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制约村民政治参与积极性的因素与对策
[摘要]管理民主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之一,村民政治参与积极性不高制约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农村经济发展的滞后、农业生产方式落后、传统政治文化观念的影响、村民缺乏规范的利益表达机制及一些村干部公仆意识淡薄是制约村民政治参与的主要原因。要提高村民政治参与的积极性,应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提高村民参政水平、大力促进农业生产方式的变革与进步、疏通村民利益表达渠道和加强基层政权依法行政。
[关键词]村民:政治参与积极性:因素:对策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并将管理民主确定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之一。胡锦涛同志在去年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强调指出:“要扩大农村基层民主,搞好村民自治,健全村务公开制度,开展普法教育,确保广大农民群众依法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践中,村民政治参与的积极性直接关系到我国基层农村民主建设的发展,关系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是衡量村民自治成熟程度的重要标志。
一、村民政治参与积极性缺乏制约着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村民自治是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农村出现的新的政治形式,它经历了一个自发兴起到国家立法推行的过程。1982年我国宪法将村民自治作为制度正式确立,规定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1998年11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重新修订了1988年以来推广试行的村民自治的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标志着村民自治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扩大农村基层民主,实行村民自治,大大激发了广大农民当家作主的积极性、创造性和责任感,掀开了我国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的新篇章。
村民自治的实质是还政于民,使农民能够切实体会到当家作主的宪法精神。因此,政治参与是村民自治的应有之意。而村民政治参与积极性是村民的自觉能动性在政治社会化过程中的外在表现,它实质上反映了村民对社会公共事务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村民政治参与积极性表现为村民关心集体公共事务的热情,以及参与管理集体公共事务的能力、潜力的发挥程度。亨廷顿在其政治学名著《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中指出:“在现代化国家,政治参与扩大的一个主要转折点就是农村民众开始介入国家政治。”然而,从我国当前村民自治的实践不难看出,农民对国家和社会事务参与程度较低、参与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普遍性不高。具体表现在:真正处于自主意识自愿参加国家政治生活的村民所占的比例仍然不高,有相当数量村民的参与行为具有盲目的从众性,村民普遍缺乏政治主体意识,认识不清自己的权利和义务,也不知道如何正确行使自己的权利和义务,甚至认为“政治是少数大人物的事情,与我无关”等等。村民参与民主选举与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相比,发展极不平衡。据国务院新闻办发布的《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显示,全国农村居民的平均参选率在80%以上,有的地方高达90%以上,自1988年6月1日我国颁布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至今,全国27个省、64.4万个村委会普遍完成了五至六届换届选举。相比民主选举而言,村民参与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制度化、法律化和规范化程度相对薄弱,还未得到很好落实。村民自治是人民民主在农村基层的体现,而村民政治参与积极性不高严重制约了村民自治的进程,从而制约了人民民主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因此,村民政治参与积极性不高的问题自然也就成了村民自治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践中应该弄清和解决的问题。
二、制约村民政治参与积极性的因素分析
1、农村经济发展滞后,农民负担较重。近年来,我国农民收入的实际增幅趋缓,不仅制约农村消费增长,也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一是农业对农民收入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小。1997年至2001年,我国农民从第一产业获得的纯收入分别为1267元、1237元、1180元、1136元、1165元,基本上是呈下降趋势,这说明多数农产品供大于求的局面没有发生根本性改变。二是农村劳动力就业环境并不宽松。农民工资收入的增长幅度已经连续几年下降。主要表现为新增劳动人口与就业岗位不足之间的矛盾。十五期间,城乡总体平均每年新增劳动力1000多万人,其中农村新增劳动力800多万人,再-加上城市下岗职工1500多万人,农村劳动力就业比较困难。三是加入wto对农民收入的不利影响会逐步凸现。去年由于世界粮食增产、价格走低,农民收入受人世的影响不大。但目前,国际粮价的上升已经对粮食生产产生刺激作用,随着气候条件的改善,今年世界粮食产量将有明显的增加,同时,美国新农业法增加了对粮食等农产品的补贴,其政策效应今年将开始显现,国际市场粮食价格只有降的走势,将对中国农业,特别是主产区农民增收产生不利影响。在农民收入增长趋缓的同时,负担却居高不下。据2004年国家五部委《关于对当前减轻农民负担的情况和今后工作的意见》表明,国家在减负的同时,一些地方的农民负担又出现“反弹”,有的相当严重。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指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基础不牢固,直接关系到政治上层建筑的巩固和发展。西方政治学者也就经济发展水平与政治程度做出过相关论述,指出:“社会——经济发展促进政治参与的扩大,造就参与基础的多样化,并导致自动参与代替动员参与”。美国政治社会学家安东尼·奥罗姆认为“高水平的政治参与总是与更高水平的发展相伴随,而且社会和经济更发达的社会也趋向于赋予政治参与更高的价值。”而当前农村经济发展滞后,农民负担过重的现实严重挫伤了农民政治参与的积极性。这是深层次的经济原因。
2、农业生产方式落后,村民缺乏组织性。村民自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思想在当代农村基层的具体实践,村民自治就是实现对村庄社会自治机构的民主选举、民主监督,达到民主决策、民主管理的目的。这就要求村民们要有政治参与能力和民主生活习惯,要有组织性、纪律性,要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道德规范。而在中国传统封建政治思想的教化中,人民一般没有政治的自觉。加之由于农业社会的经济特点,农民们普遍缺乏协作精神和组织性,存在着封闭、分散的思想观念和自私、狭隘的小农意识。在当代,中国传统封建政治思想仍然在农村社会有很大程度的影响力。从农业生产力发展状况看,这种生产力制约着劳动者的知识智力素质的提高和文化修养水平的提高,它所形成的劳动组织形式必然是个体分散的劳动形式,这是村民们缺乏协作精神和组织性、纪律性的重要原因。
3、传统政治文化观念的影响。政治文化是政治关系的心理和精神反映,它是人们在社会政治生活中形成的对于政治的感受、认识和道德、习俗、规范的复杂综合。政治文化
浅析制约村民政治参与积极性的因素与对策
本文2007-06-12 15:28:00发表“调查报告”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88772.html
- 2025 年《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考卷一.pdf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