烤烟产业发展初步构想与对策
xx烤烟产业发展初步构想与对策
摘要:本文详细介绍了xx烤烟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了制约xx烤烟产业发展存在问题的若干原因,初步提出了xx烤烟产业发展对策及措施。
关键词:烤烟产业 发展 构想 对策
xx烤烟通过几代烟草人的努力,已建设成为年产烟叶5万吨左右的全国重点优质烟区之一。随着烟草行业改革步伐的不断深入,2003年8月,xx市烟草公司与xx卷烟厂实行工商分设,正式挂牌独立运作。xx烤烟新的增长点在哪里?xx烤烟如何可持续发展?面对空前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挑战,xx烤烟产业处在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这个时期要通过反思,认真总结经验,研究目前存在的和今后发展中的问题,借鉴国内外经验,坚持科技兴烟发展战略,依靠科技进步,增加烟叶生产的科技含量,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和贡献率,生产出适应卷烟工业及市场需要的优质烟叶已成当务之急。
1、xx烤烟产业发展现状
1998年国家对烤烟生产实行“双控”政策以来,xx烤烟产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烟叶产量从1997年的211万担跌到2003年88万担,烟草产业步入烟农减产、财政减收、烟草企业严重亏损“三不满意”的尴尬境地,97年的烟叶灾难让xx烤烟产业落入了低谷,工、商分设的沉重包袱也压得烟草企业喘不过气。但xx烟草人并没有因此而放弃,工商分设后的xx市烟草公司在市委、政府和省局(公司)的正确领导下,时时思考着如何使xx烟叶重新恢复生机。创新,是永远不竭的动力,发展才是硬道理。为此,2004年xx市委、市政府提出了“举全市之力,巩固和发展烤烟支柱产业”的战略指导思想,充分利用国家对烟叶生产实行“双控”的有利时机,实施“扩南缩北,稳适压次,增优减劣”总体布局规划,对全市烤烟生产布局进行了重新调整,强化了择优布局和品种区域化种植,加大烤烟生产扶持投入,充分调动烟农种烟、干部抓烟积极性,加强烟区水利、交通、收购网点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市公司二次验级启动实施封闭式密码收购,自上而下建立一支烟草科技研究和推广应用的技术队伍,以省优质烟示范和市科技示范样板为重点,强化了优质烟规范化栽培技术的推广普及,全面辐射带动了全市烤烟生产整体水平的提高,烟叶生产方式实现了由规模效益型向质量效益型的平稳过渡。2005年,xx烟区面对近50年不遇的特大旱情和烟农种烟积极性波动、烟用物资价格上涨的严峻形势,在省局和市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各产烟县(区)继续加大对烤烟生产的扶持力度,全年用于烤烟生产的投入达1.1亿元,居历史之最。全市进一步加强基础管理,“关爱烟农、服务烟农”的服务意识初步凸现,以提高烟叶品质为中心的各项科技措施和关键技术集成组装配套使用面积进一步加大,在全市烤烟产区启动“xx市基本烟田可持续发展建设规划”和“基本烟田水利设施建设规划”,工程建设稳步推进。2005年,收购烟叶xx万担,实现均价xx元/公斤,首次走出了自“双控”8年来长期在低谷徘徊的困境,首次实现了政府、烟农和企业“三满意”,首次实现了烟叶销售零库存,全面完成省局和市委、市政府年初下达的目标任务。
2、xx烤烟产业存在问题
xx烤烟经过多年的努力,通过引进推广实用新技术和烟草农业科技研究创新,烤烟生产整体科技水平有所提高,烟叶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对昭通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但与国内、外烤烟生产先进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烟叶整体质量和等级结构仍然不能满足卷烟工业和市场对优质烟叶的要求。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优质烟叶理念认识不到位,生产方向定位不准确,
