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村改革我们要进行几点思考
【内容提要】农民的分化和农村先富群体的崛起使农村基层治理出现了一种新的模式——“先富能人治村”。在一些地方,先富群体不仅担任了村委会主任,而且担任了村党支部书记。“先富能人治村”对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带来了哪些问题,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这是一个关系到农村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的大问题。要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保证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实现,必须从法律、法规及各项制度的完善上规范“先富能人治村”。
【摘 要 题】党建纵横•基层建设
【关 键 词】先富能人/治村/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对策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变迁、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的分化,无论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还是在中、西部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地区,农村先富群体都呈增长的势头。所谓“农村先富群体”,主要指先富起来的企业家、工商户或种养殖业大户等在改革开放之后率先走上致富道路的相对富裕阶层。他们土生土长在农村,但又基本脱离了传统农业的生产方式,属于新型的农民群体。他们又被俗称为经济能人或“先富能人”。这一群体的崛起使农村基层治理出现了一种新的模式——“先富能人治村”。
目前,“先富能人治村”这一新的社会现象已引起了学术界和政府有关部门的关注,如:樊平《“老板村官”日益增多》、谭飞等《老区“富人治村”现象解读》、浙江省民政厅《“先富群体”竞选“村官”现象的调查与思考》、张旭光《先富群体竞选“村官”现象的调查与思考》、顾正喜《我国农村先富群体参政的激励结构及规范之道》等都对此进行了探讨,代表性的观点有三种:一是“先富能人治村”是农村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标志着村干部类型正在由道德权威型向经济能人型转变,是农村社会发展的一个方向。二是“富人村官”能不能以村政为己任,能不能代表农民的利益,能不能严格按照规范行事,是否具备了当好这个“村官”的条件,还有待于时间的检验。三是如何注意和防范某些“富人村官”政治权力的异化,防止他们利用政治权力为自己谋取私利,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但是,迄今为止的研究,尚未触及“先富能人治村”对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带来的影响这一重大课题,特别是“先富能人”担任了村党支部书记后,如何规范其行为,如何开展党组织工作,如何加强党组织建设,如何通过进一步完善村民自治的有关法规制度发挥村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等,这些方面的研究还是空白。事实上,在一些地方,特别是江浙等经济发达地区,“先富能人”当选村党支部书记不仅已经出现,而且越来越多,有的地方比例已高达50%以上。而且,随着农村现代化的推进,小康社会将逐步实现,先富群体必然逐步变成大多数。“先富能人治村”使新形势下村党组织建设面临诸多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急需进行深入的调查与研究。这对进一步发挥好党组织及广大党员的作用,促进农村的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加速农村致富奔小康进程,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先富能人治村”产生的社会背
先富群体的发展和“先富能人治村”现象的出现,是农村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执政党的政策、市场经济所激发的农民普遍的求富心理、先富群体经济地位与政治权利诉求的联动,利益追求和自我实现等一系列动因的整合,促成了“先富能人治村”现象的产生。当今中国农村的村民已经不再是一个统一的整体。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农村社会结构已经发生了重大分化,原来同质同构的单一性农村社会结构已为多元化的新农村社会结构所取代,农民已经分化为地位、利益不同的若干阶层的群体。(注:卢福营.论村民自治运作中的公共参与.政治学研究,2004(1))按照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社会中的某个群体在越来越多地掌握经济资源和经济支配权力之后,必然产生政治意识的觉醒和政治权力的诉求,迫切地需要提高自身的社会地位和政治地位。