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幼儿教育发展概况
__城镇幼儿教育始于1956年春,系县政府创办的县直机关托儿所,“文化大革命”中停办。1977年恢复发展到4处,入托幼儿181人,保教人员29人。1980年后,随着辛店城市建设的发展,城镇人口急骤增加。至1985年城区托儿所发展到10处,入托幼儿583人,所长、教养员共82人。
1978—1985年幼儿园(所)基本情况统计表
农村幼儿教育开始于1957年。当时,在条件较好的农业生产合作社试办农忙托儿所。1958年“大跃进”中,幼儿教育盲目发展,农村幼儿园(所)达4562处,入园幼儿145450人。但不久即大幅度下降,1959至1961年3年严重困难时期停办。1962年,路山、城关、淮阳、皇城等公社的一些生产大队相继开办了季节性的农忙托儿所,1966年又都停办。1972年路山公社田旺大队办起全区第一处“育红班”,许多大队学习他们的经验,相继办起育红班150处。1977年,农村育红班改为幼儿园,计217处,入园幼儿万余名。
1981年,全区重新充实调整了区、社两级托幼领导小组,16处公社都配齐了幼教辅导员,农村幼儿园(所)保教质量有了显著的提高。
1985年,农村幼儿园由小学附设逐步转向单门独院的正规化幼儿园。全区达到正规化要求的幼儿园148处,占幼儿园总数的39%。其中农村18处、城市4处。
教学与教师
教学 1956年,县直机关托儿所无固定教材,由保教人员自选,课程设有讲故事、识字、计算、唱歌。1957年到1965年,农村的农忙托儿所多以“看孩子”为主,教学不正规。1972年,农村办的“育红班”,初期学习一些毛泽东语录,后来,部分园(所)选用小学低年级课本的内容为教材。
1980年,城乡幼儿园设语言、计算、常识、体育、美术、音乐六门课程,开始使用《北京市幼儿园教学大纲和教材》,1982年使用全国统编的《幼儿园教材》。在教学上多采用直观、启发式教学法,还有的采用贴纸板教学、幻灯教学。全区60%的幼儿园能按教育部颁发的《幼儿园教学纲要》进行教学,并注重儿童的智力开发和能力培养,同时进行“五讲四美”教育。城市幼儿园作息时间有一定规定,即大班(5周岁半以上)30分钟为一节,每天上两节课;中班(4至5周岁半)20分钟一
县幼儿教育发展概况
本文2007-06-23 22:17:00发表“征文作品”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90266.html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
- 乡2024年度基层党建工作总结(02-19).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