xx烤烟生产历史悠久,长期以来,靠规模出效益,对优质烟叶外观质量的认识仍然停留在过去“十五级”国标“黄、鲜、净”的概念上,烟叶颜色淡,叶片薄,烟碱含量低。从1997年开始推广国标“四十级”以来,对优质烟叶外观质量的认识又走到另一个极端,片面追求高投入和高产出,采青抢烤问题非常突出,种植品种单一,形成xx烟叶高烟碱、高蛋白质、青杂气重、刺激性增强的烟叶质量特点,烟叶内在化学分不协调,等级结构不能满足卷烟工业的需要。由于优质烟叶理念认识不到位,生产方向定位不准确,导致技术指导不力,烤烟生产整体水平不高,知识更新滞后,先进技术推进缓慢,对烟叶成熟度的认识不到位,收购等级划分不清,“三混”现象突出,优烟优价的市场经济规律难以得到充分体现,致使烤烟生产技术导向偏离,合理的优质烟栽培、成熟采烤技术难以被烟农接受。
2.2烤烟种植规划布局不合理,烤烟种植品种单一
xx烟区立体气候突出,自然气候复杂多样,烤烟种植未能完全根据优质烟生产所必须的自然生态及社会经济环境条件进行科学合理布局,一些不具备优质烟生产条件的次适宜区、不适宜区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和淘汰,而一些自然生态条件较好的优质烟区,潜力和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当前烤烟种植品种单一,品种布局未能根据品种特性及卷烟工业要求进行区域化种植。
2.3烤烟生产收购基础设施薄弱,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差
xx烟区经济文化落后,烤烟生产基础设施薄弱,利用率低,缺乏长远规划,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十分脆弱。从烟田基础设施看,现有的烟田水利工程大多老化失修,设施不配套,主灌区骨干建筑物的完好率不足40%,配套率不足35%,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烤房95%是普通烤房,自动控温、控湿,自动加煤的烤房刚刚起步,尚未形成规模,新的烘烤工艺难以推广,烘烤设施成了制约烟叶质量提升的瓶颈之一。
2.4科技措施落实不到位,烤烟生产整体水平不高
xx烟叶生产整体科技水平不高,究其原因主要是烟叶生产实用技术研发和创新能力较弱,突破性品种和重大增产技术较少。科技措施的细致服务和技术指导不深入,考核手段不具体,缺乏“一竿子插到底”和各项管理要深入“神经末梢”的精神。主要表现在我们缺乏一批懂技术、善管理的烤烟科技员,另外,烤烟科技员要真正做到入村、到户、到田、到炉的细致化服务,确保各项科技措施真正落实到每一户烟农、每一块烟地、每一座烤房,使科技措施的巨大效果真正体现到烟叶生产中。科技措施落实不到位主要表现在部分地方的烟苗素质不高、烤烟预整地质量较差、烟苗深栽不到位,适时追肥、揭膜、提沟培土等烤烟中耕管理工作浮在面上。一些与烟叶品质密切相关的实用技术和规范措施,在部分乡(镇)落实不够。少数地方在气候多变异常的特殊年景,有针对性的类别化技术指导没有真正落到实处。技术培训断层现象均不同程度地存在。
2.5科技人才队伍不健全,烟农科学文化素质低
由于历史原因,xx烟草商业企业人员包袱重,企业负担重,但一直未能健全一支纵深配置的烟草农业科技队伍,部分县(区)公司生产科及多数基层烟叶站(点)农业科技人员不足,难以建立起精干高效的烟草农业科技研究示范推广、创新网络。现有科技人员少,又缺少继续教育、拓展更新专业知识结构应有的条件,烟草农业科技研究初级、简单,深度和广度不够,致使优质烟生产技术措施落实不到位,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烟农科学文化素质低,平均受教育年限只有5年,接受过职业教育的不足3%。烟叶生产管理人员和烟农素质不高,烟叶质量提高缺乏技术力量。烤烟生产科技投入不足,创新能力不强,推广体系薄弱,烟农科学文化素质比较低,烤烟生产科技的支撑能力不强。
3、xx烤烟产业发展对策
xx烤烟产业,要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顺应烟草发展的潮流,以人为本,以科技为先导,创造适合优质烟生产的环境。努力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和科技贡献率,目的是提高质量
烤烟产业发展初步构想与对策
本文2007-12-26 10:37:00发表“工矿企业”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97989.html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
- 乡2024年度基层党建工作总结(02-19).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