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记电视台深化人事制度改革的历程

栏目:经验信息发布:2007-12-29浏览:2444下载244次收藏

机制转换 创造城市电视台经济效益全国第一 ----记×电视台深化人事制度改革的历程

   2004年到2006年,是×电视台不平凡的几年。首先表现在电视节目上,越来越丰富的荧屏,越来越好看的节目让×电视台在全国城市台一流强势媒体中更加为×百姓所信任和喜欢,收视率节节攀升;电视台办公大楼内外改造、装饰一新,现代新颖、豪华气派;2006年4月28日---世界园艺博览会开幕,×电视台进行了“世园会”10 小时现场大型直播,收视率再创历史新高。与此同时,全国百家电视台台长齐聚×,由×电视台承办的百家城市电视台年会胜利召开,该台获得了全国城市电视台经济效益第一的美名。丰硕的成果,来自于辛勤的耕耘,×电视台在人们的不经意中由昔日的“丑小鸭”变成了今天的白天鹅,引起了越来越多的观众和国内电视台众多电视人的关注,是什么原因使×电视台发生了如此大的变化呢?

早在 2004 年,这种变化就已经开始初露端倪。

 

“大背景思维”创造“全国第一”

 

2004 年3月,新领导刚到×电视台就开始了一场“思维改革”。全台上下考虑问题开始不再局限于自家的范围,开始用大背景的思维方式来考量,到 2005 年底,不到两年的时间里,电视台的经济效益居然增长了 1.4 亿元,实现了年收入4、8亿元,创造了全国城市电视台的一个奇迹,更创造了“全国第一”的美名。思想决定命运,那“大背景思维”的威力到底体现在哪里呢?

调查中发现,关键在机制转换,在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

 

“思维改革”衍生“三大改革”   推动全局发展

 

在“大背景思维”已经灌输到全台上下的时候,从 2004 年起,台领导班子本着“全面改革、梯次实施、稳步推进”的原则,确立了网络、后勤、人事、分配、节目制作五个层次的改革目标。可以说,是“思维改革”最终衍生出了“三大改革”×主辅分离、人事制度改革、分配制度改革。

主辅分离。  2004 年完成了食堂、保洁等主辅分离工作,把非采编人员从主业中分离出去,对工人实行“物业化”管理,将后勤保障部门人员的工资奖金一次性拨付给物业公司,然后由物业公司按照劳动法的有关规定对这些人员实行招聘、使用和管理。“只用人,不养人”,让电视台得以轻装上阵,不但节约了资金,同时还得到了较好的物业服务。   

2005 年完成了公务用车改革,对 50 多名临时司机实行物业化管理,从根本上解决司机“吃拿卡要”、“开车办私事”和态度恶劣、损坏电视台形象的问题,同时拍卖公车 33 台,这大大节约了支出、提高了工作效率,得到了市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密切关注和充分肯定。

实行“物业化”管理实现双赢。一方面作为电视台可以借助物业公司的专业化管理经验来管理行政后勤工作,使后勤管理工作更加规范、服务更好。另一方面临时劳务人员得到了妥善的安排,劳动关系明确了,有了社会保障,政策待遇得到了落实。

实施“物业化”管理前,在后勤等岗位工作的劳务人员情况复杂,多数是靠关系来台工作的。每天上午干些活,下午基本不干活。台里的环境卫生等工作质量不能保证。对于这种局面,说深了不好,说浅了不行,工作目标难以实现。

实施“物业化”管理后,上述不利局面完全改变了。电视台向物业公司要的是管理,要的是工作质量和效果。只监督物业的管理工作,其它问题由物业公司内部自己来解决。物业公司如达不到要求,可以另行招标,直到达到职工满意为准。

行政后勤的物业化管理,经过近两年的实践后,电视台获益匪浅。虽然花了一些钱,但电视台的管理更加规范了,劳务人员得到了妥善安排,他们的利益得到有效保障。也为电视台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人事制度改革。 截至 2005 年 4 月,×电视台各编采部门的临时劳务人员达 439 人,编采部门大量使用临时劳务人员使电视台面临很多问题。一方面由于台里与临时劳务人员没有合同约定,使电视台成为培训基地。一些临时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记电视台深化人事制度改革的历程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