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制度化问题研究

栏目:党政司法发布:2007-06-05浏览:2887下载294次收藏

    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着重研究了党的作风建设问题。笔者认为,六中全会所研究的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作风建设,而是广泛涉及党的建设、党的领导乃至政权建设等方面存在的作风问题,也就是从作风建设切入,全面推进党的建设的新的伟大工程。因此,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需要从多方面做出努力,而其中极其重要的一条,就是加强制度建设。突出制度建设,正是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的一个显著特点。

  一、党的作风建设制度化的含义及其必要性

  所谓制度化,一般来说,是指群众和组织的社会生活从特殊的、不固定的方式,向被普遍认可的固定化模式转化的过程。⑵据此,党的作风建设制度化,就是将党的作风建设由不确定的、主要依靠思想教育和政治运动解决党的作风问题的方式转变到经常化、规范化,主要依靠制度建设解决党的作风问题的轨道上来。

  为什么要实现党的作风建设的制度化?

  第一,党的作风建设制度化,是总结历史和现实经验教训得出的必然结论。重视个人的修身养性,强调“存天理,灭人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价值取向。“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历来是中国人所追求的最高价值准则。中国共产党人吸取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有益养分,根据我们党建设的实际,在民主革命时期创造性提出了着重从思想上建设党,把思想建设放在党的建设首位的建党原理,极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这一党建原理所强调的是“思想教育”、党员的党性修养和世界观的改造。时至今日,这一基本原理仍然适用和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但是,在相当长时期里,以为只要搞好思想建设,就能够解决党的作风建设中存在的一切问题。而对党的制度建设则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事实上,思想教育和道德修养是有局限性的,并不能解决党内存在的所有问题。当发现党内作风问题突出起来的时候,我们又往往走上靠搞政治运动的办法予以解决的路子。搞运动的办法,造成的后遗症很多,正如邓小平同志指出的,“凡是这样的运动都要伤害一批人,而且不是小量的。经常搞运动,实际上就安不下心来搞建设。”⑶不仅如此,解决党的作风方面的问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靠搞几次运动就能解决问题。由于我们过分强调思想建设的作用和依靠政治运动解决党在作风方面的问题,忽视了制度建设的作用,结果导致了作风建设方面一系列弊端长期不能解决。这些弊端主要是官僚主义现象,权力过分集中现象,家长制现象,以及各种各样的特权现象,等等。当前,在一些地方、部门和领导干部中存在的教条主义、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和以权谋私、贪图享乐等作风方面的问题,固然有思想教育不到位的因素,但主要也是制度跟不上的原因。历史和现实的经验教训一再说明,一些领导干部犯错误,固然与他们的思想作风和个人素质有关,但制度方面的漏洞更严重。“制度问题不解决,思想作风问题也解决不了”。⑷

  第二,党的作风建设的制度化,也是由制度自身的本质特征及党的制度建设与作风建设之间的关系决定的。从制度自身的本质特征来看,制度对于党的作风建设具有决定性作用。首先,制度具有普遍性和强制性。制度一经形成,对任何人都是适用的,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都必须遵守。否则就会受到制裁。因此,制度具有一定的威慑力。其次,制度具有稳定性和连续性。党的制度是在实践中把好的经验、行之有效的做法固定化而形成的。一经形成,便不易变动,从而减少个人意志的支配作用。再次,制度具有明确性和具体性,它规定了党员、干部和国家公务员的行为准则,界定了正确行为与错误行为的界限,便于在实践中操作;最后制度具有根本性和全局性。党的制度不是只与党的工作的某一具体方面相联系,而是和党的性质、宗旨、纲领、路线密切联系在一起的,是全党共同意志和共同利益的体现。制度好,就可以有效地约束违背党的利益的行为,使党内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无法立足;制度不好,则会妨碍党的肌体的健康,妨碍党的目标的实现,甚至使党蜕化变质。正因为如此,邓小平同志指出,与其他方面相比,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⑸

  从党的制度建设和党的作风建设之间的关系来看,党的制度建设融合于党的作风建设中,对其起支撑、保证的作用。只有形成了科学的、合理的制度,才会为制定正确的政治路线和及时地纠正错误路线提供有力的保证,才能保证党的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得到迅速、有力的贯彻执行;只有形成科学的、经常性的制度,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用马克思主义武装全党的任务才能落到实处;只有形成科学的、严格的制度,才能形成有战斗力的、坚强的组织,才能在党内造成一个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只有形成完善、健全的制度,才能有效地防止和遏制各种腐败现象和不正之风。制度不健全,存在严重缺陷,则会在党内造成思想僵化、不求进取、官僚主义、以权谋私等等瘤疾。可见,党的作风建设与党的制度建设密切相关,党的作风建设离不开党的制度建设这个根本性的方面。

  二、党的作风建设制度化的内容和途径

  (一)形成党的作风建设制度化的基本价值理念

  新时期以来党的作风建设中的一个基本成果,就是在实践中已经形成了一些充满时代精神、顺应历史潮流变化、符合党的长久利益的价值理念及指导原则。这些价值理念和指导原则,简言之,就是民主与监督、权力制约、促进稳定、系统性和整体性、改革创新和从严治党。这些理念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保持中国工人阶级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和生动体现。

  民主与监督的理念。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我们党是国家和社会的领导者,党的领导是政治制度运行的核心,党内民主对国家政治生活民主化具有决定性影响。这就要求必须把实现党内生活的民主化作为制度建设中心内容和根本目标。民主离不开监督。党内监督,是执政党进行自我约束、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制度化问题研究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