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农业大县,财政穷县的调查与思考
按照县委安排,我局于近期组织专人对***“农业大县,财政穷县”的现状进行了专题调研,并结合全县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和“兴工强县”,增强县域经济实力,对解决“农业大县,财政穷县”的问题提出了具体的措施和对策。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农业发展现状
***地处引黄灌区、**平原中部,是***市的近郊县,城郊农业优势明显。下辖四镇一乡两个农牧场,共有农业人口14万人,在册耕地48万亩。2004年全县农业总产值达到5.87亿元,农民人均收入达到3371元,全县粮食作物播种面积达48.5万亩,粮食总产20.3万吨;蔬菜种植面积达到10万亩,二代节能日光温棚达到12万间,移动温棚达到3.5万间,蔬菜总产达到20万吨,总产值达1.8亿元;黄牛饲养量4.16万头,奶牛存栏6860头,羊只饲养量40.1万只,生猪饲养量14.4万头,各类家禽饲养量191万只;水产养殖面积5.2万亩,产品总量达到1.65万吨;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392家,实现产值29180万元;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2.6万人,实现劳务收入1.4亿元;第三产业发展迅猛,全县有各类经济合作组织8424家,从业人员1.2万人,完成财政收入1.15亿元。全县农村社会政治稳定,民族团结,各项事业保持了快速、健康发展的强劲势头。
二、***农村经济发展的优势和劣势
(一)区位优势明显,但思想观念滞后,对外开放水平不高
虽然***地处***市近郊,距***市区仅有4公里,具有其它县市所无法比拟的区位优势,但农村经济还没有借助大***建设的强力带动和辐射获得快速发展,还没有充分发挥***这个大市场对农副产品的巨大消费潜力,积极调整农业结构。人们的思想观念比较陈旧,传统的封闭的保守的小生产观念还禁锢着人们的头脑,现代的社会化大生产意识,市场经济意识,改革发展意识,开拓创新意识较为淡薄,对外开放程度较低,投资软硬件环境相对较差,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二)农业优势产业发展强劲,但没有建立上规模,带动力强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
***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县,是全国500个产粮大县之一,年粮食生产能力达20万吨以上,是我区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县,蔬菜种植面积近10万亩,(其中二代节能日光温棚种植规模达12万间),畜牧养殖业近年来获得快速发展,2004年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1.5万吨,8868吨,2.2万吨;渔业养殖规模稳步扩大,养殖面积和产量居全区第一,产量占到全市的二分之一以上,外销率达到80%,成为西北最大的水产品养殖基地。经过多年发展,全县农业逐步形成,“金贵螺丝菜”“保南冷棚韭菜”“五星茄子”“经济桥黄瓜”“张亮香瓜”“金山西瓜”等在市场享有盛誉的优势特色产业。但与此相比,农副产品加工转化滞后,农业龙头企业少,全县没有建成一个规模较大、效益显著、辐射带动能力强、成为带动一方经济发展的大中型农副产品加工企业,没有形成一个叫得响的农产品品牌,农产品消化主要靠农民自销,抵御风险能力差,影响了农民收入增加,农业生产附加值难以提高,对县财政收入贡献不大。
(三)各类合作经济组织发达,但对产业发展,经济增长促进作用不明显
近年来,县委、政府高度重视,积极扶持农村各类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将其作为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措施。截至2004年,全县共成立各类合作组织8424家,参与从业的人员达1.2万人。但在实际生产中,多数合作经济组织未能充分发挥其在市场中的桥梁、纽带作用,基本处于瘫痪状态,缺乏应有的活力,对经济发展,产业壮大,增加农民收入贡献不明显。
(四)农村富余劳动力较多,但转移较少,没有形成劳务产业
全县现有农村富余劳动力2.8万人,具有发展劳务经济的独特优势,虽然近年来县委、政府在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广大农民从劳务经济中得到了一些实惠,但多数农民工思想观念落后,乡土思想严重,劳务输出形式以季节性临工为主,彻底从农村转移出去的很少,农民在由农民变市民,由乡村到城市的转变上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劳务经济整体水平不高,没有形成劳务产业,劳务产业还没有成为县财政增收新的经济增长点。
(五)经济发展环境不断优化,但招商引进龙头企业实力相对不强
近年来,全县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千方百计发展工业,先后建立了德胜工业园和暖泉工业园,在大力改善排水、供电、道路设施等“硬环境”的同时,努力从政策、稳定、服务等方面入手,积极创造“软环境”,为企业提供适宜的发展环境,使全县招商引资工作获得新突破,促进了***工业化进程,截至2004年,共引进企业203家,完成税收1724万元。但从招商引进企业的规模和辐射带动方面看,全县招商企业存在规模不大,实力不强,特别是农副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甚少,对农产品加工转化增值和县财政增收作用不明显。
三、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积极培植财源的对策措施
(一)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切实把推进农业产业化作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一条主线来抓
实施农业产业化,是农业经营体制的又一次创新,是新阶段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大举措,是破解“三农”问题、提高农业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的现实选择和突破口。按照县委提出实施“三化一转移”战略的要求,必须把农业和农村工作主线调整到推进农业产业化上来。作为全局工作的战略重点,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作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关键环节,作为发展县域经济的主要任务,予以高度重视。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各个部门合力抓,农业部门重点抓,形成合力共抓的氛围。要借鉴学习外地的经验,创新优化农业产业化发展环境。进一步明晰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思路、重点与措施。要进一步深化改革,转变部门职能,转变工作的方式方法,学会用市场的理念来推进农业产业化,用工业化的理念来组装农业产业化的各环节,重视产业环节和产业化的整体推进,推动我县农业产业化向高层次发展。
(二)积极培育市场主体,扶持壮大龙头企业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农业产业化,关键是培育市场主体,提高竞争力。在我县培育市场主体的核心是实现“两个造就”,即造就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龙头企业,造就一支具有现代经营管理理念的龙头企业管理者队伍是关键。一是要大力引进、培育龙头企业。积极引进和培育各类龙头企业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关键环节,龙头企业的发展不仅可以增加农民收入,更重要的是龙头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可以将工业的理念植入农村,加快农村工业化、城镇化的步伐,带动县域经济的发展,促进财政收入增长。要紧紧围绕我县粮食、蔬菜、畜牧、水产四大支柱产业,按照“扶优、扶强、扶大”的原则,支持龙头企业以优势资源
关于对农业大县,财政穷县的调查与思考
本文2007-05-14 00:00:00发表“调查报告”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86062.html
- 2025 年《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考卷一.pdf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