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创新基层团组织模式完善“推优”工作的思考

栏目:调查报告发布:2007-07-30浏览:2052下载138次收藏

  “推优”是指推荐优秀团员做党的发展对象(以下简称“推优”)。它是培养造就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不断充实党的新生力量,保证党的事业后继有人的需要,同时也是增强团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激发团员青年政治热情,促进青年团员成长成才的需要。“推优”工作是党赋予共青团的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是共青团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的重要体现。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推进“推优”工作,有效保障为党组织源源不断地输送新鲜血液,是共青团组织要积极思考的问题。
  一、对“推优”工作给予充分认识
  首先,推优工作是高校党建、团建的重要部分,对共青团的事业和党的事业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首先,做好“推优”工作,能为党组织不断输送新鲜血液,充实党的新生力量,使党员队伍永葆生机与活力;做好“推优”工作能优化党员队伍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其次,“推优”工作作为党建带团建的重要组成内容,对于密切党团联系,提升团的工作地位,增强共青团组织的吸引力,更好地发挥团组织的职能,推进团的各项工作都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应该从讲政治的高度,从党的事业和团的事业大局出发,充分认识“推优”工作的意义。

  其次,“推优”工作是高校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德才兼备的具有全面素质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途径,它是广大团员青年健康成才的迫切要求,是促进大学生成长的助推器。如果说党组织给青年团员指引了人生的方向,那么“推优”就是在追求人生目标的道路上架起的一座梯子。他是通往顶峰的必经之路,也是帮助追求者攀登的工具。“推优”本身并不是目的,而加强对团员的培养、教育,提高团员的思想政治素质才是“推优”工作的主要目的,也是“推优”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应该从高校育人的职责,对大学生成长负责的角度,充分认识“推优”工作的意义。

  再次,“推优”工作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征途上,对于团员骨干的培养,特别是加强团干部队伍建设,促进广大团干部按照党的要求健康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时代的发展,“优”的标准也在不断充实新的要求。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党对共青团更好的发挥作用给予殷切的期望,青年对共青团的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在新的形式、新的要求面前能否了解当代青年的新变化,能否把握新形势对“推优”工作的新要求,能否以一种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做好“推优”工作,也是对团干部的检验。应该从骨干培养的重要性上充分认识“推优”工作的意义。

  因此,根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推优工作的开展必须站在对推优对象充分的培养和考察的基础上。如果仅从结果上看待“推优”,而忽视培养过程,只能说是对推优工作的片面认识;如果由那些对推优对象没有多少了解的基层团组织去考察推优对象,就会使推优的结果欠缺客观性与公正性。因此,如何发挥好基层团组织对推优对象的培养和考察工作,既要在工作方式上创新,也要在组织形式创新。

  当前推优工作面临的问题

  1.学分制的推进使原有以班级为单位的建团模式受到冲击。以教学班为基本团组织形式是多年来学校团建的典型模式,但伴随学分制的出现和推进,大学生们由于学习内容、进度的自由掌握使得原有较为稳定的班级团支部出现了人员流动大,集中教育活动难组织,同学间彼此不熟悉等现象。加之,校园内第二课堂活动的日益活跃,团员青年归属于不同类型的多个组织的情况也是非常常见。“育优”环境呈现不稳定的状态,难于实现对团员青年的系统培养。

  2.重推荐,轻培养。对团员青年关心不够,缺乏系统、科学的培养计划和落实方案,因此有必要在“推优”工作的范围、内容、机制、考评等方面形成一整套科学的系统的制度和准则,推动“推优”工作沿着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健康进行。大部分高校的团组织把“推优”理解为把优秀的团员推荐给党组织就结束了,一经推优后,教育管理工作就由党组织负责了,其实,“推优”入党后的党员仍然保留团籍,具有团员身份,且还有部分没有发展的团员,基层团组织仍然应该对其开展考核教育,应该对他们提出更高的要求,并及时将他们的表现不定期的向党组织汇报。

  3.“推优”工作程序不规范、“优”的标准较为笼统。由于校级、院系级团委对基层团支部推优工作监督指导有限,规定制度较为原则,另外由于“优”的标准没有细致的规定,只是按照《党章》中对党员标准为“推优”依据,这样操作往往团员把“推优”等同于某种“选优”。成绩好、人缘好或者老好人容易被推出来。 加之对于“推优”工作缺乏有力地宣传,工作不深入,存在随意性和盲目性。部分团员认为 “推优”就是“选优干”、“评三好”,有的甚至认为是“选党员”,有的认为是走形式,有的支部甚至就利用课间十分钟投票了之。对考察对象缺乏客观真实地评价。

  三、创新基层团组织模式,完善推优工作

  以往我们往往仅仅关注推优工作方式的改进上,忽视了推优对象本身的实际。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以人为本,这就要求我们要切实转变工作思路,坚持两手都要抓,既抓方法建设,又要抓组织建设。在组织建设方面,要坚持以人为本,考虑到推优对象的实际,创新多元化的推优主体;在方法建设方面,要创新推优方法,变单纯的重结果为过程与结果并重。

  1.创新团组织形式,改善“育优”环境组织建设是完善推优工作的前提。这是因为推优工作是依托一定的组织开展的,而该组织对推优对象客观上的培养和熟悉程度将成为推优结果公正与否的前提。实践中各高校主要是依托以教学班为基础的团支部开展具体的推优工作的。事实上,随着时代的推移,这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创新基层团组织模式完善“推优”工作的思考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