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农村党员分类管理的经验材料

栏目:经验信息发布:2007-06-16浏览:2190下载136次收藏

   党员分类管理是党建工作一个重要课题。在03年,我们针对一些年龄较大的党员在教育管理、组织活动、作用发挥方面的特殊性,在试行党员分类管理上作了初步的探索实践。06年我们较好地把握了开展村规模调整工作这一契机,结合前几年的探索实践,全面推行了以分类设置党组织、分类教育党员和分类设岗定责为主要内容的农村党员分类管理试点工作,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

    一、实施党员分类管理工作的实践分析
    当前,随着城乡一体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农村社会生活、农业生产方式和农民思想观念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农村党员队伍也出现结构复杂化、就业形式多样化、教育需求多元化等新的情况,需要我们探索更贴近实际的党员教育管理新模式。
    第一,实施党员分类管理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然需求。党的执政地位的巩固,离不开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先进性作用的发挥,更离不开广大群众的拥护和支持。群众看党员,他们首先是通过看党组织怎样管理党员,党员发挥什么样的作用,来看待我们党的。因此,夯实农村基层党组织基础,加强农村党员队伍的教育管理,事关我党的执政地位的巩固。
    第二,实施党员分类管理是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必然需求。近年来,我们首创了“海推直选”、“自荐海选”的民主选举“村官”的做法,保障了农村群众的民主权利,推进了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进程。同样,实施农村党员分类管理,能更有针对性地参与商定村级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事务,更有针对性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使其在村党组织中的党内民主权利得到更好的行使,同时,也使得村党组织班子的决策更加科学、合理。
    第三,实施党员分类管理是发挥党员先进性的必然需求。从我区的现状分析,农村党员主要可以划分为老年党员、企业务工党员、从事农业生产党员三大类型,直接或间接地导致了一定的接受能力的差异。因此,我们通过实施党员分类管理,区分不同专业党组织提出相应不同的党员先进性标准,并开展设岗定责活动,使得党员找准了自身定位,明确了相应职责,发挥了各自特长,从而也使得农村党员的先进性得到了实实在在的体现。
    第四,实施党员分类管理是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需求。共同的党员身份和不同的党员个体也是和谐统一的。从现实情况看,不同的党员因年龄、文化程度、接受教育状况、从业情况等的不同,而导致其知识信息、兴趣爱好以及价值取向等的不同,需要实行分类管理。同时,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特别是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工程的实施,更给基层党员特别是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提供了直接、便捷的方式,从而进一步推动了党员分类管理工作的开展,增强了各级党组织对不同的党员进行教育管理的实效性。

 &n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农村党员分类管理的经验材料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