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村级妇女组织建设的调查报告
大秘书网http://www.damishu.com/ -找文章到大秘书网
村级妇女组织是妇女联合会在农村的基层组织,是党和政府联系农村妇女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农村基层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也是农村妇女工作的基础和活力的源泉。其发展水平如何,直接关系到农村妇女工作的开展,关系到农村基层政权建设和农村工作的大局。最近,笔者立足湖北省竹溪县实际,就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和研究。
一、换届选举后我县村级妇女组织的新变化
2005年,县妇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和中央、省委的有关要求主动抓住机遇,在党委政府的支持和有关部门的配合下,积极推进村妇代会的换届选举工作,使村级妇女组织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村级妇女组织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村级妇女组织进一步健全。2005年7月,全县305个行政村全部进行了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179个村进行了村级妇代会组织换届,产生村级妇代会主任179人,其中连选连任村妇代会主任159人,又有20名优秀的年轻妇女新当选为村妇代会主任。就全县情况来看,已进行换届的村妇代会主任任职有二种形式:一是由当选的村党支部或村民委员会女委员通过召开妇女代表大会选举产生村妇代会主任;二是由当选的村党支部或村民委员会女委员不再通过选举同时兼任村妇代会主任。
2、村级妇女干部的年龄结构和文化水平有所改善。换届后的村级妇代会主任的平均年龄由换届前的52.1岁下降到38.5岁,下降了13.6岁,其中最小的只有26岁。换届后的村妇代会主任中小学文化程度28人,占15.6%,比换届前降低了30.6个百分点;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105人;高中中专文化程度的40人,占22%,比换届前提高了6.2个百分点;大专以上文化的4人,占2.2%,比换届前提高了2.2个百分点。
3、村级妇女干部进村“两委”的数量有所增加。村民直选、民主选举,给农村优秀女性人才提供了公平竞争、展示才能的机会和舞台,一批思想好、作风正、年轻有为的妇女脱颖而出,走上了村党支部或村委会的领导岗位。换届后,村妇代会主任进村党支部的19人,占村妇代会主任总数的10.7%,比换届前提高了10个百分点;进村委会的59人,占33%,比换届前提高了7个百分点。有的村妇代会主任既进入村党支部又进入村民委员会。另外村妇代会主任一般身兼其它工作如村党支部副书记、村会计、村出纳,对妇女干部和妇女工作而言,虽然她们的工作担子重了,工作内容多了,但活动面也宽了,眼界也开阔了。有利于妇代会主任参与党的中心工作,找准妇女工作与中心工作的结合点;有利于把妇女工作纳入村委会工作总体计划中,推动妇女工作落到实处;有利于发动广大妇女群众参与村务管理,发挥妇联组织的代表和维护职能作用;有利于更好地为妇女群众办实事,维护妇女群众的合法权益。
4、基层妇女组织的活力和凝聚力有所增强。目前这届村妇代会主任,同往届相比,有几个不同:一是有良好的群众基础。绝大多数妇代会主任是全村村民推选出来的,大多数人政治思想好、文化水平高、年富力强、有开拓创新精神,她们来源于群众,植根于群众,妇代会干部从产生那天起,就具有比较坚实、深厚的群众基础。二是有积极主动做好工作的良好愿望。通过换届选举竞争尤其是公开选拔上来的妇代会主任们,非常珍惜目前这个岗位,希望能借这个岗位发挥自己的作用,积极参政议政,为妇女姐妹服务,充分体现自身价值。如县河镇示范场妇女主任何芳,鄂坪乡西湾村妇女主任王喜兰经过闯五关斩六将,积极开创农村妇女工作新局面,得到了社会的认可。三是作用发挥较好,促进了基层妇女工作的开展。现在79.3%的村妇代会主任有致富项目,64.5%的村妇代会主任有农民技术员以上技术职称,对带领农村妇女致富很有说服力和榜样作用。她们以自身的榜样,鼓励农村妇女学文化、学技术,及时向广大妇女传播有关妇女儿童权益保护、家庭教育、家政礼仪等知识,组织开展唱歌、健身等文体活动,用健康、文明、向上的活动占领农村文化阵地,这些活动都极大地吸引了广大农村妇女广泛参与,活跃了农村妇女生活,在农村弘扬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促进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她们通过“双学双比”这个有效载体,带领群众致富。调查中基层普遍反映,如今,各村的妇女工作,不但落实得快,而且质量也高,给妇女工作带来了生机和活力。
