五大亮点,有开发区、精细化工基地两大省级园区载体和全省东向发展县、皖江开发县两大招牌,为我们融入长三角,承接产业转移、推进资本对接创造了良好条件。另一方面,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县正处在新一轮经济增长的上升阶段,化工、建材、造船、旅游、泵阀等优势产业开始显现,随着强工、壮农、扩城、兴旅步伐的加快,盘景水泥等一批重大项目的推进,加快发展的内生力量不断增强。特别是过去一年里,我们取得了蔬博会、公交车、两区建设三大战役的胜利,成功引进并开工建设了碧桂园、盘景水泥、楚江造船三大项目,获得了全省投资环境十佳县、长三角最具投资价值县、中国最佳休闲旅游县三张名片,为我们加快发展创造了良好的人文环境、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只要我们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就一定能够奋力崛起,实现跨越式发展。
我们还必须看到,机遇不等于崛起、潜力不等于实力、区位不等于进位、资源更不等于财源。良好的势头只是成功的一半,发展才是硬道理。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小进亦是退。对和县来说,未来一段时间,发展永远是第一位的,跨越式发展永远是第一位的,快发展、大发展永远是第一位的。我们要唱响发展主旋律,打好主动仗,在好的基础上,能发展多快就发展多快,不断开创和县发展的新局面。在发展的问题上,我们必须达成以下三点共识:
第一,必须坚持解放思想不动摇。这是我们发展的动力所在。发展需要勇气和魄力,大发展更需要一种不服输、敢负责,敢闯、敢试的雄心和胆略,一种迎难而上、创新破难、激情迸发的精神状态。古人云:天下事,因循则无一事可为,奋然为之,亦未必难。按部就班只会丧失机遇,敢担责任才能创新破难,奋力拼抢才能成就大业。和县要赶超先进,实现快发展、大发展,患得患失没有前途,亦步亦趋没有希望,必须抛开一切私心杂念,坚持不懈地推进思想解放和观念更新,着力强化机遇意识、发展意识、责任意识,坚持发展为上、干成为算,创新破难、敢为人先,用先进的思想理念指导好工作的开展,努力在全县上下形成力争上游、不甘落后的生动局面。会前,我们用6天时间开展了“跳出和县看和县”活动,就是要通过耳染目睹,用外地先进的思想理念,扫清我们加快发展的各种思想障碍,打破制约发展的条条框框,用他们加快发展的好经验好做法,为我所用,着力引导全县上下坚持跨越式发展不动摇、改革创新不争论、干事创业不分神、迎难而上不彷徨,在解放思想中抓落实,在抓落实中推进思想解放,以思想的大解放推动发展的新跨越。
第二,必须坚持跨越式发展不动摇。这是我们发展的根本方向。要正确处理好发展中好与快的关系,好是原则,快是目标。面对前有标兵,后有追兵,要坚持好字优先,快字当头,速度为上,跨越发展。要正确处理好“齐步走”与“快步跑”的关系,“齐步走”目前和县谈不上,当务之急是“快步跑”,在跑中追、追中跑,在快跑中进位,在追赶中跨越,在跨越中争先。亦步亦趋只会拉大差距,跨越发展才能加速崛起。全县上下要紧紧围绕又好又快地推进跨越式发展这个最大目标、这个中心,同谱一支曲,共弹一个调,奏出发展最强音,全速加快和县崛起进程。
第三,必须坚持促进民生不动摇。这是我们发展的根本目的。要按照十七大的部署和要求,在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发展成果的普惠性,加大政策倾斜,加强资金投入,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快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力求每年都能办成几件让老百姓看得见、得实惠的实实在在的事情,真正使发展的过程成为民生状况持续改善的过程,成为社会不断和谐稳定的过程。
二、科学谋划发展全局,全面加快小康社会进程
按照党的十七大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结合中央、省、市的新部署和全县“十一五”发展规划,今后一段时期,我们要按照既定的“13456”发展思路,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抓下去,全面加快小康社会进程。
(一)咬定一个目标。就是三年翻一番,加速奔小康,确保明年财政收入达到人均1000元,总量6.5亿元,“十一五”末达到8亿元以上。
(二)坚持三大战略。就是东向发展、沿江开发、工业主导战略。东向发展上,充分发挥我县区位、产业、资源等综合优势,全面加强与长三角地区的产业合作,在加快融入中实现和县跨越式发展。沿江开发上,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长江岸线资源开发,加快沿江工业发展,建设现代物流和港口基地,打造港口、造船等产业。工业主导上,按照门类集中、发展集聚、产业集群的思路,加快园区载体建设,引导工业向园区集中,推进产业集群式发展,做大做强主导产业,以新型工业化,带动农业产业化,加快推进城市现代化进程,实现农业主导型向工业主导型转变。
