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县村支书新老先进典型的调查报告

栏目:调查报告发布:2007-08-04浏览:2992下载246次收藏

新农村建设的“扛旗人”

    村支部是直接面对农民群众,组织带领农民群众进行现代化建设的最基层组织。村支书往往被称为群众致富的“领头雁”。为此,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村支书应承担起新农村建设的直接责任。时刻把握村党支部书记队伍脉搏,不断探索农村党支部书记队伍的成长规律,对于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全面完成新农村建设各项任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围绕这一重大课题,我们分别选择了汤坪镇汤坪村支部书记平兄奎、梅子乡生风村党支部书记陈福松、江口镇冷水沟村党支部书记陈武华、冷水沟离任支部书记马富云4位新老先进典型进行了调查,他们在不同时代背景、不同经济基础、不同的创业环境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业绩,成为党组织肯定和群众公认的农村党支部书记先进典型。

一、先进人物成长的历史背景

从平兄奎、陈福松、陈武华、马富云4位农村党支部书记成长的历史背景看,前三位带有明显新典型的特征:一是从平兄奎、陈福松、陈武华年龄看,他们都是1961年前后出生,目前正处在干事业的最佳年龄段。二是从入党时间上看,他们都是在改革开放后加入党组织的,党龄较短的冷水沟支部书记陈武华也有13年的党龄。三是从他们的任职经历看,这三位在任党支部书记前,都有过长期担任村民小组长、村民兵连长、副支书、村委会主任的经历,这对于他们在支部书记岗位驾驭全局和解决农村实际问题能力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四是从他们文化水平看,陈武华、陈福松、平兄奎三人文化程度都在初中以上,这是他们成长为先进典型不可或缺的知识因素。

从已经离任的原冷水沟村党支部书记马富云的成长历程看,他的典型事迹明显具有计划经济时代的烙印。这位74岁高龄的回族老党员,1961年入党,从1957年开始担任冷水沟生产大队大队长。1966年起任支部书记直到2000年主动辞职。任职期间,以全国少数民族先进个人身份在北京受到邓小平、陈云等中央领导接见。分析马富云先进典型的历程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一是他出身旧社会。解放前他曾给地主放过牛,7岁时从镇安老家逃荒到——冷水沟,上无片瓦,下无寸土。解放后是共产党给他分了田地,成家立业。由于出身的原因,因此,马富云至今对党怀有深厚的感情。二是他的先进事迹主要在计划经济条件下产生的,种田能手和出满勤成为那个时代的标签,两种经济体制在评价标准上必然会产生差异,但这种差异并不会影响人们对其先进典型的评价。三是马富云虽然没有文化,但是至今他在冷水沟村仍有相当高的威望,继续发挥着一个老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二、先进人物成长的环境因素

从调查的四位农村党支部书记新老先进典型成长的环境分析,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离不开党组织的培养。从走访的四位当事人得到的情况,虽然他们成长方式各有不同,但都离不开党组织教育培养。我们调查他们是怎样从一个农村青年积极分子走上村级领导岗位的经历时,被调查的4位对象都认为是前任党支部书记发现培养的结果。任凭岁月流失,但老支部书记马富云情不自禁地回忆起50年前培养他加入党组织的情景。

2、离不开家庭的支持。他们只所以成为先进典型,与他们家庭的环境关系极大。农村党支部书记具有双重身份,他们首先是农民,其次才是党员。油、盐、酱、醋、柴妻子儿女对他们来说也同样重要。因此,如果没有妻子的支持,他们将无法安心工作,甚至牺牲自己的利益。这也是发现培养农村党支部书记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3、离不开有利的社会影响。社会环境及舆论环境对支部书记的成长具有重要促进作用。农村党支部书记的成长需要营造一个有利于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党把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作为新时期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来抓,把农村党支部定位为党在农村的领导核心,这也是农村党支部书记先进典型层出不穷的关健。

三、先进人物典型事迹的主要特征

1、政治坚定,爱党敬业,无私奉献是他们的自觉行动。在政治上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在利益面前先人后已,在作风上严于律已,公道正派,用人格的力量来影响和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县村支书新老先进典型的调查报告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