5、妇女工作进一步得到加强。一年来,各级党委政府十分重视妇女工作,把它作为新时期加强党的群众工作、巩固党的群众基础的需要,作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要求,在平时不断加大落实力度,做到“摆上位置、配强班子、提供条件”,为妇女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保证了妇女发展和社会经济整体繁荣的协调同步。积极实施女性人才工程,重视农村女性群体意识和参与意识的培养,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等方式,多渠道为农村妇女干部提供更高层次的学习培训机会,提高她们的政策水平和业务能力。今年以来,共举办各种层次的培训班4期,受训达100多人次。注重物色、推荐年轻有文化的女性进入村班子,大胆使用培养妇女人才,尤其是从担任了妇女主任的人选中去发现人才,充分发挥她们的领导才能和智慧,扩大妇女在社会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两推一选”产生了1名女党支部书记、1名女村委主任,任命女副书记2名。为妇女提供了一个施展才华的舞台,有利于工作的开展,增强了妇代会的活力。
二、村级妇女组织建设存在问题及原因
调查发现,我县村级妇代会组织建设尽管有了新的加强,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第一,村妇女主任职能明显弱化。基层妇女组织的职能一般只能履行到乡镇,到村级组织大多不能履行参与、教育、代表、服务职能。究其原因,一是没有经济保障。农村集体经济收入有限,村级妇女组织要在提高女性素质、参与三个文明建设、女性维权等方面提供服务创造条件,既没有经费预算,又没有经费来源,更没有必须保障此项开支的硬性措施和规定。二是手段方式有限。农村妇代会主任三年一换届,人员时有变换,村妇代会主任自身主动学习的意识不强,受经费的限制,培训和学习既不全面又不经常,很难在短时期内知晓基层妇联组织的职能,掌握其工作方法和手段。特别是税费改革后,村里经费更是捉襟见肘,村妇代会主任很难有外出学习、交流的机会,在开拓视野、拓展思路、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方面做得很不够。
第二,活动难以开展。农村实行家庭联
村级妇女组织是妇女联合会在农村的基层组织,是党和政府联系农村妇女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农村基层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也是农村妇女工作的基础和活力的源泉。其发展水平如何,直接关系到农村妇女工作的开展,关系到农村基层政权建设和农村工作的大局。最近,笔者立足湖北省竹溪县实际,就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和研究。
一、换届选举后我县村级妇女组织的新变化
2005年,县妇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和中央、省委的有关要求主动抓住机遇,在党委政府的支持和有关部门的配合下,积极推进村妇代会的换届选举工作,使村级妇女组织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村级妇女组织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村级妇女组织进一步健全。2005年7月,全县305个行政村全部进行了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179个村进行了村级妇代会组织换届,产生村级妇代会主任179人,其中连选连任村妇代会主任159人,又有20名优秀的年轻妇女新当选为村妇代会主任。就全县情况来看,已进行换届的村妇代会主任任职有二种形式:一是由当选的村党支部或村民委员会女委员通过召开妇女代表大会选举产生村妇代会主任;二是由当选的村党支部或村民委员会女委员不再通过选举同时兼任村妇代会主任。
2、村级妇女干部的年龄结构和文化水平有所改善。换届后的村级妇代会主任的平均年龄由换届前的52.1岁下降到38.5岁,下降了13.6岁,其中最小的只有26岁。换届后的村妇代会主任中小学文化程度28人,占15.6%,比换届前降低了30.6个百分点;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105人;高中中专文化程度的40人,占22%,比换届前提高了6.2个百分点;大专以上文化的4人,占2.2%,比换届前提高了2.2个百分点。
3、村级妇女干部进村“两委”的数量有所增加。村民直选、民主选举,给农村优秀女性人才提供了公平竞争、展示才能的机会和舞台,一批思想好、作风正、年轻有为的妇女脱颖而出,走上了村党支部或村委会的领导岗位。换届后,村妇代会主任进村党支部的19人,占村妇代会主任总数的10.7%,比换届前提高了10个百分点;进村委会的59人,占33%,比换届前提高了7个百分点。有的村妇代会主任既进入村党支部又进入村民委员会。另外村妇代会主任一般身兼其它工作如村党支部副书记、村会计、村出纳,对妇女干部和妇女工作而言,虽然她们的工作担子重了,工作内容多了,但活动面也宽了,眼界也开阔了。有利于妇代会主任参与党的中心工作,找准妇女工作与中心工作的结合点;有利于把妇女工作纳入村委会工作总体计划中,推动妇女工作落到实处;有利于发动广大妇女群众参与村务管理,发挥妇联组织的代表和维护职能作用;有利于更好地为妇女群众办实事,维护妇女群众的合法权益。
