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我县土地开发整理经验材料

栏目:经验信息发布:2007-06-05浏览:2106下载245次收藏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根本的物质基础。土地整理则是在一定区域内,按照土地利用规划或城市规划确定的目标和用途,采取行政、经济、法律和工程手段,对土地利用状况进行调查改造,综合治理,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的过程。近年来,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切实落实保护资源基本国策和“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方针,坚持“占补平衡”、“总量平衡”的原则,大力度实施了土地开发整理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县位于**市北部,总土地面积3781平方公里,纵跨洛河、延河两个流域,属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境内山高坡陡,峁梁密布、沟壑纵横,植被不良、水土流失严重。全县水土流失面积2709平方公里,占总土地面积的71%,年均土壤侵蚀模数92年为1.3万吨/平方公里,2002年为1万吨/平方公里,是黄河中游水土流失重点县。
  **县从70年代兴修基本农田,到本世纪初的土地开发整理,经过30多年的国土整治,建成条幅宽度在10米以上的高标准基本农田29.2万亩,人均2.8亩,这一历史性的成就,不仅改善了农民的生存、生产、生活条件,加快了脱贫致富奔小康进程,而且改变了数千年来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人们“越垦越穷、越穷越垦,倒山种地、广种薄收”的恶性循环式的生产方式,更是破解了退耕还林,建设山川秀美的西北地区8年以后怎么办的问题。
  提高了粮食产量,确保了粮食安全土地整治前的旱坡地,由于土地贫瘠,加上投入严重不足,每亩粮食产量不到40公斤,修成梯田后农民人均耕地数量由原十几亩降到几亩,但由于土地质量得到提高,对土地的投入也得到了保证,粮食单产提高了4-5倍。使原来跑水、跑土、跑肥的“三跑田”变成保水、保土、保肥的“三保田”,提高了土地产出率,亩产量可提高到200公斤左右。
  实现了土地的合理利用,促进了农业内部结构调整**修田造地整治国土,到现在基本上形成了以村庄为中心,“山顶戴帽子,山坡铺被子,山下穿靴子”的水土整治模式。即“峁梁坡上中部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我县土地开发整理经验材料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