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县幼儿教育发展概况

栏目:征文作品发布:2007-06-23浏览:2369下载183次收藏


    __城镇幼儿教育始于1956年春,系县政府创办的县直机关托儿所,“文化大革命”中停办。1977年恢复发展到4处,入托幼儿181人,保教人员29人。1980年后,随着辛店城市建设的发展,城镇人口急骤增加。至1985年城区托儿所发展到10处,入托幼儿583人,所长、教养员共82人。
  1978—1985年幼儿园(所)基本情况统计表  

  农村幼儿教育开始于1957年。当时,在条件较好的农业生产合作社试办农忙托儿所。1958年“大跃进”中,幼儿教育盲目发展,农村幼儿园(所)达4562处,入园幼儿145450人。但不久即大幅度下降,1959至1961年3年严重困难时期停办。1962年,路山、城关、淮阳、皇城等公社的一些生产大队相继开办了季节性的农忙托儿所,1966年又都停办。1972年路山公社田旺大队办起全区第一处“育红班”,许多大队学习他们的经验,相继办起育红班150处。1977年,农村育红班改为幼儿园,计217处,入园幼儿万余名。
    1981年,全区重新充实调整了区、社两级托幼领导小组,16处公社都配齐了幼教辅导员,农村幼儿园(所)保教质量有了显著的提高。
    1985年,农村幼儿园由小学附设逐步转向单门独院的正规化幼儿园。全区达到正规化要求的幼儿园148处,占幼儿园总数的39%。其中农村18处、城市4处。

教学与教师

    教学  1956年,县直机关托儿所无固定教材,由保教人员自选,课程设有讲故事、识字、计算、唱歌。1957年到1965年,农村的农忙托儿所多以“看孩子”为主,教学不正规。1972年,农村办的“育红班”,初期学习一些毛泽东语录,后来,部分园(所)选用小学低年级课本的内容为教材。
    1980年,城乡幼儿园设语言、计算、常识、体育、美术、音乐六门课程,开始使用《北京市幼儿园教学大纲和教材》,1982年使用全国统编的《幼儿园教材》。在教学上多采用直观、启发式教学法,还有的采用贴纸板教学、幻灯教学。全区60%的幼儿园能按教育部颁发的《幼儿园教学纲要》进行教学,并注重儿童的智力开发和能力培养,同时进行“五讲四美”教育。城市幼儿园作息时间有一定规定,即大班(5周岁半以上)30分钟为一节,每天上两节课;中班(4至5周岁半)20分钟一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县幼儿教育发展概况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