4、基层妇女组织的活力和凝聚力有所增强。目前这届村妇代会主任,同往届相比,有几个不同:一是有良好的群众基础。绝大多数妇代会主任是全村村民推选出来的,大多数人政治思想好、文化水平高、年富力强、有开拓创新精神,她们来源于群众,植根于群众,妇代会干部从产生那天起,就具有比较坚实、深厚的群众基础。二是有积极主动做好工作的良好愿望。通过换届选举竞争尤其是公开选拔上来的妇代会主任们,非常珍惜目前这个岗位,希望能借这个岗位发挥自己的作用,积极参政议政,为妇女姐妹服务,充分体现自身价值。如县河镇示范场妇女主任何芳,鄂坪乡西湾村妇女主任王喜兰经过闯五关斩六将,积极开创农村妇女工作新局面,得到了社会的认可。三是作用发挥较好,促进了基层妇女工作的开展。现在79.3%的村妇代会主任有致富项目,64.5%的村妇代会主任有农民技术员以上技术职称,对带领农村妇女致富很有说服力和榜样作用。她们以自身的榜样,鼓励农村妇女学文化、学技术,及时向广大妇女传播有关妇女儿童权益保护、家庭教育、家政礼仪等知识,组织开展唱歌、健身等文体活动,用健康、文明、向上的活动占领农村文化阵地,这些活动都极大地吸引了广大农村妇女广泛参与,活跃了农村妇女生活,在农村弘扬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促进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她们通过“双学双比”这个有效载体,带领群众致富。调查中基层普遍反映,如今,各村的妇女工作,不但落实得快,而且质量也高,给妇女工作带来了生机和活力。
5、妇女工作进一步得到加强。一年来,各级党委政府十分重视妇女工作,把它作为新时期加强党的群众工作、巩固党的群众基础的需要,作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要求,在平时不断加大落实力度,做到“摆上位置、配强班子、提供条件”,为妇女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保证了妇女发展和社会经济整体繁荣的协调同步。积极实施女性人才工程,重视农村女性群体意识和参与意识的培养,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等方式,多渠道为农村妇女干部提供更高层次的学习培训机会,提高她们的政策水平和业务能力。今年以来,共举办各种层次的培训班4期,受训达100多人次。注重物色、推荐年轻有文化的女性进入村班子,大胆使用培养妇女人才,尤其是从担任了妇女主任的人选中去发现人才,充分发挥她们的领导才能和智慧,扩大妇女在社会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两推一选”产生了1名女党支部书记、1名女村委主任,任命女副书记2名。为妇女提供了一个施展才华的舞台,有利于工作的开展,增强了妇代会的活力。
二、村级妇女组织建设存在问题及原因
调查发现,我县村级妇代会组织建设尽管有了新的加强,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第一,村妇女主任职能明显弱化。基层妇女组织的职能一般只能履行到乡镇,到村级组织大多不能履行参与、教育、代表、服务职能。究其原因,一是没有经济保障。农村集体经济收入有限,村级妇女组织要在提高女性素质、参与三个文明建设、女性维权等方面提供服务创造条件,既没有经费预算,又没有经费来源,更没有必须保障此项开支的硬性措施和规定。二是手段方式有限。农村妇代会主任三年一换届,人员时有变换,村妇代会主任自身主动学习的意识不强,受经费的限制,培训和学习既不全面又不经常,很难在短时期内知晓基层妇联组织的职能,掌握其工作方法和手段。特别是税费改革后,村里经费更是捉襟见肘,村妇代会主任很难有外出学习、交流的机会,在开拓视野、拓展思路、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方面做得很不够。
第二,活动难以开展。农村实行家庭联
关于加强村级妇女组织建设的调查报告
点击下载
上一篇:*县发展畜牧业的思考下一篇:农村党委换届后党建工作的探索与思考
本文2007-04-01 14:25:00发表“调查报告”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83258.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或者 注册
最新文档
- 2025 年《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考卷一.pdf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