(三)打造四大基地。一是产业配套转移基地。充分利用“一区两园一基地”,积极发挥化工、建材、泵阀、农副产品加工等产业优势,加强与长三角地区在资金、技术、人才、市场、信息等方面的对接,承接产业转移,推进产品配套、产业升级和规模扩张,做大做强一批工业配套企业。二是现代农业基地。围绕五大主导产业,大力发展绿色、有机、生态农业,推进蔬菜、粮食、油料、禽业、水产五“农”齐舞;实施“蔬菜进超市、农产品深加工”两大工程,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扩大和县农产品在长三角市场的份额。三是休闲旅游度假基地。充分发挥中国最佳休闲旅游县品牌效应,大力实施旅游发展计划,着力打造纵深 50公里 的沿江旅游带和方圆170平方公里的北部山区休闲旅游度假区,努力把和县建设成为文化游、山水游、绿色生态游为一体的特色旅游休闲度假基地。四是港口物流储运基地。重点打造郑蒲港,规划建设马鞍山大桥桥西经济区,着力把和县建设成为省会经济圈及皖中地区的大型综合性港口物流储运基地。
(四)建设五大经济板块。一是两区板块。主要依托开发区和新城区,重点发展泵阀和机械制造类产业,着力打造泵阀产业集群;加快新城区建设,推动工业化、城镇化互动发展。二是两桥板块。主要依托长江岸线资源和马鞍山大桥,重点发展桥西经济区以及港口、造船、物流储运等产业,把姥桥、白桥一带打造成为新兴港口物流集散地。三是乌江板块。主要依托安徽省精细化工基地和乌江工业园,重点发展化工、阀门、建材和铸造类产业,全力打造安徽东向发展桥头堡。四是沈巷板块。主要依托沈巷工业园,重点发展冶金、汽车零部件以及电子类产业,加快形成芜湖大桥北岸产业园。五是香石板块。主要依托香泉、石杨一带的旅游、矿产资源,重点发展旅游、建材等产业。通过五大板块的联动打造,力争3-5年内,形成化工、泵阀(包括机械制造)、港口物流3个百亿元产业集群;通过5-10年的努力,把和城建设成滨江明珠之城、白桥姥桥建设成现代港口之城、乌江建设成化工之城、香泉石杨建设成休闲旅游度假之城。
(五)做强六大产业。依托安徽省精细化工基地,大力培育华星、星诺、中原等化工企业发展,着力打造化工产业集群;依托长江岸线资源,重点建设郑蒲港和桥西经济区,加快楚江、中洋、中润等造船项目建设,推进船舶制造、港口、仓储物流等产业快速发展;依托三联泵业、avk阀门等泵阀企业,大力发展配套产业,打造泵阀产业集群;加快推进盘景、乌江等大型水泥企业发展,做大做强水泥建材产业;加快“一祠一街两山三湖”开发建设,推进旅游配套产业发展,提升旅游业水平。坚持用工业理念发展农业,大力推进蔬菜、粮油、畜禽产业化发展,培育一批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农副产品加工业。同时,积极推进造纸、纺织、服装等轻工业发展,大力培育生物、医药、电子等高新技术产业,不断推进产业升级。
三、突出重点,奋力赶超,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今年全县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扣又好又快发展主题,以招商引资为抓手、项目建设为灵魂、城市建设为突破口、环境优化为保障、改善民生为重点,坚持改革创新,实施重点攻坚,努力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式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今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3%以上,财政收入增长30%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0%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5%,进出口总额增长20%左右,城镇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增长15%,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1%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在2009年县委十一届八次全委(扩大)会议上的讲话
本文2009-01-21 09:31:01发表“工作报告”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11663.html
- 2025 年《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考卷一.pdf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