阐述国际竞争力的概念和评价体系并分析中国的国际竞争力
--声明:大秘书网(http://www.damishu.cn)原创文章!对于其他网站的抄袭行为我们将联合作者追究其法律责任!--
全球化是近20年来世界经济发展中最显著的特征之一,也是当今世界新秩序和人类社会生活最重要的内容之一。经济全球化初始于生产领域,逐步向流通、消费、资本等领域渗透,并对国际分工体系和国际竞争格局产生着日益重要的影响。与此同时,经济的全球化引至政治、文化教育,甚至军事的全球化,对世界格局和人类社会的未来带来深刻的影响。因此,如何迎接全球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全面提升国家的国际竞争力,成为各国政府、企业界和国际组织关注的热点问题。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如何有效提升国际竞争力,实现后来居上的强国之梦想,这既是必须的,也是现实的。
一 、国际竞争力概念
国际竞争力是指一个国家在世界经济大环境下 ,与各国的竞争力相比较,其创造增加值和国民财富持续增长的能力。国际竞争力评价是由290 个评价指标组合而成的数量化概念,用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整体的国际竞争能力。
一个国家的国际竞争力包括8大要素,即国家经济实力,国际化,政府管理,金融体系,基础实施,企业管理,科学技术,国民素质。每个要是素又包括若干方面,每个方面由若干具体指标组成。这8 大要是素因其反映国际竞争力的具体功能和地位不同,可划归三个部分:
核心竞争力:包括国家经济实力,企业管理能力,科技竞争力。这大要是构成一个国家国际竞争力的核心竞争力。
基础竞争力:包括基础实施,国民数值两大要素,是国际竞争力的基础,支持核心竞争力长期发展和成长。
环境竞争力:包括国际化的竞争力,政府管理竞争力,金融体系竞争力,是国际竞争力发展的重要环境和激励因素。
二、国际竞争力评价体系
按照国际公认的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从《世界竞争力年鉴》公布的几大要素国际竞争力评价。国际竞争力评价基础体系包括:
1、国内经济实力。主要反映一国或地区宏观经济的总体状态。包括:(1)增加值(2)投资,(3)储蓄(4)最终消费(5)经济部门运行效率(6)生活成本(7)适应性。
2、国际化。国际化竞争力通过一国或地区参与国际贸易与投资的程度反映,其对外开发和国际市场上的综合实力。包括:(1)国际贸易运行竞争力(2)出口竞争力(3)进口竞争力(4)反映贸易条件、汇率稳定度、汇率政策的竞争力(5)反映证券投资资产及负债的竞争力(6)反映外国直接投资竞争力(7)反映国家保护竞争力(8)反映国家开发竞争力。
3、政府管理。政府管理国际竞争力反映一国或地区政府对国际竞争力积极影响的能力。主要包括:(1)反映政府债务竞争力(2)反映政府支出竞争力(3)反映财政政策的竞争力(4)反映政府效率竞争力(5)反映政府参与经济竞争力(6)反映社会公平与安全竞争力。
4、金融体系。金融体系国际竞争力反映一国或地区金融市场和服务质量的竞争力。包括:(!)资本成本竞争力(2)反映金融效率竞争力(3)反映证券市场运行竞争力(4)反映金融服务竞争力
5、基础设施。基础设施国际竞争力反映一国或地区满足其企业经营基本需求的资源和基础设施体系的能力与服务水平。包括:(1)反映运输、耕地等基础设施竞争力(2)反映技术基础设施竞争力(3)反映能源自足竞争力(4)反映环境竞争力
6、企业管理。反映企业经营、企业形象和企业创新等方面的管理实力。包括:(1)反映生产率竞争力(2)反映劳动或成本竞争力(3)反映公司运营绩效竞争力(4)反映管理效率竞争力
7、科学技术。反映科学与技术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综合实力。包括:(1)反映研究与开发支出竞争力(2)反映技术管理竞争力(4)反映科学社会环境竞争力(5)反映知识产权竞争力
8、国民素质。反映人力资源的可能性和质量等方面的竞争力。包括:(1)反映人口特征竞争力(2)反映劳动特征竞争力(3)反映就业竞争力(4)反映失业竞争力(5)反映教育结构竞争力(6)反映生活质量竞争力(7)反映劳动者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竞争力。
从2001年开始,瑞士国际管理发展学院改变评价体系,以经济运行、政府效率、企业效率、基础设施和社会体系4大国际竞争力要素构成新的评介体系。基于中国自身国情,对中国国际力的评价应当以国际公数据为依据,新旧体系结合评价。
三、2002年中国国际竞争力评价
(一)中国国际竞争力的综合地位
据2002年《国际竞争力年度报告》评价,中国的国际竞争力总体排名31位。在49个本年度参与评价统计的国家和地区中,我国排名比2001年度提高了2位。2002年国家竞争力综合得分情况如下:美国以100分居首位;芬兰、卢森堡分别以84.351和84.292分居第二位、第三位;荷兰第四,82.802分;新加坡以81.155分居第五位。2002年竞争力综合水平的平均分为59.034分,高于平均分的有26个国家和地区,平均分以下的有23个国家。中国得分52.199分,排名第31位,低于平均分6.835分。该报告表明,2002年中国国际竞争力总体有所回升,已由去年的世界排名第33位提升到第31位。从部分要素中可以看出:
——2002年国家经济实力竞争力继续上升,主要表现在投资、储蓄和适应性的竞争力有大幅度提高。
——2002年国际竞争力世界排名第31位,比去年上升了2位。
——2002年科学技术竞争力世界排名第33位,比去年上升2位。除知识产权保护外,国民在国内外获专利数和增长率都有大幅提高。
——2002年国民素质竞争力世界排名第37位,比去年提高3位。
从1999-2002年整个阶段来看,中国排名基本稳定,平均在30名左右且有回升趋势。如果把这49个国家的国际竞争力分为强、中、弱三等,则2002年中国居于中等偏下的水平。
(二)中国四大要素竞争力分析
1、经济运行竞争力。经济运行竞争力是中国竞争力要素中表现最好的要素。2002年国家经济实力竞争力继续上升,主要表现在投资、储蓄和适应性的竞争力有大幅度提高。但与此同时,最终消费竞争力有所下降。这一结果符合我国近两年来由于需求不旺,储蓄持续增加,在经济增长压力过大情况下,通过投资拉动经济
阐述国际竞争力的概念和评价体系并分析中国的国际竞争力
本文2007-03-21 00:00:00发表“财经金融”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82147.html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
- 乡2024年度基层党建工作总结(02-19).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