经济能人在农村社会的治理中,历来属于体制外因素。在计划经济背景下,传统的用人观念使我们选拔的村党支部书记基本上是“道德权威”型的,往往习惯于用自己的道德力量维系一个村的运转秩序。这样的人做“村官”,虽然让人信得过,但在市场经济迅速发展和社会结构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显然已经跟不上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步伐,越来越不适应工作的需要。广大农民要求致富的愿望日益迫切,但作为市场主体的单个农民在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当前,抗风险的能力越来越弱,发展经济的能力也越来越受到外在条件的制约。一方面,先富群体所从事的市场活动需要稳定的政治规则来降低不确定性,因而迫切需要更多的知情权、发言权、参与权甚至决策与监督权;另一方面,村干部在农村发展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广大农民迫切需要有能力的人带领自己致富奔小康,村干部类型已由“道德权威”型向“经济能人”型转变。
据调查,甘肃省一部分农村脱贫致富步子慢,除了自然条件恶劣外,归根结底是村级班子整体素质不高所致。全省47万名农村党员中,50岁以上的党员占53%,小学文化程度及文盲党员占56%,改革开放前入党的占53%,经济收入处于中间水平的党员占60%。这样的党员队伍显然难以承担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任。因此,塑造一支新型农村干部队伍已成为时代的必然要求,而致富能人和致富带头人正是农村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注:谭飞等.老区“富人治村”现象解读.瞭望,2004(25))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甘肃省在农村组织实施了以“把党员培养成致富带头人,把致富带头人中先进分子培养成党员,党员带领群众共同发展,党组织带领致富能人不断进步”为主要内容的“双培双带”工程。不仅大大改善了党员队伍结构,提高了党员队伍的素质,而且使越来越多的先富群体走上了村的领导岗位。该省庆阳市卅铺镇15个行政村中,目前有6个村的村党支部书记个人资产在50万元以上。(注:谭飞等.老区“富人治村”现象解读.瞭望,2004(25))在吉林省白城市,市委制定了《关于大力选拔致富能人型村干部的意见》、《关于大力培养选拔致富能人入党的意见》,重点在选人用人机制上下功夫。2003年致富能人型村党支部书记有582名,占总数的63%。2002年,白城市共发展农民党员1327名,其中,致富能人1120名,占80%以上。(注:鞠万义等.能人治村在白城(白城市委注重选拔致富能人型村干部).吉林日报,2003—9—13)在江苏省射阳县,县委《关于大力推进“双强”村干部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没有10万元,不能当村官”。全县共有258个村,目前已有250个村配备了这样的“村官”430名,其中担任村党组织书记的有160名,他们当中个人资产达千万元的有47人,百万元的有78人,最少的不低于60万元。(注:郑燕峰.射阳“10万元村官”富干部带领村民致富.中国青年报,2003—10—08)在民营经济发达的浙江,先富群体担任村党支部书记的则更多。这说明,不论在沿海发达地区,还是在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先富能人治村”已开始成为一个普遍的社会现象。这些“老板书记”的发展途径大致有以下几种:一是组织培养型。一些地方通过实施“双培”工程刻意培养经济能人入党,选拔企业家型的党支部书记。吉林省白城市实施致富能人治村工程,市委组织部采取有力措施,开通了能人治村的渠道:让能人顶位置,为能人倒位置,因能人设位置,替能人留位置。(注:鞠万义等.能人治村在白城(白城市委注重选拔致富能人型村干部).吉林日报,2003—9—13)二是竞选型。一些经济能人不再满足于经济上的成功,萌发了强烈的参政意识。在村级换届选举中,他们通过竞选,有的当上了村委会主任,有的则进一步成为村党支部书记。三是混合型。即经济能人走上村的领导岗位,既有其本人强烈的参政愿望,又有有关组织提供的平台。而经济能人为了能成功地竞选村官,又往往同时采取上层路线和下层路线两种方式。上层路线是指经济能人主要通过影响乡镇党政或其他有关部门来实现自己的参政愿望;下层路线是指经济能人主要依靠村民的支持而当选。同时,“先富能人治村”的心态或目的也有较大的差异。
二、“先富能人治村”给农村基层
关于农村改革我们要进行几点思考
本文2007-06-12 15:41:00发表“党政司法”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88780.html
- 2025 年《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考卷一.pdf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