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对城市园林生态建设的思考

栏目:城建环卫发布:2005-03-18浏览:2761下载194次收藏

城市是人类聚居从事生产、生活和社会活动的特殊的生存环境。自十九世纪末叶以来,生产力迅猛发展,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每日向自然界索取资源和能源,如开采矿石、石油、砍伐森林、占用耕地等。在大量消耗自然资源的基础上,人类文明取得长足的进步,但随之而来的与人类生存环境密切相关的空气、土壤和水体等遭受严重污染,自然的生态系统被破坏、全球气候变暖、物种消亡等现象的出现,使人类健康面临着严重威胁,这使人类不得不进行深刻的反思:人类如何才能与自然界和谐共处?

城市园林绿化不仅是对城市中原有的自然环境部分的合理保护与提高,园林绿化更是在城市这个人工环境中对自然环境的再创造,是对园林植被(花、草、树木)这种能够塑造自然空间的资源在城市人工环境中的合理再生、扩大积蓄和持续利用。于是,加强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就成为一项关系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急切任务。

一、   城市园林的生态哲理

城市园林的生态哲理深受传统的哲学思想所支配,中国古代很早就认识到人与自然是不可分割的整体,中国的“天人合一、崇尚自然”的哲学观念,就是这种认识的概括和总结。这种“天人合一、崇尚自然”的基本观念,常常影响着城市园林的发展和建设。纵观中国园林发展沿革,不难发现:从魏晋南北朝开始,园林就以“崇尚自然”为其基本特征,这在古代文人的一些《诗》《赋》中已有记载。如南朝谢灵运的《山居赋》,“不专流荡又不偏华上。卜居动静之间,不以山水为忘。”晋代陶潜的“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而,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味,欲辨已忘言。”等等都表达了“天人合一,崇没自然”的哲学思想和对自然的渴求。

园林中的建筑如亭、台、楼、阁等在其造型、线条、体量、色彩、形式等方面也都表现出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处于从属地位。在园林总体设计上,园林建筑追求与植物、山、水等自然因素构成和谐统一的整体观念。古代园林的建设大都因地制宜,模山范山,取材于自然,追求自然之本源,“效法”自然,“回复”自然。正如老子所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种人和自然和谐共处的朴素的生态哲理和现代生态学的观点是不谋而合的,但在时空上却大大地超越了现代生态的形成。

二、   城市园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对城市园林生态建设的思考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