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发达地区硬币流通情况的调查报告
[找文章到☆大☆秘☆书☆网(http://www.damishu.cn)一站在手,写作无忧!]
小面额货币硬币化,是货币发行的一项重要工作,它以耐磨损、流通次数多、使用寿命长、节约流通成本等优点,对提高流通中人民币的整洁度,维护人民币信誉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在欠发达地区硬币流通使用中暴露出一些问题值得关注。
一、欠发达地区硬币流通现状
以山西省新绛为例:从1998到2004年底新绛县调入并投放硬币276000元,900000枚,其中:硬一元100000元、100000枚;硬五角120000元、240000枚;硬一角56000元、560000枚。具体来看,新绛县硬币流通使用情况表现出以下特点:
(一)人均硬币占有量过少。从1998年至2004年我县投放硬币900000枚,目前全县人口30余万,若不考虑货币流进流出因素,2004年底全县人均硬币占有量仅为3枚,再加上1998年以前投放的硬币,最多人均占有量超不过15枚,而据有关统计数据,经济发达国家人均硬币占有量均在100枚以上。
(二)硬币积压严重。从调配情况看,金融机构都不同程度积压了大量硬币。据初步统计,2004年底人民银行发行库、全县各商业银行、邮政储汇局、农信社业务库积压硬币40多万元,加上个体工商户、居民个人手中部分沉淀的硬币,其数量可能远远超过上述数字,有的甚至积压了上十年之久。目前硬分币是一个大难题。
(三)投放与回笼渠道比较单一。硬币的投放渠道主要是通过柜面对公众和服务行业如超市、车站等兑换。硬币的回笼主要来源于个别经营者的收入和居民储蓄。
二、影响硬币流通的主要原因
(一)货币自身因素影响硬币流通。首先是大面额人民币50元、100元券的流通使用,相对而言把主币中小面额硬币推挤到辅币行列,在人们的心止中得不到重视,认为有没有它无所谓;二是当前我国小面额货币长期处于纸币、硬币混合流通宾状态,人们已习惯使用纸币,这不利于硬币的正常流通。2004年7月发行了五套1元纸币,在欠发达地区,对硬1元的流通使用是一个冲击,使得1元硬币库存积压明显增多;三是硬币自身因素的影响。据调查表明,80%的居民不习惯于使用硬币,对硬币流通有抵触情绪,认为硬币沉而且硬,感觉不舒服,携带不方便、容易丢失,量大时行走有碰撞声音。特别是不发达的农村地区,他们甚至宁愿使用比较破旧的纸币
欠发达地区硬币流通情况的调查报告
本文2007-03-26 00:00:00发表“调查报告”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82663.html
- 2025 年《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考卷一.pdf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