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演变和形成过程

栏目:党政司法发布:2007-06-11浏览:2425下载134次收藏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和生命之魂,在所有社会主义价值目标中处于统摄和支配地位。它包括四个最基本的层面: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这四个方面互相联系、相辅相成,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它既是中国共产党探索新时期思想道德建设规律的理论成果,也是对社会主义主导价值观念基本认识的重大进展。本文将探讨核心价值体系观念各个组成部分的演变和形成过程。

  一、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开始,就始终把马克思主义确立为自己的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过程,同时也就是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过程。

  民主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马克思主义对中国革命的指导,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思想克服党内的非无产阶级思想,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把中国革命实践中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进行理论概括,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正是在这一思想指导下,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建国后,毛泽东把是否坚持马克思主义作为判断“鲜花”和“毒草”的基本判断标准之一。他坚定地指出:“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

  改革开放新时期,邓小平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作为必须坚持的四项基本原则之一,强调“老祖宗不能丢”。与此同时,他强调:“我们坚信马克思主义,但马克思主义必须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只有结合中国实际的马克思主义,才是我们所需要的真正的马克思主义。”在开创中国现代化新局面的党的十二大的开幕式上,邓小平指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运用于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比较系统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历史性课题,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形成了邓小平理论。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是江泽民同志毫不动摇的基本观点。江泽民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理论基础。”在对待马克思主义问题上,要始终做到两个“坚定不移、不能含糊”:一是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二是一定要贯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勇于追求真理和探索真理的革命精神。“这两个‘坚定不移、不能含糊’,始终是检验我们是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的试金石”。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在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个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

  江泽民还提出了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问题。早在1991年,江泽民就指出:“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也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决定着我国文化事业的性质和方向。”2000年6月江泽民再次提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最根本的是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江泽民还强调:必须坚持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科学生动地宣传马克思主义,引导干部和群众不断克服和抵制错误的、落后的腐朽的思想文化的影响与侵蚀。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并发展马克思主义,提出了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一系列重要战略思想,把马克思主义发展到一个新的历史高度。在十六届六中全会上,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被确定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首要内容。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思想

  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渐渐成为现阶段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理想的主要内容。

  邓小平对理想建设非常重视,他提出的培育“四有”新人,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有理想”。1985年9月,邓小平出席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时指出:“有了共同的理想,也就有了铁的纪律。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这都是我们的真正优势。”

  “共同理想”的正式提出是在1986年召开的十二届六中全会上。全会通过的《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明确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就是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决议要求正确处理最高理想和共同理想的关系,强调最高理想必须同现阶段中国人民的共同理想密切结合,“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则是实现最高理想的必经阶段。对于我们共产党人来说,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奋斗,也就是为党的最高理想而奋斗。如果在这个现实斗争中不忠诚、不热情,那就是有意无意地背离党的最高理想,就不是一个自觉的共产主义者。”此后,共同理想教育成了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出现在此后中国共产党历次代表大会的报告中,成为“九五”、“十五”、“十一五”计划(规划)的重要内容。

  1996年召开的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把“在全民族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确定为今后十五年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第一个主要目标,并且强调“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整个过程中”,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之一就是“引导人们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江泽民在十五大报告的结尾处指出:巩固和发展全国人民的大团结,是建立在中华民族实现全面振兴的共同利益基础之上的,是建立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基础之上的。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共中央继续高度重视共同理想教育。到十六届六中全会,共同理想教育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强大动力。

  三、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演变和形成过程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