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2007年国民经济计划执行情况与2008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市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各位代表: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07年,全市上下在中共**市委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十七大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抢抓中部崛起和东向发展战略历史性机遇,围绕“两个跃升、一个崛起”总体目标,创新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速度较快、效益显著、活力增强”的良好局面,较好地完成了市二届人大四次会议制定的目标任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425亿元,增长11%以上,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150亿元,增长3%;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127亿元,增长23%;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148亿元,增长13%。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35.3:29.9:34.8。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有以下五大特点:
(一)三次产业稳步发展
农业形势总体良好。农村经济克服自然灾害影响,保持稳定,粮食总产达372。7万吨;农产品优质率大幅提高,优质小麦种植面积达到340万亩,占小麦总面积的62%;农业产业化稳步推进,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新增44家;全市外出务工农民突破130万人,全年劳务收入达80亿元,劳务经济已成农民收入重要来源。
工业运行质量提高。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75亿元,增长30%;全市规模以上企业净增93户,总数达到344户,工业三年倍增计划进展顺利;工业综合效益指数达140%,提高12个百分点;三大百亿元基地建设扎实推进,一大批重点项目建成投产。县区工业快速发展,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继续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对全市工业发展推动明显。
服务业发展步伐加快。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3%,其中,批发零售业、运输邮电和仓储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等主要行业增速均保持10%以上。深入发掘服务业内涵,出台了《关于促进**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指导性文件;服务业项目持续增多,农产品现代市场和粮食现代物流两大体系逐步完善,发展潜质日益显现。
(二)三大需求持续扩大
消费品市场稳中趋旺。城市中心商圈目趋繁荣,消费环境极大改善,居民消费理念及消费结构发生更大变化,城乡市场保持全面发展态势。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110亿元,增长17%。
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16亿元,增长300名。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主要特点:工业投资迅速增加,完成55亿元,增长30%;“6+3”工程支撑作用明显,全年完成投资74亿元。
外贸进出口稳步发展。雪龙纤维科技、乔富企业、皖北药业、**科技食品等重点企业形势良好,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完成4800万美元,同比增长16%;全市实际利用外资完成5300万美元,同比增长630名。
(三)发展后劲日益增强
财政金融运行稳健。全年财政总收入达到21亿元,增长25%;财政支出45亿元,增长13.6%,其中新农村建设、城市维护、民生事业等方面支出大幅增长。全市金融机构存款余额为388亿元,比年初增加约60亿元;贷款余额为193亿元,比年初增加约35亿元。
重点项目进展顺利。华电一期两台600mw机组投产发电,海升果汁、熙可食品、皖王面粉等一批重点项目竣工投产;信诚化工100万吨复合肥、金黄庄煤矿、奎濉河治理工程进展顺利;华电**生物质能发电、泗许高速**段、汇源果汁、雨润生猪屠宰等项目开工建设;钱营孜煤矿、宿淮铁路项目分别获得国家发改委核准和立项,华电二期、明徐高速**段、龙王庙煤矿等一批重大项目前期工作正在积极推进。
招商引资势头良好。以会展招商和专业招商为突破口,精心筹划各类项目,积极营造招商氛围,全方位宣传推介**。招商平台建设稳步推进,工业项目加快向园区集聚,载体功能大幅提升,投资环境明显改善。全年实际到位内资突破百亿元,增长70%,增幅位居全省前列。
(四)区域形象明显提升
区域影响力与日俱增。品牌建设成就斐然,“皖王”小麦粉实现我市中国名牌产品“零”的突破,雪龙棉浆等四个品牌荣获安徽名牌产品称号;推介**活动频繁活跃,精心筹备参加中博会和国际徽商大会.成功举办第四届中国黄淮海地区农资博览会、中国果蔬加工砀山论坛、昆山项目推介会;文化软实力逐步提升,先后成功举办“江淮情”、“雪枫百年”文艺演出、**书画晋京展等重大活动。
城市发展速度加快。城市近期建设规划及汴河新区建设规划编制完成;淮海南路、金海北路、迎宾大道二期等10条道路建成使用;人民北路、淮河东路、拂晓大道北延、洪河路等陆续开工建设;银河公园、雪枫公园对市民全面开放;市博物馆、三角洲公园进展顺利;创建省级园林城市力度加大,10项园林绿化工程成效显著。
(五)社会和谐扎实推进
居民收入大幅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0500元,增长17%;农民人均纯收入为3000元,增长20%。城乡群众实惠不断增多。全年新增城镇就业岗位2.1万个,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十二项民生工程全面实施,财政资金共投入7.2亿元,广大人民群众充分享受到了发展的实惠。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全市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等保险参保人数达到80万人。教育事业发展良好。“两基”成果持续巩固。新农村建设加快推进,“村村通”工程,“四清四改”、户用沼气工作进展顺利,农村用电实现同网同价。
经济发展方式较大改善。以节能减排为突破口,煤电、轻工、化工等重点行业的节能行动扎实开展。信诚化工、皖北药业等重点耗能企业的节能工程进展顺利。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项目进展加快,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深入推进。企业、园区等层面的循环经济试点工作有序展开,循环经济加快发展。
综上分析,今年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较好,但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有:经济结构层次较低,二产比重偏小,三产发展滞后;固定资产投资总量较小,投资结构有待于优化。针对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在今年工作中,深入开展研究,积极采取措施,努力加以解决。
二、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和主要任务
2008年,全市经济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但有利因素大于不利因素。从有利方面看:一是中部崛起和东向发展两大战略的深入推进,为我市的“大开放、大建设、大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二是投资环境不断优化,公共基础设施逐渐完备,工业发展平台建设稳步推进,全市承载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的能力进一步增强。三是在建、续建项目数量明显增加,建设速度不断加快,特别是华电一期、海升果汁等重大项目的投产以及汇源果汁等一批重点项目的开工,都为全市经济发展提供强力支撑。四是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加,社会保障力度继续加大,将保证消费需求的较快增长。
在看到有利方面时,还应看到我市经
市2007年国民经济计划执行情况与2008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本文2008-02-18 13:38:00发表“工作报告”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99773.html
- 2025 年《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考卷一.pdf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