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工程项目施工中劳务工使用与管理的几点思考

栏目:城建环卫发布:2007-08-08浏览:2766下载182次收藏

      新运公司__项目部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和经济体制的多样化,使得人们的劳动关系也趋向于多元化,劳务工已成为众多企业不可缺少的主力军。如何使用和管理劳务工,在确保安全生产的同时,维护企业和劳务工的利益,是各单位应该积极面对的问题。本文将从施工单位如何在劳务工使用管理上以人为本,让劳务工融入企业,融入职工谈一些看法,并简要介绍__二局新运公司__项目部在劳务工使用管理上的一些做法。
      关键词:项目管理  劳务工  使用
      随着新一轮铁路建设高潮的到来和各施工单位人员机制的改革,大量使用劳务工将是各单位不可避免的问题。而当前许许多多的施工单位在使用劳务工上实行的是工程劳务分包,这样,在工程实施过程中或多或少都会存在一些问题。而__二局新运公司__铁路项目部在劳务工使用管理中,延续了新运公司多年来在几个制梁场的做法,把劳务工编入班组,同职工一起工作、学习和生活,大大提高了劳务工的积极性,也确保了队伍的稳定,促进了生产。
      一、把劳务工编入班组,与职工“四同”管理
      目前,许多企业在工程施工中实施了农民劳务工队伍“准入制”管理,在施工中实行劳务分包。虽然劳务工队伍大多都是具有工程施工资质,有法人委托书,有施工单位的“准入证”,但多数也是包工头在分包工程中挂靠某个单位而已。虽然有了严密的工程分包合同,表面上施工单位在施工管理上轻松了许多,但在实施过程中也会出现一些对施工单位不利的现象:劳务工工资被拖欠,造成不稳定因素;劳务工得不到应有的培训,施工中容易发生安全质量事故;工期得不到保证等。不仅影响了施工单位的形象,有时也会被一些劳务纠纷纠缠得焦头烂额。 找文章到大秘书网-http://www.dmishu.cn
面对这样的问题,__二局新运公司__项目部在总结公司多个制梁场的劳务工使用经验的情况下,拒绝了劳务分包,而采取了招募零散民工,编入班组实行统一管理,让劳务工与工班职工同吃、同住、同工作、同培训。“四同”管理不仅保障了劳务工与职工具有同样的生活环境,也避免了苦、脏、累、险的工作全由劳务工完成的情况,从而打消了劳务工长期以来心理上存在的受歧视的感觉,激发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__二局__项目部根据施工生产需要,设置了模型、钢筋、混凝土、张拉、装运、拌合站等生产班组。由工作经验丰富、有一定管理能力和号召力的职工担任班长、副班长,根据职工人数和生产情况补充劳务工,组成一个能满足生产要求的班组。职工民工融入一个班,能够加强职工与劳务工之间的沟通协调,使职工、劳务工之间相互尊重、相互学习,职工的良好素质、业务技能和高度的安全保护意识与民工不怕苦不怕累的工作精神相互受到影响,在工作中彼此取长补短。这样,生产班组这个企业最基本的“细胞”才会充满生机,企业才具有活力。
      二、依法签订劳务合同,保障劳务工的权益
      依法签订劳务合同不仅使用人单位在使用劳务工中,做到有据可依,保障劳务工的合法权益,减少劳资纠纷,而且也便于用人单位对劳务工的管理。这是用人单位在使用劳务工的过程中应该认真履行的手续。
      我们项目部使用的劳务工,统称“协议工”。项目部制定了严格的招收使用管理规定,对协议工的年龄、身体状况、身份证明、介绍人、合同签订程序等都有严格的规定。对符合条件的新进协议工,先进行岗前安全理论培训并考核合格后试用一个月,试用期满后经班组或相关业务管理部门考核合格后正式录用,合同期限根据工期确定,通常一年一签。
对于协议工的录用,项目部坚持按照规定办理,优先使用符合条件而且有一定施工作业经验的人员,对于不符合使用条件的人员,不能因为照顾人情关系而违规使用,这样也确保了生产班组整体素质的提高。
      三、加强培训,提高劳务工的业务技能和安全知识
      由于劳务工大多来自贫困地区或边远山区,学历水平大多在小学毕业和初中毕业之间,掌握技能单一,文化水平低,往往本身的技术素质较低,只能干一些粗、重、累的工地小工活。但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工地上的此类活将逐步被机械化和自动化所代替,同时,现代施工的项目要求质量高,施工进度快,新技术运用多,对每一个参与施工者都提出了较高的技术要求。在这种形式下,用人单位对劳务工进行系统的岗位培训已是当务之急。
      培训工作打破常规是__二局__项目部有效提高劳务工技术业务素质培训的关键。
      综观以往项目施工工地对员工的培训,尤其是对劳务工的培训,其方式、效果一直是我们一些管理者不能面对的课题,为什么一直以来工地培训都在唱“高调”呢?说什么“如何的好”,达到了“怎样的效果”。其实不然,不管是利用雨天还是工余时间搞什么“短培”、“夜校”之类,人、才、物耗费不少,效果呢?我们不敢恭维,这些培训大多局限在要“贯标”了、要“认证”(注释:桥梁生产许可证认证)了或业主要检查了,需要完善资料了的时候,赶紧集中部分人员在一起听听课,学员签个到,补点笔记,然后再安排开卷开试,于是总结出来了,却没有更多的人去考核去印证培训实际效果怎么样,到底在实践中员工的素质提高了多少,这种其实就是一种走过场,搞形式的培训方式。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工程项目施工中劳务工使用与管理的几点思考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